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全球疫情發展形勢日益嚴峻,國內疫情防治進入常態化階段。疫情暴發以來,數字技術在抗疫防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數字技術創新與應用不僅能夠有效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也為北京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作為全國的科技創新中心,北京要以此為契機,運用自身優勢,加快推進數字技術創新與應用,培育新業態發展與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同時加強與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京津冀區域高技術產業集群。
關鍵詞:新冠疫情;數字技術;產業調整升級;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C9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0.09.03
Abstract:The global epide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omestic epidemic has entered the normal stage. 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epidemic,digital technolog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ght against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has further promoted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Digi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can effectively hedge the downward pressure of the economy,provide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Beijing's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High-quality ec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national cent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hina,Beijing should take this opportunity and use its own advantages to accelerate th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cultiv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mats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at the same time,strengthe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Tianjin-Hebei region,and jointly create a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COVID-19 epidemic;Digital technology;Industrial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圍內長期肆虐,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打擊。截至2020年8月中旬,全球累計確診總人數超過2000萬,日新增病例超過20萬,超過80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萬人。與此同時,我國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新冠疫情的暴發,在短期內給北京經濟帶來較大沖擊,但也為一些高技術產業帶來重要發展機遇。其中,以數字技術表現最為突出,在此次疫情中,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創新應用不僅是抗疫神器,而且有巨大的發展前景,成為促進經濟平穩、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利器。根據北京統計局2020年8月發表的統計數據,北京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由負轉正,增長3.2%,占比超過1/4[1]。
一、數字技術創新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要素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目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后期,經濟增長呈結構性減速。運用數字技術創新發展數字經濟,在推進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壯大的同時,帶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能夠有效提高產業生產效率和價值負載,引領我國產業發展向國際前沿邁進,為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
(一)數字技術能夠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突破和普及應用,讓數據成為產業發展核心生產要素。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據統計,2018年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4.8%[2]。同時,數字技術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數字技術與生產運營、社會治理等諸多領域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共享網絡平臺等為傳統產業釋放出新的發展空間與潛能。數字經濟與產業深度融合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結合,將極大地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加快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
(二)數字技術能夠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現階段,我國進入后工業化發展時期,面臨經濟增速放緩和要素成本提高的雙重壓力,數字經濟能夠激活創新生態,大幅減少中間環節,跨區域整合資源,能夠充分發掘資源潛力,有效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依托前沿數字技術創新的新產業發展,能夠極大地提高我國產業的價值負載和國際競爭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至5月,與互聯網相關的新業態、新模式繼續保持逆勢增長態勢。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5%,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4.3%,比2019年同期提高5.4個百分點[3]。
(三)北京在數字技術創新方面具有較大優勢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擁有中關村全國科技創新示范區和中科院、清華等一流的科研院所,是科教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創新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北京市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方面處于全國領先[4]。根據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2020年7月發布的《2020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報告》相關數據,2019年北京互聯網信息服務業貢獻軟件和信息服務業GDP超過四成,成為產業發展主力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783.9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為13.5%,在全市經濟中的支柱地位進一步鞏固[5]。此外,北京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多個新興領域擁有包括字節跳動、小米、百度、美團、格靈深瞳等在內的眾多優秀企業,已形成相對成熟的數字技術產業生態環境。面對疫情帶來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北京需要以“三城一區”建設為依托,結合通州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和冬奧會籌備等重大項目,加強與天津、河北的資源優勢互補,運用數字技術創新促進北京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最終形成京津冀地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技術產業集群。
與此同時,需要看到,北京在數字技術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包括數字技術硬件上下游產業鏈尚未建立,數字技術產業化仍存在空間和制造能力不足等局限,數字技術人才存在較大缺口等。
二、運用數字技術創新促進北京產業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現階段,北京需結合疫情防治常態化所帶來的長期挑戰與新技術所呈現的發展機遇,抓好“數字技術”這個“牛鼻子”,結合北京在產業方面存在的短板,謀劃科技產業新布局。圍繞疫情催生的新經濟、新產業領域,加快產業技術研發,重點關注無人經濟、在線經濟、AI+、區塊鏈+、5G+等產業領域,以及醫療健康全產業鏈等的技術需求,前瞻性布局相關科技項目,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
(一)圍繞新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搶占北京在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先機
疫情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5G、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催生在線教育、網絡銷售、快遞物流、遠程辦公等行業的快速增長。北京擁有字節跳動、京東、百度、快手等眾多高科技企業,在數字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北京需以新冠疫情防治為契機,出臺重大項目建設、專項基金、稅收優惠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推動實施智能制造、遠程醫療、智慧物流、在線教育等新興產業技術項目,引導和推進人工智能、云計算、生物識別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新技術產業發展。同時,引導消費和投資方向,帶動北京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視頻產業、物流產業、5G技術應用等的發展。
(二)運用數字技術助力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實現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產業在此次疫情中顯現了強大的社會支持力和應急抗災力,對傳統產業特別是制造業進行數字化升級,不僅能夠提升企業抗風險和應急能力,還可以實現產業鏈的快速重組,降低疫情造成的產業鏈斷裂所帶來的經濟影響。面對國際疫情的長期性和不確定性,需加快產業化、智能化轉型,實現產業鏈數字化協同,形成更具彈性的社會生產格局。現階段,需發揮北京在新一代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的科技創新優勢,充分激發數字技術領域的創新突破,鼓勵和引導數字科技企業加快技術研發應用,對領軍企業和重大項目,從稅費減免、資金補貼、人才引入等方面加強支持力度,實現企業從產品設計到運營等各個環節的深度融合。同時,利用數字化中臺、開放的混合云技術架構、IBM Garage等數字化技術工具,全面推進傳統產業中人、財、物、產、供、銷的數字化進程,將大、中、小企業全部納入數字化系統,構筑京津冀工業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實現京津冀地區全產業鏈互聯互通、線上線下融合,幫助傳統產業,特別是制造型產業向服務業轉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金融支持的數字化轉型、產業的數字化協同和用工市場數字化匹配,最終實現全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三)運用新科技構筑社會安全網,提升北京社會整體抗風險能力
這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考中,數字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科技成為抗疫“利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數字化商業、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新技術應用場景,實現疫情期間患者“零接觸”問診,醫院“零接觸”診斷與送藥,企業“零接觸”生產,銀行“零接觸”金融,公眾“零接觸”購物、“零接觸”辦公、“零接觸”上學和“零接觸”娛樂等生產生活全方位覆蓋,在精準防疫抗疫和維持經濟社會穩定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城市之一,北京需在此次疫情應對中發揮領頭羊和先進示范作用,盡快研究和出臺具體措施,促進新技術研發與新技術應用場景建設,覆蓋工業互聯網、遠程辦公、在線金融、遠程教育、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新型移動出行、在線醫療等領域,運用新科技構筑防疫抗疫社會安全網,提升北京社會整體抗風險能力。
(四)圍繞數字技術前沿布置產業鏈,打造京津冀高精尖區域產業集群[6]
充分發揮北京在數字技術研發、應用場景以及政策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優勢,推動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一方面,發揮北京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優勢,結合5G技術、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新能源汽車進行車聯網、智慧交通等相關產業建設,形成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探索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強國際合作,營造更加開放的營商環境。以力爭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上游為目標,在全球范圍內吸引優秀科技企業共建產業鏈,在現階段國際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全球需求持續疲軟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需求,以內需加速產業循環,圍繞核心技術擴鏈、補鏈,增大產業集群規模,提高發展質量。另一方面,圍繞醫藥健康、高端裝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加強京津冀三地資源優勢互補,最終形成處于全球產業鏈上游的京津冀高精尖區域產業群。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統計局.防疫和發展統籌推進 京津冀經濟持續恢復[EB/OL].(2020-08-12)[2020-08-25].http://tjj.beijing.gov.cn/zt/jjjjdzl/sdjd_4304/202008/t20200812_1980763.html.
[2] 魏琪嘉.數字經濟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新論)[N].人民日報,2020-06-17(05).
[3] 熊麗.我國數字經濟全面提速[N].經濟日報,2020-06-08(0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019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報告[EB/OL].(2020-01-19)[2020-08-20].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402/c7640381/content.html.
[5]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2020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報告》正式發布[EB/OL].(2020-07-29)[2020-08-10].http://jxj.beijing.gov.cn/jxdt/gzdt/202008/t20200804_1974008.html.
[6] 董麗麗.新冠肺炎疫情下北京產業鏈調整布局研究[J].科技智囊,2020(0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