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雯 劉雪昆 林青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教育部門對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提出不僅要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讓學生自主掌握學習的方式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學中,美術是一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審美情趣的藝術學科,對學生美術涵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我國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其中所包含的藝術文化資源十分眾多,將其運用到美術教學中,能夠在提升學生美術能力的同時,實現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是不可或缺的。
關鍵詞:美術;傳統文化;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2-0027-02
在我國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傳統文化貫穿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是我國不可或缺的優秀文化。在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許多豐富多彩的資源文化,其中美術資源是受到廣泛關注度的資源之一。在對學生的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進行美術教學,能夠充分的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念,促進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的增加,實現學生美術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
1.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1)傳統文化豐富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美術是一門比較鍛煉學生心性的課程,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我國教育目標已經兼顧了素質教育,美術教學在促進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我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術教學時,通過添加優秀傳統文化,利用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內涵來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也能夠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供重要幫助。同時,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夠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感悟傳統文化的真諦,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2)培養學生積極審美觀念,批判繼承傳統文化
審美觀是一個人用什么樣的審美觀點、抱什么樣的審美態度和運用什么樣的審美方法對自然景觀、社會生活、文學藝術和人生進行審美活動的總稱,是一個人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的集中表現。首先,每個人的審美觀會有差異,有的高雅有的低俗,有的進步有的落后。初中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階段。這個階段正是最愛美,最想表現美的時期,同時也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開始形成的時期。因此對“美”有一個正確、恰當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初中生應該樹立對傳統文化的正確審美觀。其次,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提升,中外之間的交流也在日益頻繁,由此帶來了許多全新的外國文化,在此背景下,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許多人盲目的崇拜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力度逐漸下降,從而造成了傳統文化的地位在不斷的下降。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發展還不是完全的成熟,很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影響,形成不正確的態度和觀念。
(3)加強傳統文化的熏陶,鑄造中華文化之魂
首先,傳統文化的發展不可脫離廣大社會群眾的需求,這也正是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出發點,也是傳統文化存在的靈魂。傳統文化的服務對象是人民群眾,研究傳統文化,將其融入進美術教學的目的則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有利于加強初中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是具有民族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的研究。其次,傳統文化是經歷了數千年的積淀而形成的,已經浸透到民族心靈的方方面面,它對研究中國歷史的發源和延續乃至未來的發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在物質碎片化發展的社會,學生整日被“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觀念推著向前走,已經無法停下來,沉下心好好欣賞傳統文化對我們日常生活的熏陶和浸潤。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被網上大量的言論塞滿,“歷史虛無觀”、“全盤西化”等觀念可能侵蝕著他們的思想。而加強傳統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初中生在正確形成三觀的階段,正確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在美術教學中,從美的眼光,美的出發點,發現中華民族之“美”。
2.傳統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措施
(1)滲透美術歷史,感知文化經典
我國傳統文化具有色彩豐富、源遠流長的特點,其中所包含了十分豐富的優秀文化。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地體驗傳統文化的美,并在鑒賞美術文化的同時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文化,使學生的知識層面得到有效的拓展。另外,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可以融入一些優秀的詩詞書畫、手工藝品等,使學生接受多樣化的文化元素,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深入了解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進行國畫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鑒賞傳統的國畫作品,并從藝術的角度去進行分析和鑒賞,使學生體會到傳統文化作品中的魅力,從而使學生的感知文化作品的同時提高學生對于美的鑒賞能力。或者可以學習一些美術大家的學習創作史,感到他們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如,民間美術家薄松年,即使在艱苦條件下也研究不忘初心,進行“與時俱進”地創作。
(2)體驗美術情境,提升藝術美感
教學情境的創設,對于學生的藝術涵養提升也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講解模式,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無法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的培養也受到阻礙。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課堂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性格特點,制定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去自主的進行學習和鑒賞,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進行《清明上河圖》的學習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相關的視頻和圖片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能夠加深學生的真實體驗,并且在分析作品的過程中,能夠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提高學生的藝術美感。
(3)開展實踐活動,感悟藝術魅力
藝術是來自生活并在生活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和優化的,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美,因此,在生活中要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
力,使學生更加的了解美感悟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觀賞生活中的美景后自主的進行作品創作,或者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些美術博物館或者著名的文化地標,讓學生真實地去體驗傳統文化的發展歷史,加深學生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學習和認知。例如,在春節、端午節等節日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動手制作剪紙、窗花等,并發揮自己的想象去進行創作,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強化了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實現了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例如,教師在美術課上教學生進行傳統藝術—手工印染藝術。首先,手工印染藝術及創作方法上需要很大的功夫,教師應該提前準備大量的印染圖片制作課件。在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們的想象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快遞的方法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及興趣。將所需材料在網上購買,在同學面前拆快遞,并讓他們猜快遞是什么。在同學們回答中增加課堂氣氛活躍。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向大家講解了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印染工藝的由來,并且引出了印染花布的這個主題。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呈現,目的性明確,緊緊抓住學生的視線。通過印染花布的展示以及教師的演示,同學們一定躍躍欲試,再讓同學們熱火朝天地進行制作起來。
3.結語
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強化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層面。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同時做到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多方面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何蘭臨.傳統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學周刊,2019(36)
[2]杜軍.傳統文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開展的情況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