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菲 羅可成 張雅璇 羅振華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大學生思政教育越發重視。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在我國社會環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做好當代大學生思政意識形態管理顯得十分重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打好堅實的基礎,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與成才。就目前來看,當前高校學生管理還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新時代環境下,一些有悖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和觀念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學生在思想形成上產生了誤區。因此當前高校需要強化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利用各類信息服務手段做好思想宣傳工作,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觀念,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學生管理;思政教育;發展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獲得信息渠道也隨之增多,他們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當前我國正值高速發展并轉型的關聯時期,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中間力量,肩負國家復興、建設祖國的重任,因此需要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念來為其發展創造優良條件。不過就目前而言,大學生所面臨的挑戰遠比想象中的還嚴峻,受到環境、思想、行為等各方因素影響,當代大學生呈現多意識形態發展趨勢,并且絕大多數朝著不良方向發展,主要表現就包括政治信仰缺失、學習無目標方向、價值信息扭曲、缺乏誠信價值、無社會責任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等。大學生作為我國發展的重要主力軍,是我國社會發展與建設的儲備力量,因此強化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管理將有著重要的意義,這里就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管理做相關策略分析。
(一)意識形態的重要性研究
概念:意識形態并沒有具體的概念,通常它屬于哲學范疇的詞匯。通俗意義上的理解意識形態可以表示為:對事物的一種認知與理解,它是基于人的思想,對事物的認知有著個人的觀點、認知以及價值取向,它是這些要素的集合。意識形態出現于人的固有大腦,人的形成便伴隨,但是會受到社會環境各方因素的影響,從而發生意識形態思想的變化。因此不難發現,不同的人意識形態的認知存在差異性,對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存在差別,而這也剛好符合《意識形態原理》一說。意識形態的建設一直受到西方學者的關注,早在拿破侖時期,思想意識就被作為一種思想的起源。而到了近現代,著名思想學者馬克思對思想意識有了從新理解,他提出:意識形態是主體對客體的一種反映,,其需要理性主義的認識方式和認識工具。因此隨著我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當代大學生在思想行為方面有了很大轉變,很多學生的意識形態朝著極、或者不好的方向發展,很多大學生中就形成了個人主義、庸俗休息、拜金主義等思想,與當前社會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不利于學生發展。
早在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就在全國會議上提出意識形態的建設工作。到了2015年的九月,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導意見書,其中就說明了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它是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重要體現,因此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做好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做好大學生意識形態管理工作將顯得十分重要,將有效的維護社會穩定發展,促進國家繁榮昌盛。
(二)信息化對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點,面臨著各方因素的影響,強化民眾意識形態教育迫在眉睫,而其中大學生群體是關鍵。就目前來說,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學生對于電子類產品的依賴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學生們可以輕松了解外界信息,獲取各種需要的信息數據,其中有好有壞,而這對傳統的傳播媒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此外,加上個人網站、微博、微信、社交直播等媒介平臺興起,大量信息數據涌入大學生群體,學生的行為思想取向在其中發生了重大轉變,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新興群體,年輕一代人對于信息的包容性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發展趨勢,大學生群體有著鮮明的個性特點,他們不盲相信官方觀點,有著自己的是非觀念,很多信息資訊的選擇往往根據個人喜好需求而定。所以,當前信息也朝著碎片化方向發展,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接收各類信息,使其意識形態發生了重大轉變。很多大學生對于意識形態的理解缺乏全面性與有效性,導致大學生整體性看待問題的能力相對欠缺, 而這讓當前高等教育在思想建設方面備受質疑,影響學生發展。所以當下大學生群體所面臨的困境,高校就需要強化大學生在思想行為方面建設,強化學生管理,并積極開展網絡思想教育工作,從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幫主學生健康發展。
二、思政意識形態管理視角下的高校學生管理意見分析
(一)做好社團建設工作,并在其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團可以說是當代大學生群體的重要組織力量,它在高校的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很多學生都會踴躍參加社團,展示個人能力與興趣,并在其中結交朋友、鍛煉自我。就目前最新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大學生都會參與高校社會活動,因此在高校社團中做好社思政教育工作,積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社團建設中,并在舉行相關社團活動的過程,相關教師或者社團組織者進行一些社團宗旨、目標、思想等方面的引導工作, 促使學生將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到社會主義實踐中,把個人興趣與社團群體利益做結合,幫助學生更好的發揮帶頭作用,幫助有需要的伙伴,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而這也正好符合當前我國社會核心價值取向,學生將團結友愛,將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二)強化政治理論教育
新形勢,新任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工作中,不僅需要我黨干部黨員努力, 還需要新一代青年共同努力。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應該強化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感,為學生樹立前沿的思想,努力把提升自我、創新自我、奉獻自我擺在學習的首要位置,提高學生對于社會的責任感,為國家發展提供重要中堅力量。高校應當將思政教育工作作為培養新一代青年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學生文化能力的同時,強化精神層面的教育。在整個思政教育中,融入愛國主義思想、中華傳統美德、杜絕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讓學生對自身學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建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三)建設優良學風環境
優良學風的建設離不開制度的管理,尤其是獎懲制度。學校應該建立學習獎勵機制。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做獎勵,這類獎勵包括獎學金、優秀學生評價,以及包容研究生與工作分配推薦;其次還要建立嚴格懲罰機制。獎懲機制將對學生行為習慣起約束作用,如一些不良習慣,考試作弊、上課開小差、或者逃課甚至多次曠課等行為做出處罰,防止這類問題得發生。
目前學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些壓力有多個方面,一個來自于學習壓力,很多學生面臨學習上的問題,如四六級英語壓力、考研升學壓力等。此外還有就業壓力,很多學生剛畢業就出現了失業的問題,很多學生無法滿足社會、企業的人才選拔要求,一些學生無法忍受長期加班、或者低工資的情況選擇回家就業。而這都是當前大學生中常見的問題。而在畢業季,每年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畢業論文抄襲、考試作弊等問題,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解決,而光靠教師引導、批評教育遠遠不夠,很多行為習慣已經在學生內心很深地固,因此建立優良學風也需要與獎懲制度同步,從而約束學生不良嗜好,幫助學生回歸正常學習軌跡,幫助其更好成長。
(四)將網絡環境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新陣地
當前我國互聯網發展迅猛,高校互聯網普及都很高,每個學生幾乎都有各自的智能手機或者電腦,因此網絡就可以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高校可以利用馬克思主義思想來占領意識形態的教育高地,并努力在高校建設中引入社會主義核心思想,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我國社會發展現狀,讓其對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以及文化的傳承有更深的了解,同時也可以有效增進學生對于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網絡作為當前大學生不可獲取的重要信息來源,越來越多大學生通過網絡實現了學習、娛樂、生活等各種功能,在網絡環境中學生將會接受各種各樣的思想文化,因此高校在在網絡建設中就應該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杜絕一切不良信息。也可以在高校中專門開始健康網絡的宣傳活動,并在活動中對當前網絡環境下的不良問題做糾正,從而讓學生樹立健康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
三、結束語
就目前而言,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還存在諸多不足,很難有效對學生進行管理,因此,在不斷推進校園建設與發展中,要掌握時代發展的特征,了解學生所需,給與學生更多的精神幫助,從而樹立學生良好的行為思想習慣。此外高校還應該做好馬列思想教育工作,明確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地位,從而更好的推進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肖霖予,廖肖依.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主流意識形態引導力提升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9):60-61.
[2]張志元,齊芳.“課程思政”背景下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31(09):82-87.
[3]王召收,程玲.多元背景下高校思政課非主流意識形態應對策略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25):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