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玉春
摘 要: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漢字構字理據各有不同,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學習起來不免有些吃力。長此以往學生容易產生厭倦、趨避等內心傾向性,識字教學難以出效果。識字是基礎,不能夠任學生掉隊伍,應當使用多樣的方式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以便學生能夠自覺投入其中。基于此,本篇文章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索
漢字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學生都牢固掌握漢字,這關系著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內容,因為學生普遍年齡很小,無法長時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理解能力也不強,這增加了識字教學的難度。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改進識字教學方法,從小學生學習規律出發,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對識字教學的重視程度,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促使學生識字能力不斷提升。只有學生記住更多漢字,才能保證日常交際的正常進行,既實現了語文素養的提升,也為學生學好文化知識打牢基礎。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可以領悟漢字屬于表意性文字,對漢字意符、音符和記號等理解更加深入,并感悟到所有漢字的創造與生成均包括一段歷史,具有一定的含義,并理解到中華文化與歷史精髓,因此提升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雙向的,若只有教師的全力投入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是無法取得成效的。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學習狀態不佳,興致較低。我們雖然不能夠將問題簡單歸咎于模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僵硬化的教學才會導致學生識字如此低成效。文字符號學習若不采用有效方法不免過于枯燥、無味,是無法讓學生感知到快樂,無法獲得自我效能感的。小學階段學生會根據個體感受增加或減少時間和注意力的分配,為了讓學生學的更好勢必要從培養學生興趣做起,著力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小學階段學生對故事、游戲較為感興趣,漢字無疑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象征,其經過千年的沉淀,一些漢字象形發生了變化,教師可以深度挖掘漢字里的故事,教師配合語言技巧用生動形象的小故事來講述漢字演變過程,在這一期間相信學生能夠被深深吸引。
(二)注重識字方法教學,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漢字具有無限的魅力,漢字是最早由象形字發展而來的,更適合學生結合生活感悟去理解每一個漢字的含義。在教小學生識字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多將漢字的演化過程展示給孩子們,充分利用孩子們無窮的想象力,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實現趣味化漢字教學。中國漢字的造字法有規律可循,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歸類,不僅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范圍,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們的語文素養,在之后的語文知識學習以及識記過程中更加輕松。例如在小學一年級下冊《識字4》的教學中,這節課中要求認識的字全部是形聲字。首先我告訴學生什么類型的漢字是形聲字:形聲字是由聲旁和形旁兩部分組成的漢字,形旁主要決定形聲字的意思,而聲旁主要決定形聲字的讀音,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歸類和總結。比如在教學“評、萍、蘋、坪”這些形聲字時,先指出這四個字都是形聲字,再讓同學們區別哪個是聲旁,哪個是形旁。告訴孩子們這四個字的聲旁都是“平”,所以和“平”字是一個讀音。但是這四個字的意義分別是由它們的形旁來決定的。比如“評”字表示用言語對別人的觀點等進行評價,所以是言字旁;而“坪”表示一塊地方,所以是土字旁。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能激發孩子們對漢字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同學們對漢字進行一個歸類總結,進而提高識字效率,提高語文素養。
(三)拓寬識字渠道,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漢字是我們的母語,在我們生活中時常出現。我們不難發現現實中語言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并不局限于課本中。單純依靠課本教材學習字詞是無法滿足實際需要的,為此教師要擺脫形式局限,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空間識字。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現實中識字渠道有哪些,一般來說學生能夠想到的是廣告詞和校園內的墻報。教師可以進行適當補充,讓學生意識到生活是知識的海洋,讓學生明白各種圖書、電腦、商品標簽都可以作為識字渠道。教師有意識提點,學生有意注意,能夠在生活實踐中主動識字。學生處于這個全新的時代過早的接觸智能產品,教師應當應時而變,讓學生意識到市面上的智能產品可以作為學習的工具,從而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產品,使得自身的知識領域越發寬廣。
(四)改變學習模式,指導學生掌握識字能力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通常采用教師教授,學生學習的方式,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學生在枯燥無味的學習中,不能很好地將知識進行消化和理解,因此。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模式的改變,指導學生掌握識字認字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會發現學生普遍對于非課堂教授的知識有強烈的記憶性,教師可以通過這個特點,引導學生掌握識字的能力。例如,在生活當中,學生可能會對于路邊的廣告牌,電視里的廣告語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達到自主記憶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來幫助學生鍛煉識字的能力。例如,學生在家中時,可以利用家中一切現有的物品,將物品的名稱寫出來,并在后面畫上相應的圖案,然后貼在家中的家具上或者是物品上,通過非主觀教授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漢字與實物的對應,達到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小學教育切忌不能僵硬刻板,教師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專職人員要明白這一道理。要將課堂打造為趣味性課堂,日常教學中保證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貼切性,以獲得學生的認同,確保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參與到識字中來。教師要時常進行教學反饋,結合實際情況找出自己的不足,后期或是通過自主研究或通過他人經驗學習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語文識字教學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王茂林.趣味識字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求知導刊,2019(50):43-44.
[2]顏麗榮.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127-128.
[3]常紀紅.關于小學識字寫字教學改革及對策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