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木初
摘 要:中國共產黨通過黨校培養黨員干部,也是黨的科研機構。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與領導能力的主要方式。本文以強化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為著手點,將論述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具體的解決措施,希望可以提高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黨員干部;黨性修養;思想政治;黨校
一、引言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面對復雜多變的新形勢,黨員干部要有大局意識,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作為培訓黨員干部的主要陣地,黨校要充分發揮其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重要指導作用。現階段,黨中央對黨校工作提出了新指示,干部群體也出現了新變化,新媒體與大數據普及對黨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們黨要想確保黨內的凝聚力與戰斗力,領導廣大群眾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就要時刻保持先進性,走在時代前列,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
二、加強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幫助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堅定共產主義崇高理想。
黨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主體是教師和黨員干部,加強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教學雙方形成自主性。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借鑒黨員干部的工作經驗,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學員可以掌握完整的知識理論體系,并與自己工作經驗一一比對,以及時調整存在偏差的地方,保證自身思想與理論體系的一致性。
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進黨員工作能力的提升。學員可以利用掌握的系統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實踐中逐漸將理論知識與自身工作經驗結合起來。
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特點,只有認識到這種特點,才能準確把握其功能與內在要求,更好地運用于生活實際。
三、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
(一)傳統、單一的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與教育方法聯系密切。合理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教育目標的實現。現階段,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講授式、案例式及體驗式。理論知識教育主要采用講授式,黨性教育方式相對多樣。與其他學科相比,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較為傳統、單一。
(二)教育載體缺乏創新
面對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勢、新變化,黨校教師一直在嘗試改變,但改變重點聚焦于教育內容的豐富和發展。黨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有其內容限定。因此,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屢屢遭遇瓶頸。針對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特殊性,黨校教師只有創新教育載體,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載體的傳導功能、承載功能、中介功能和導向功能,進而讓黨員干部更好地接受教育、增強黨校的教育實效性。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依據《干部教育培訓條例》,黨校制訂了相關的教學管理制度,如學員管理規定、學院學籍管理辦法等。但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考核和評估結果并不能如實反映學員出勤、紀律和學習方面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考核和評估結果不是黨員干部晉升和任職的重要依據。管理的松散和制度在執行過程中暴露的弊端,容易導致學員對黨校學習產生消極情緒,甚至無視培訓期間的考核和評估結果,不重視黨校的培訓和學習。
四、提升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措施
(一)轉變傳統教育模式
傳統的思政教育,過分關注學員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消極性、片面性明顯。而積極心理學強調用積極的方式幫助學員樹立正確觀念,用鼓勵式教育挖掘學員優點,幫助學員養成良好品德。
因此,黨校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并運用積極心理學探索新的教育方式。首先,黨校要改變工作重點,將塑造學員的人格作為教育的核心內容,重視培養學員的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其次,重視實踐教學與體驗式教學,提高學員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培養學員的積極人格;同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實踐課程的數量,進而幫助學員獲得更好的心理體驗。
(二)豐富思想教育載體,發揮隱性教育的作用
隱性教育有其獨特的優勢,主要體現為教育方法的間接性、教育目的的含蓄性、教育過程的流動性、教育內容的滲透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在思政教育領域,隱性教育的主要方法有陶冶式教育和實踐體驗式教育。陶冶式教育主要是通過文化渲染、氛圍熏陶等方式,讓學員在參與文化活動、藝術展覽時,思想、心靈層面受到來自思想道德層面的感染和陶冶。因此,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重視文化活動和藝術作品的教育價值,可以通過與文化館、美術館、戲劇院、博物館等大型展覽服務機構合作,建立黨員、黨性教育基地。實踐體驗式教育是指黨校教師積極帶領學員參與社會實踐,讓學員通過親身實踐感悟和提高個人思想道德品質。黨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進一步拉近黨員干部和群眾的距離,發揚黨員干部艱苦奮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三)重視課后反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首先,建立先調研、后備課的專題課競聘制度。為了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黨校一定要意識到課前調研的重要性。為保證調研工作的真正落實,黨校每學期的競聘教師授課時,必須圍繞專題課涉及的調研活動介紹課程,并由專門的記錄人員記錄其授課內容、流程,以此作為教師是否競聘成功、專題課內容是否被采納的主要依據。
其次,設立黨校教師聯系點。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圍繞政府和黨委工作開展,被教育對象也都是黨政領導干部。因此,為確保黨校教育的實效性,黨校可以在相關單位設置教師聯系點,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研究方向、活動安排等直接聯系學員所在單位尋求支持與合作。
再次,做好課后反饋。課后反饋是教師檢驗學員學習成果,提升自身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雖然黨校都會在課程結束后,讓學員對教師授課能力評分,但是黨校只關注學員打的分數,而忽視了學員意見對教師教學活動的促進作用。因此,黨校應該利用好課后反饋機制,通過學員的反饋意見,提升黨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黨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五、結語
當前,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黨校教師除了要了解學員的需求,結合其特點開展教學活動,還要幫助學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學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可度。
參考文獻:
[1]段立明.淺談增強黨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實效性[J].勞動保障世界,2017(14):78.
[2]王芝.大數據時代基層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提升路徑研究[J].花炮科技與市場,2019(4):27,59.
[3]王毓.互聯網時代增強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途徑探究[J].學周刊,2019(2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