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超 吳欽瑩 鄭傳良
摘要:針對配電自動化發展趨勢,提出了在新形勢下構建實用型配電自動化管理模式,以配網目標網架為引領,規范調試安裝為基礎,深化故障研判為抓手,常態跟蹤管控為重點,強化技能提升為保障,發揮配電自動化綜合效益,提高配電網發展質量,促進供電服務水平的提升。該模式通過實踐應用,有效提高了配網感知水平,保障了供電的安全可靠性,有效減輕了基層一線工作人員的負擔,提高了配電運營效率,有效強化了專業協同配合,提升了人員綜合素質。
關鍵詞:配電自動化;目標網架;故障研判;數據分析;班組管理
1 背景描述
配電自動化是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與網絡通信技術,將配電網的各方面信息進行安全集成,實現對配電網的系統性監測、保護、控制和配電管理。配電自動化是建設智能配電網的重要手段,對提高配網調控和生產運維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配電自動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配電自動化建設運維管理中,仍然存在專業協同不夠、規劃引領不足、運維成效不明、落地剛性不強等問題,影響了配電自動化作用的有效發揮。在此背景下,構建實用型配電自動化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2 內涵與做法
構建實用型配電自動化管理模式,是以配網目標網架為引領,規范調試安裝為基礎,深化故障研判為抓手,常態跟蹤管控為重點,強化技能提升為保障,發揮配電自動化綜合效益,提高配電網發展質量,促進供電服務水平的提升。
2.1? ? 堅持規劃引領,攻堅配網目標網架
近年來,配電網投資建設力度加大,配電網整體水平得到較大提升,但目標網架的構建仍存在諸如目標網架引領作用不突出、項目落地實施困難等問題。
2.1.1? ? 開展構建堅強配電網目標網架專項行動
電力公司以目標網架規劃為引領,構建規劃、儲備、建設、評估“一張圖”管理體系,堅持“一次繪制、滾動更新,一張藍圖繪到底”原則。電力公司以網格化為基準面、接線組為基本單元繪制現狀接線組,梳理現狀接線組上存在的供電能力、網架結構、設備情況、自動化配置等問題;綜合考慮網格內產業形態、負荷特性及業擴接入時對每個供電單元進行的負荷預測,按標準接線配對繪制標準接線組;以標準接線組為最終目標,制定接線組改造方案,通過圖文分別展示現狀接線組、接線組方案、目標接線組,并在接線組上標注分段容量、線徑、防雷、防風、設備等線路狀況,將網架結構、供電能力、設備水平等具體參數形成“一張圖”管理體系。接線組梳理完成后,以接線組為總綱,指導配網項目儲備、運維檢修、計劃下達工作,最終實現“規劃引領計劃、計劃落實規劃”的運作模式。圖冊成果完成后,加強相關成果宣貫工作,推動各業主、設計和建設單位按照圖冊“一步到位”地執行規劃方案。
2.1.2? ? 明確配電自動化配置要求
電力公司遵循配電自動化建設改造“一線一案”原則。一方面,統籌考慮繼電保護和配電自動化配置,在完善配電網保護配置和整定的基礎上,建設配電網自動化系統,使得配電自動化建設改造效果最優;按照配電網保護級差不多于三級的原則,以饋線為單位逐條梳理繼電保護定值,優化分段開關保護配置,避免保護失配,在分界開關設置保護,實現客戶側故障自動隔離。另一方面,規范配電自動化開關“三分段兩聯絡”布點,按照主干線保護分段點、大支線T接點、聯絡點等關鍵節點覆蓋成套設備的原則,通過逐線梳理,按饋線組形成整體性建設計劃,并優先在故障高發線路、重點保障用戶供電路徑上建設改造,提高針對性。
2.1.3? ? 健全配電網項目落地執行和滾動更新機制
電力公司發展、運檢部門定期跟蹤“規劃-計劃-建設”落實情況,挖掘全過程執行偏差成因,形成閉環糾偏機制,減少規劃意圖層層衰減,確保配網建設改造在目標網架的規劃下落地執行。調控部門結合電網運行實際,定期梳理形成配網網架薄弱問題清單,協同規劃、運檢部門,通過網架優化、設備改造等措施,推進配電網項目質量滾動提升。
2.2? ? 規范設備調試安裝,確保設備合格投運
為提高配電自動化建設質量,推進規劃成果落地實施,電力公司堅持標準化設計,遵循“先調試、后安裝”原則,嚴格把好設備驗收投運關,保證配電自動化實用效果。
2.2.1? ? 堅持標準化設計
電力公司提高設計圖紙標準化水平,編制《配電自動化圖審標準卡》,將配電自動化技術原則、性能指標、接口定義等細化要求納入審查要點。通過運檢、調控、信通等多專業審核把關,從源頭把控配電自動化建設質量,確保設計圖紙滿足管理規范要求。
2.2.2? ? 遵循“先調試、后安裝”原則
電力公司制定標準化調試流程,編制標準化點表模板及聯調報告單,規范開展設備調試工作,確保配電自動化設備投運前必須與配電主站進行全功能聯調。具體來說,一方面突出“標準化”,調試流程明確統一了異動建模環節,制定了成套設備和配電自動化主站聯合驗收標準,明確業務職責和協同機制,保障了成套設備完整功能有效投入和應用。另一方面,保證“完整性”,嚴格遵循“應調必調、完整驗收”的原則,基于標準調試報告,落實“三遙”、遠方定值、繼電保護、故障錄波、電能量采集、故障事件報文等應用功能的規范化接入調試,調試報告經設備側調試人員和配電主站側調試人員雙方簽字,并作為竣工及后期運維資料,由配電運維部門和調控中心分別存檔。通過上述預先完成的工廠化調試,設備安裝至現場,減少了傳統現場調試耗時長、效率低的現象,提前處理設備缺陷、配置錯誤等問題,有力保證設備后續實用效果,同時可有效避免停電施工現象,大幅減少對用戶正常供電的影響。
2.2.3? ? 嚴格把好驗收投運關
2.5.2? ? 構建充滿活力的生命體班組
配電自動化的發展、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為配網調控班組向多業務融合、智能化方向發展創造了條件。配網調控班組在保障配網調控安全的基礎上,主動聚焦優質服務提升與配網高效運營,以開放的心態深化營配調業務融合,強化信息系統應用支撐,做好基礎數據質量校核和治理,以“數據貫通和信息共享”推動“專業協同和業務融合”,積極從客戶滿意和公司戰略角度出發,提高執行力和創造價值,避免陷入本位主義窠臼,促進個體及團隊整體績效和能力的持續提升。
3 結語
電力公司構建實用型配電自動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配網感知水平,保障了供電的安全可靠性;有效減輕了基層一線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了配電運營效率;有效強化了專業協同配合,提升了人員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何浩,樊曉春.配電自動化及調控控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15):95-96.
[2] 邵東.智能配電終端及其標準化建模分析[J].通訊世界,2018(8):146-147.
[3] 王良.智能配電網自動化應用實踐的幾點探討[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6(20):12-16.
[4] 王媚婷.電網企業精益管理的思路和策略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13):53-54.
[5] 張韜,田斌,宗志剛,等.配電自動化規劃研究及工程實踐[J].中國電力,2017,50(9):44-51.
[6] 胡曉哲,王海鋒,戴樺,等.智能配電:基于大數據及移動智能終端的配網作業全過程管控系統的研究[J].電氣時代,2017(12):48-51.
[7] 潘桂昌.配電自動化終端就地調試及接入方法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36):64-65.
[8] 趙巖,郭銳,鄭建華.基于用電信息采集的配網在線監控預警系統[J].電工文摘,2014(5):41-43.
[9] 張鐵峰,梁思博,顧建煒.配用電大數據應用綜述[J].電測與儀表,2017(2):92-99.
收稿日期:2020-07-20
作者簡介:羅超(1987—),男,福建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配網調控運行與配電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