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摘 要:當今時代,高職院校應在“三全育人”思想指導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探索輔導員的德育工作,要做到匯集家庭、學校、社會、學生合力,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將德育貫穿日常工作始終,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關鍵詞:“三全育人”;德育;高職院校;輔導員
一、引言
“三全育人”指的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高校應在“三全育人”思想指導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重要一環。下文筆者將從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角度出發,探討“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輔導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在全員育人方面存在的問題
全員育人,是指由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組成的“四位一體”育人機制。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部分輔導員習慣于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展工作,與學校其他教育主體、家庭、社會配合不夠緊密,思想教育工作的形式不夠豐富、內容不夠新穎,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發揮不足。
(二)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存在的問題
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載體,包括評優評先、校園活動、社會實踐、困難生資助等,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實際工作中,輔導員瑣事多、任務重,往往局限于依規依章完成任務,沒有充分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在各環節。
(三)在全過程育人方面存在的問題
全過程育人,是指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從學生入學到畢業,每個學年都有計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將育人貫穿學習生活始終。實際工作中,輔導員能夠基本把握學生在不同階段存在的共性問題,在入學、期中、期末、寒暑假、畢業等節點進行及時的思想教育。但對于與時事熱點結合的新問題、與學生個人實際結合的個性問題,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還有所欠缺,不能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變化。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輔導員德育工作的改進建議
(一)德育匯集多方合力,實現全員育人
一是密切家校合作。家庭是社會的基礎細胞,是學生成長的第一課堂,家校互動形成教育合力,是落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首先,在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時,要對每位學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狀況、家庭教育對學生性格的影響有一個初步了解,為開展深度輔導奠定基礎;其次,與家長實時共享學生的在校表現,引導家長正確認識問題、轉變教育方式,引起家庭教育的重視,獲得家長支持,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再次,創新家校合作形式,建立詳細工作記錄,通過家長微信群、家訪、家校座談會、家委會等形式,促進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溝通,實現教育的良性互動。
二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德育只有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內化到學生心中。首先,輔導員要在日常工作中與學生構建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善于發現學生道德素質方面的美好品質,通過對話、傾聽、互動、欣賞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成長進行關懷,尊重學生的個性;其次,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積極為學生創造多樣的文化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德育熏陶,激發學生自我思考,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有效發揮;再次,要加大學生干部隊伍的德育培養力度,加強學生自管組織建設,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負責。
三是聯系社會實際。社會是最好的學校,有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和鮮活的德育內容,德育與現實脫節會導致學生與現實脫節,使德育成為理論,沒有實效。輔導員要加強個人學習與修養,與時俱進,主動了解社會現狀,關心時事政治和社會熱點問題,結合社會實際開展德育教育。高職院校要將學生的職業道德作為德育的重要內容,加強校企合作,根據企業的需求不斷完善德育內容與方式。要通過社會實踐、頂崗實習、企業實習等多種實踐方式,讓學生真正走入社會,開展德育實踐,用實踐檢驗認知,深化思想。
(二)德育貫穿日常工作始終,實現全方位育人
一是加強學風建設。高職院校學風建設是加強德育的重要抓手,輔導員要通過查課、聽課、課外輔導、學業座談會等形式,及時掌握并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和課程建設建議,做好學生與任課教師之間的橋梁,促進課程優化,提升學習興趣。同時,要從思想層面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強化學習動機,使學生明確高職院校的發展前景和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堅定信念與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是廣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從狹義角度來講,“第二課堂”活動包括校園文化活動、學生社團、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科技競賽、文藝體育、社會志愿服務等多個方面。“第二課堂”是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舞臺,學生可以通過個人道德實踐,將理論知識內化為個人品德。一是“第二課堂”的形式要新穎,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結合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設置心理情境、開展紅色主題的抖音作品征集等,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淺出地開展德育。二是“第二課堂”的內容要創新,要結合學院特色或專業特色,打造德育品牌。如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打造“耕讀傳家”的品牌德育項目,通過弘揚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培養知農愛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農業人才。
三是實施德育積分制度,完善學生評價體系。在學生的評優獎助、選拔推薦工作中,堅持以德為先,并通過德育積分量化學生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表現。借助德育積分制度,記錄學生在課堂紀律、寢室衛生、參與校園活動和社會服務積極性、好人好事等方面的表現,并進行量化管理,使學生品行日日有記錄,時時有展現,處處有軌跡,避免德育評價的虛化現象。
(三)德育符合學生發展規律,實現全過程育人
一是把握學生在不同階段存在的共性問題。在入學、期中、期末、寒暑假、畢業等重要階段,及時開展入學教育、誠信教育、安全教育、就業教育等專題教育,并在畢業后做好畢業追蹤和用人單位反饋,促進學院人才培養工作的持續改進。
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微博、微信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在重大時間節點和發生熱點事件時,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意識形態研判和教育引導。及時發現個別學生出現的個性問題,通過個別輔導加以化解。
三是把握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與心理需求。堅持問題導向,歸納總結遇到的成長成才問題,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全程覆蓋、分門別類。以服務學生為宗旨,不斷創新育人手段,構筑全過程育人服務體系。如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精神和經濟支持,幫助學習動機不足、目標不明確的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為積極主動性強、渴望提升的學生提供鍛煉的平臺、機會等。
四、結語
立德樹人是一項艱巨的、復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作為新時代的高校輔導員,要準確把握新時代背景,深入領會“三全育人”思想,不斷提升個人修養、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方式,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朱平.輔導員在高校“三全育人”中的角色與定位——兼論“育人”的特點與功能[J].思想理論教育,2020(3):86-91.
[3]陳亮.“三全育人”模式下的學生工作體制創新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9):130-133.
[4]段全虎.“三全”育人觀視域下的職業院校德育工作改革策略[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0):158-159.
[5]樊玉華,苗汝昌,王玉鵬.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高校輔導員工作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16):175-176,179.
[6]魏金明.“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新使命與角色定位[J].思想理論教育,2020(2):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