柳紅東 韓濤 胡榮 張磊
【摘要】《材料工程前沿》該課程主要介紹材料工程領域的前沿熱點內容。針對前期的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提出通過在師資評價、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和考核制度等方面進行創新型課程改革,全面提升材料類研究生的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關鍵詞】材料工程前沿? 研究生? 聯合培養?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93209和182009);重慶文理學院教改項目(17011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5-0120-02
《材料工程前沿》是重慶文理學院與重慶理工大學聯合培養材料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必修課程。重慶文理學院坐落于重慶市永川區,至今無碩士點,想要招生研究生只有與外高校展開聯合培養的模式。重慶文理學院與重慶理工大學從2012年開始進行聯合培養材料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其依托于重慶文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其歷史可追溯到2009年11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涂銘旌領銜創建的重慶文理學院材料交叉學科研究中心,2013年12月又更名為重慶文理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匯聚了一批新西蘭、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內外杰出學者的新材料領域跨學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機構,該院致力于光電材料與器件、先進材料與成型、材料表界面等關鍵技術領域研發。2019年7月在研究院的基礎上,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目的是培養出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和行業精英。
《材料工程前沿》該課程主要介紹材料工程領域的前沿熱點內容。課程的目標是要求研究生了解國內外材料工程前沿新動態,新材料的合成方法,新材料技術的應用以及新材料的研發對當代材料市場所產生的進一步影響[1,2]。該課程是由重慶文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老師主講,授課教師全部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專業授課教師則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采取有效的授課方法,選取近幾年相關領域的前沿作為課堂教學內容,進一步升華創新教育教學理念。
1.存在問題
雖然該課程師資隊伍比較強大,但在前期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生的研究課題與實踐教學脫鉤。由于研究生的研究課題多樣性,包含新能源材料,光電材料,納米材料,金屬材料,薄膜材料等,但是專業實踐基地為數不多,其主要為光電材料與材料加工成型方向,制約了研究生在專業領域的進一步升華。
(2)雙師型教師相對缺乏。任課教師雖然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科研能力,但是其大部分都是從高校畢業不久的博士,缺乏一定的社會生產實踐經驗,豐富的理論知識還是無法彌補其生產實踐相關的教學能力。缺乏能夠適應當代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優秀教師隊伍是直接制約材料工程聯合培養研究生實踐教學發展的瓶頸之一。
(3)實踐性創新教學形式單一。在以往的專業課程授課過程中,主要以理論講解開展教學活動,并沒有真正意義的做到將創新理念融入到生產實踐的教學過程中,對創新型實踐教學的重視度還有待于加強。
2.改革措施
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針對本課程前期出現的一些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其通過對《材料工程前沿》課程目標、師資評價、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和考核制度的研究與實踐,對材料工程專業研究生進行創新意識、創新知識、創新技能的培養,進一步激發研究生的創新熱情,開發研究生的創新潛能,全面提升我院材料類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3]。
其具體改革內容包含:
(1)改變教師隊伍的評價方式,打造一支多元化高素質的創新型師資隊伍。探討一種新的《材料工程前沿》研究生課程師資隊伍評價方式,將教師的科研創新、教學創新、能力創新等能力納入評價中,注重定性與定量、過程與結果、內部與外部的結合。鼓勵本課程教師開展創新型教育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研究及探索,加強教學經驗交流。針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制定師資隊伍建設新方案,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師資結構,制定師資隊伍的評價方式。
(2)融合創新精神,更新教學內容。及時吸收材料工程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反映材料學科前沿發展的動態,加強研究性和實踐性以及創造性活動的經驗交流。把任課老師的項目和研究課題通過項目教學法或案例教學法的形式讓研究生參與其中,體現出研究性、先進性和綜合性,把授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有機地結合起來。
(3)改進教學方法,構建提高研究生創新型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環節。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采用具有創造型,能激發研究生潛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學方式。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建立互動式教學模式。培養研究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地進行思考,把顯性的專業知識轉化為他們的隱形的創新型能力中。
(4)設計課內實踐教學環節,形成多導師合作機制[4]。將《材料工程前沿》課程的知識點與創新教育的理念相結合,在各個知識點上啟發研究生,鼓勵他們進行創新型實驗,由多個教師同時指導課內實踐,激發他們把課程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再把課程實踐轉化為對相關理論的理解,將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5)探索創新激勵機制,推行新的考核制度。實現考核方式的多樣化,建立以考核創新型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根據創新教育課程體系的特點、性質、內容,結合《材料工程前沿》教學大綱的要求,改變傳統試卷內容和試卷形式,鼓勵學生以課程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加強個人獨立完成與小組集體完成相結合的方式。
3.結束語
《材料工程前沿》是重慶文理學院與重慶理工大學聯合培養材料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必修課程。針對本課程前期出現的一些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在《材料工程前沿》課程師資評價、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和考核制度的研究與實踐中融入創新型教育的理念,對材料工程專業研究生進行創新意識、創新知識、創新技能的培養,加大實踐教學環節中創新精神的融入,推行多導師合作機制,進一步激發研究生的創新熱情,開發研究生的創新潛能,使之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嚴巖.“材料科學前沿”課程教學革新與探索[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5):231-233.
[2]馮偉,姜玉鳳,范方祿,劉愛紅,陳躍,靖金球. 《材料科學前沿》合作式、研究性教學改革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
[3]李阿利,王偉偉,劉碧瓊,沈志明.為創新教育服務:研究生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J].高等農業教育,2016(6):69-71.
[4]原芳. 基于科研能力培養的研究生課程改革思考[J].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156-158.
作者簡介:
柳紅東(1979-),男,陜西榆林人,漢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張磊(1981-),女,新疆烏蘇人,漢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化學與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