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教學過程中的化學史教育就是以理論知識作為基礎,通過化學課堂實現知識傳遞,針對學生講授化學基礎理論,提升他們對于知識點的認知,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情感思想和價值觀念。對于相關文獻材料的歸納能夠看出,針對這一學科的討論眾多,而論文重點對學科及其教育的概念做出定義、化學史在實踐教學中的廣泛使用以及化學史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策略加以詳細說明,對于其他老師來說有著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化學史;化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0緒論
化學史既屬于科學歷史的主要分支,還是化學科目的主要構成部分。能夠對化學史界定成:化學史記錄與再現化學知識的發展與化學思想的變化,體現出廣大民眾與大量科研人員的智慧結晶,利用研究與使用他們帶來的化學成果,能夠為課堂教學帶來不一樣的成效,使得同學們體會到化學學科的魅力所在,發現學科演變的歷程。簡單來說,這一學科就是化學歷史發展的歸納與匯總。
1化學史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1價值與地位
化學史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著非常關鍵的地位。按照已有知識能夠發現,化學史展現了學科知識的變化歷程,還有化學科學的發展變化規律,是全球各國科學家認知世界、改造自然、創新發明的努力史。在高中時期開展化學史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課堂教學僅停留在目前理論的靜態結果,并且能夠對知識加以探究,掌握其起源與變化歷程。這種學習過程,能夠避免出現死讀書的情況,重視通過歷史來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與科學方式,推動他們的全面成長。
1.2教學設計
想要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推進,要求老師用心設計,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觀念、老師素質與教學成效五大指標來反映,體現了化學史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曾有張艷老師將化學史和探究教學相結合,重視教學形式的豐富性。設計有關氯氣的教學活動,其采取的教學方式就是通過化學史料、獲取和轉換有效信息、得到合理結論,在課堂實踐階段中,老師扮演引導的角色,以學生作為主導者,使得同學們親自感受舍勒在三十年的研究中發現了氯氣的制取與特性的偉大創舉。這一方面的講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學們汲取化學理論的積極性,很好地驗證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俗語。
一些專家對于化學史題目的編制加以了討論,對于氯氣相關化學性質的討論,以歷史演變歷程與科學家的不斷挖掘與探索作為基礎加以安排,反映了化學家的科學思維與探究內涵,能夠增強他們對于化學史的深刻體驗。
2化學史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策略
2.1化學史料的選擇
按照相關統計顯示,初高中教材的化學史料總數超過一百則,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進行精心選擇,這是為了實現良好的學習成效。首先,使用的化學史料應能滿足學生的心理成長要求。借助化學史教學階段中,大部分老師過于重視時間安排而忽視同學們的心理成長,通常只是簡單講解,但是他們仍然沉迷于化學史料,仍在體會某一化學家的實驗與生活歷程,難以迅速適應老師的教學進度,就算是老師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他們并不知曉其所以然。因此,將化學史使用于課堂活動中,老師不只應備課,還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差異。其次,使用的化學史應體現健康的內容。化學屬于一種以實驗為依托的科目,這就要求化學家在實驗探索中投入很多時間與精力,這一過程十分艱難且耗時較長,可能出現一系列缺陷,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而目前應該學習的是科學家刻苦鉆研的探究態度,應站在巨人肩膀對待問題。最后,使用的化學史料應符合史實。老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盡量闡述史料的真實演變歷史,而不僅是選擇其中一位在某領域有研究的化學家進行簡要講解,如合成氨的科學家哈伯,我們了解到他是化學武器的倡導者同時也應必須肯定他對科學事業的貢獻,使得他們知曉某種理論或者某種現象的存在,是所有化學家共同奮斗的成果,引導學生形成實事求是、團結合作的觀念。
2.2運用化學史料的教學設計
新課標將目標分成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因此在化學史使用教學設計的階段中,應該進一步考量其作用與意義,教學目標如何確定合理,評估目標如何驗證,這均是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考量的方面。教學方式的實施離不開教學設計,老師應該充分體現其職業素養,把化學史料和其他科目相融合,借助情境教學、多媒體等一系列形式,能夠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此同時,老師能夠通過課外活動進行教學,比如元素周期表的設計,同學們課后親自查看各種資料,嘗試進行繪制,自主學習活動能夠實現良好的教學成效。
3結語
學生通過對化學史的發展起源與歷程的了解,是學生從深層次的提高了歷史唯物主義,從而更深刻的了解的科學研究的本質。對于科學家探究的過程中了解的科學發展的暫定性和持續性。通過化學史的教育,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了科學的內涵,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素養。借助化學史進行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體驗到科學探索的艱難險阻,進而能夠讓學生接受唯物主義與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能夠提高他們汲取化學理論的積極性,獲得更多的知識,反映真正的學科素養。
作者簡介:吳萌萌(1988.11-),女,漢族,遼寧撫順人,碩士研究生,撫順市第十中學,化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化學)。
參考文獻
[1]關婷婷.中學化學教學與教材中化學史的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白冬君.化學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9.
[4]劉建林.高中化學情境教學提升科學素養的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0(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