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瑜敏
◆摘 ?要:初中音樂課程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基礎音樂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以此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既能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及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弘揚和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傳統文化;滲透路徑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趨勢下,社會各個領域都迎來了嶄新的變化,教育領域亦是如此,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改革浪潮。音樂學科作為初中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對學生學習生活乃至人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傳統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嚴重忽視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再適應現代化教育的發展,所以教師在新時期要緊密結合音樂課堂與傳統文化,以此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更好地推動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
作為深受青少年青睞的音樂類型之一,現代流行音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傳統音樂的發展,增加了初中音樂課堂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難度。當前很多初中生對傳統音樂的學習缺乏興趣,只對現代流行音樂的學習感興趣,這樣明顯不利于傳統文化的發展與繼承。為此,初中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對音樂發展的過程加以了解,知曉傳統音樂是現代流行音樂的發展根源,進而產生學習傳統音樂的熱情,更好地感知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獲得傳統音樂知識水平的提升。以《神州音韻(三)》為例,教師在教學前不要直接講述相關內容,而是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搜集與《流水》相關的資料,激發學生對古琴學習的好奇心;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古琴的相關資料,如古琴的發展歷史、圖片、基本用法等,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對基本的古琴知識有一定了解;然后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即:有誰知曉古琴《流水》的歷史故事?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此基礎上播放《流水》的相關故事,讓學生更加深入認識《流水》,激發學習的興趣,感知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樹立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
二、優化教學設計
對于音樂文化而言,其經過不斷的變革、創新、改進,形成了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與各種類型的民族音樂文化相結合的同時,也形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特別是青少年喜歡的作品,成為學生愿意且樂于主動學習的音樂文化。為此,初中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選擇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結合民族和現代等不同的音樂形式來優化教學設計,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目的。例如:有些民族故事的歷史價值高,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關于民族音樂文化的故事,與學生共同探討民族音樂文化形成的原因,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民族音樂文化。具體來講,教師在音樂課程教學環節可以民族音樂為背景,創設富有濃郁歷史氣息的課堂氛圍,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改編和點評,促使民族音樂獲得良好發展。這樣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能讓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深入挖掘、輕松理解音樂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審美心理。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初中生只有對音樂作品的內涵與情感進行深入了解,才能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與音樂境界。為此,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環節要善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設計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感知音樂內涵與傳統文化魅力,獲得音樂素養的提升。以《二泉映月》為例,教師可以將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介紹,讓學生在學習前對該曲目產生學習的動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或聯想,想象盲藝人在動蕩的社會年代是怎樣依靠拉二胡謀生,對作者的艱辛歷程有初步感受;然后向學生播放作品《二泉映月》,使學生通過傾聽來產生共鳴,并鼓勵學生深入剖析、大膽表述作品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表揚敢于表達的學生,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學習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真切感受作者的創作歷程,感知作品蘊含的文化魅力,獲得民族精神與民族意識的培養。
四、讓民族音樂文化走進課堂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音樂也是傳承人類文化的有效載體,將其滲透到初中音樂課堂中,能激發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產生學習的興趣,直觀感知其魅力。例如:安塞腰鼓是一種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也是人們了解陜北地區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利用安塞腰鼓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的滲透,即: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安塞腰鼓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對安塞腰鼓的雄渾有力、磅礴氣勢有直觀感知;然后鼓勵學生閱讀語文教材中《安塞腰鼓》的相關片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此基礎上向學生展示類型各異的鼓,吸引學生的注意,并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究各種鼓的特點和功能;接著,教師繼續展示腰鼓的演出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對視頻中展示的鼓的類型進行分析,更加深刻認識鼓;最后,教師要展示腰鼓的演奏方法,輔之以適當的講解,讓學生感知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主動學習民族音樂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五、結束語
作為情感與精神的表達,音樂不拘泥于形式,也無國界之分。初中生正處于社會環境相對開放的時代,能接觸豐富多樣的時尚元素,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與想象,而音樂能引導學生探索更多未知、美好的事物。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是對學生的精神引領,也是激發學生對民族精神的繼承、民族意識的感悟,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曦.論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滲透[J].讀與寫,2020,17(03):232.
[2]陳琦.中國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滲透探究[J].當代音樂,2019(08):70-71.
[3]王明岱,張鈴鈞.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滲透[J].北方音樂,2019,39(06):228-229.
[4]王寓.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傳承之我見[J].北方音樂,2019(16):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