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德望
【摘 要】漢劇是一個古老的劇種,舊名楚調、漢調。清代中葉形成于湖北境內,原以秦腔經襄陽南下演變出來的西皮為主要腔調,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荊河、襄河、府河、漢河四支流派,俗稱路子。漢劇的角色行當較為完整,共分末、凈、生、旦、丑、外、小、貼、夫、雜十大行。各行都有自己的表演程式,對兄弟劇種行當的豐富和發展有較大影響。《興漢圖》是一部優秀的漢劇傳統劇目,從漢劇泰斗余洪元開始唱響戲曲界流傳至今,歷經幾代漢劇人的共同努力將之豐滿完善。
【關鍵詞】興漢圖;漢劇;體會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6-0013-02
漢劇是一個古老的劇種,舊名楚調、漢調。清代中葉形成于湖北境內,原以秦腔經襄陽南下演變出來的西皮為主要腔調,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荊河、襄河、府河、漢河四支流派,俗稱路子。漢劇的角色行當較為完整,共分末、凈、生、旦、丑、外、小、貼、夫、雜十大行。各行都有自己的表演程式,對兄弟劇種行當的豐富和發展有較大影響。
漢劇在發展中先后涌現出米應先、余三勝、余洪元、董瑤階、李彩云、李春森、吳天保、陳伯華等眾多杰出的藝術家。民國元年(1912年),定名為漢劇。漢劇的皮黃腔影響了多個劇種的發展,并與徽調融合演變成為國粹京劇。2006年5月20日,漢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漢劇主要以三國戲為主,這和它流傳的地域有密切的聯系。舞臺上經常上演的漢劇劇目有《興漢圖》《喬府求計》《哭祖廟》,等等。
《興漢圖》描述的是三國時期的故事。在傳統漢劇劇目里,《興漢圖》深受漢劇戲迷們的喜愛和推崇。
《興漢圖》這出戲說的是,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廢漢獻帝自立,改國號為魏,適逢劉備入川后自封漢中王。因此諸葛亮、許靖等謀劃擁立劉備稱帝,繼承漢家大統。但當時東吳興兵奪取了荊、襄重鎮,殺害了劉備的結義二弟關羽,劉備一心要起兵報仇,無暇考慮稱帝。無奈之下諸葛亮裝病,約齊群臣在劉備探病過程中規勸,劉備終于答應,即位稱帝繼承漢室基業。
整出戲原來分四折,即“金殿”“內室”“探病”“登基”,后來逐漸演變,保留了最精華的部分,將“登基”一折刪去了。
《興漢圖》是漢劇一末的傳統劇目,漢劇泰斗余洪元擅長此戲,其扮相端正,嗓音寬厚,每次登臺表演,臺下都是座無虛席。這出戲當年非常流行,街頭小販都能隨口哼唱幾句。后來的漢劇名家胡桂林、賈振南等老師,在這出戲上也都有很深的造詣。所以《興漢圖》是末角行當中的典型代表劇目,凡漢劇末角登臺必唱,梨園行稱為“打炮戲”,是漢劇末角行當里非常吃功夫的重頭戲。
《興漢圖》這出戲里的主要角色是劉備,由漢劇十大行當中的一末扮演。《興漢圖》的唱腔設計有散西皮、散板、二簧小倒板、二流、雙搖板、二流轉二簧等,唱腔設計豐富,為人物的刻畫提供了多種選擇。前輩們在表演中都展現了自己的風格,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我11歲入武漢市戲劇學校學習漢劇,習一末,跟隨朱丁巳老師學戲。13歲首次登臺演出《興漢圖》,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了,對于《興漢圖》這出戲有著很深的體會。下面就我在演出和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展開討論。
例如《興漢圖》“金殿”一折中劉備的唱段:“聽眾言不由人淚流滿面,眾卿等休出這不忠之言。”在這一句中,我通過在唱腔中帶入哭腔,使劇中人物的形象更加飽滿,使觀眾能更好地理解此時人物的心情,理解劉備此時正因為二弟關羽命喪東吳而悲傷過度,不愿議論國事,更“不愿”登基上位的心理。
在唱句“臣謀君怕的是罵名難免”中,從一開始唱腔的平滑到后半句唱腔漸漸變得沉重激昂,表現出劉備對上位的“拒絕”。唱至“金殿”一折最后一段時,從散西皮的唱腔表演開始,“孤的須發白,又能坐幾年”一句搖板,我從“白”字開始,運用了一個長音,從低到高,時快時慢,到最后用噴口一貫到底,表現了劉備失去結義兄弟悲傷欲絕、一心為兄弟報仇不聽眾臣勸諫登基的心情。帶著大量哭腔,以表示劉備想要向群臣證明自己的仁義,因為失去二弟而悲痛欲絕,將自己悲痛的一面表現給觀眾與劇中群臣,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在幕間二簧小導板的唱段中,“急得孤,行不寧坐臥不安”一句,“坐臥不安”是一個回龍唱腔,需要演員有扎實的功底,掌握每一個字音的長音節和力度,精準把握人物的情緒,一氣呵成。
當聽太監報諸葛先生臥病不起時,用雙搖板快打慢唱來凸顯劉備心急如焚、六神無主的狀態,同時這也是漢劇唱腔的一個顯著特色。下場采用了一個舞蹈形體設計,用錯步快走、搖頭甩髯口來強調劉備急迫的心情。
“探病”一折中劉備勸慰諸葛亮的唱段,用了六個“孤望你”的排比句式,在節奏處理上除吸取了前輩的長處之外,還進一步強化了二黃的行腔方式,用唱腔手段來凸現人物的心理狀態,表現了劉備對諸葛亮的期許,讓觀眾領略到漢劇皮黃音韻的藝術魅力。
“登基”表現了劉備在眾臣的苦心勸諫下,決定繼承漢室帝業。前段西皮慢板處理上慢起慢唱,表現此時劉備還在猶豫不決。從“孤雖登九五”開始轉垛子,行腔處理上干脆利落,體現劉備終于下定決心繼承漢室,同時也不忘為兄弟報仇。
通過這么多年的舞臺演出,我對這出傳統漢劇一末戲有很深的體會和感情,為了更好地傳承這出戲,近年來我在教學方面狠下功夫。從發聲、音色、唱腔的輕重緩急,到舞臺走位、形體控制,都要求學員掌握到位。由于一末的行腔聲韻在中國戲曲唱腔里是非常獨特的,其他劇種都沒有漢劇一末這種聲腔,所以對于現在的學員來說,發聲和音色是最大的難題。
舉例來說,“朝夕間思二弟把孤的龍心操亂”一句二簧小導板,要求演員的嗓音蒼涼不失寬厚,但現在的學員習慣了流行歌曲的演唱,對于戲曲獨特的行腔方式很難適應,所以我在平常聲樂訓練中以鼻音和腦后音為主,通過這種強化訓練,讓學員逐步熟悉一末的音域,找到中老年男子嗓音的特點。
另外我還啟發學員認真揣摩角色的心理,模仿老年男性的神情體態,從結果來看,還算比較成功,登臺演出得到了老戲迷們的初步認可。
《興漢圖》是一出優秀的漢劇傳統劇目,漢劇從泰斗余洪元開始唱響戲曲界流傳至今,歷經幾代漢劇人的共同努力將之豐滿完善。現在的學員畢業考核都要過《興漢圖》這一道關。整出戲體現了唱腔的變化,綜合考量了舞臺形體,是漢劇一末能否出師的標準。
我希望在以后的演出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演員的個人風格,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將漢劇藝術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