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勇

【摘要】數學課程中的抽象概念,小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微課直觀形象、短小精悍,有利于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通過形象記憶理解和感知事物。調查小學數學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情況,利用小學數學微課資源進行精準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制作;精準教學;教學資源
一、前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翻轉課堂、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的新型學習形式更多地進入我們的生活,改變人們的學習形式。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微課已經成為教師日常教學中的重要教學資源。數學學科相比其它學科更枯燥,且小學生對數學課程中的抽象概念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而微課具有直觀形象、短小精悍的特點,有利于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通過形象記憶理解和感知事物。微課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教師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將新技術手段與數學教學深度融合,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科素養,產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二、小學數學微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必要性
葉圣陶曾提出:“學生的需求應放在首位,要時時、處處關注學生的體驗。”因此,了解學習對象對微課等課堂資源的需求是本次調查的要點。筆者就“數學課堂中你更喜歡哪種課堂教學方式?對1267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是88.4%學生更喜歡微課演示。
從現場訪問中學生表示在數學課堂中實物演示和微課資源比文字課件資源更加生動直觀,演示的實物體積通常不大,而課室課桌距離有遠近,學生普遍反映難以觀看到全部內容,而有音效、動畫效果的微課資源能把需要演示的知識點更加直觀呈現和更加面向全體。
通過對教師的問卷調查和訪問發現,97.3%的教師認為微課是信息化和教學深度融合的實用應用工具,數學微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利于幫助學科精準教學,促進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掌握教學的重難點。數學微課能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枷鎖束縛,知識講解播放可復現,學生課后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最近發展區和學習節奏進行查漏補缺。
通過對家長的問卷調查和訪問發現,家長通過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更深入了解和認識數學微課的作用,92.5%的家長對數學微課持支持態度,認為數學微課能把數學中抽象的知識點具象化,如,“圓錐的體積”問題更直觀演示,學生通過微課中演示,直觀了解到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家長們還認為數學微課不僅能用于課前預習,還可重復播放用于課后復習;微課資源的推送不僅在學生學的時候可以使用,還可以讓學生用來“教”自己。微課資源可通過電腦PC端讓學生在線上教學階段進行學習,也可以通過家長手機移動端給學生播放,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三、小學數學微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誤區
相比文字和圖片等PPT課件,微課更多是以動畫、視頻方式呈現,在影、色、音、情、意方面對學生有著無可替代的吸引力,直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延長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能夠提升教學效果。但是數學課堂中微課的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誤區,使微課資源的利用和教育教學不能有效融合,提高效率,存在的問題和誤區有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數學微課內容形式化。小學數學微課的開發與利用在本區域是在近幾年才開始進行研究,在本區首屆小學數學微課制作大賽中,個別老師理解為將數學微課僅是將“PPT”換成“視頻”的形式,簡單地追求形式的改變,微課中出現了教師負責講解配音,視頻畫面負責出現PPT,畫面內容僅起到板書顯示的作用,內容單一枯燥。在疫情期間,不少在線上教學投放的內容枯燥單一的數學微課,未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造成學生走神溜號現象,班級聽課率不高。
(二)數學微課應用機械化。數學課堂中,有些內容必須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和思考形成認知,部分教師為了省去準備教具和組織教學活動的麻煩,千篇一律地從互聯網收集一些相關視頻,在課堂中播放給學生觀看,雖然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和組織動手實踐的麻煩,但是并沒有發揮微課的優勢,反而削弱了學生對真實實物的感知和對數學邏輯規律的深刻認知。如果僅將數學微課作為一種方便教學的工具,不恰當的運用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
(三)制作技巧低能化。在微課資源的制作過程中,教師的微課制作能力有待提升。在實際應用中,部分數學微課局限于制作技術,教師只能從互聯網上搜集現成的視頻素材和下載一些資料,不能夠貼切地根據教學的實際內容和學生認知特點制作,對于教學當中想要剖析某個知識點由于局限于技術,造成教學內容遷就微課素材的現象,不能夠從教學實際出發,更有針對性地貼合教學,服務教學內容。
四、數學微課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規范流程,多元技術融合
微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時間短小的視頻或理解為升級版的配音講解PPT,微課不僅可以顯示視頻,文字、PPT背景,還可以有聲音渲染、動畫演示等,雖然視頻是微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并不能涵蓋所有的表現形式,教師要豐富微課資源的內容,開發除了視頻之外的資源。微課資源的開發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視頻錄制,還包括教學設計、腳本設計等重要環節,開發流程大致可分為【選擇教學主題】-【學習者和教學目標分析】-【確定微課內容】-【教案、腳本和課件設計】-【準備素材】-【視頻制作】-【后期剪輯、測試】-【整理打包】等。微課資源的具體制作包括前期定位分析、資源設計開發和微課的應用反饋三個階段,在教學中進行應用后還要進行必要的調整與修改,不斷地完善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發揮優勢,精準設計內容
微課短小精悍,一般不超過6分鐘,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模式,所以在課堂時間的呈現上微課應該是整節課的核心,解決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深入備課,制定合理的目標,將教學重難點依托教學技術進行整合和表現,找到合理的整合點是高效課堂的關鍵。例如,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節《三角形的內角和》,在四年級數學的知識點中,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是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很多學生預習或學完本課,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但為什么是180°呢?這是一個難點。為了如何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可利用微課直觀地將三角板的三個角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對折,引導學生觀察三個角對折后在同一水平線上是180°;還可利用微課視頻技術巧妙地展示將三角板的三個角撕成三部分,再通過動畫拼接在同一水平線上;最后微課還呈現了法國著名數學家帕斯卡和“三角形內角和”的故事,幫助學生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檢驗方法。數學微課制作中應抓住教學重難點,充分利用動畫視頻視覺沖擊感較強的優勢進行精準教學。
(三)加強學習,突破技術限制
微課的實用性除了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把握,還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微課制作能力和整合能力。提升自身的微課制作能力的方法,除了在學校進行系統地學習,平時還可以自學一些簡單易操作的軟件和積累一些素材網站。例如,易錄屏是一個免費的錄屏軟件,目前僅支持安卓版本,整個軟件僅有5.7M,界面簡潔,進行微課制作操作簡單,功能強大,讓教師擁有非常出色的使用體驗,微課錄制后可以進行豐富的設置功能,包括視頻分辨率、視頻碼率、和視頻幀率等。再例如,“Worthsee音頻編輯工具箱”是一個完全免費的音頻編輯處理網站,它提供的音頻編輯工具包括:音頻格式轉換、音頻文件裁剪、音頻文件升降掉。它主要的特點是功能全面、操作簡單、支持的音頻格式非常豐富、每一個音頻編輯界面都支持豐富的設置。
五、結語
本次調查研究表明,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微課資源有效實用,能針對性地解決課堂教學重難點,達到綜合提升數學教學質量效果。數學微課資源生動直觀,對知識點利用技術手段進行深度剖析,易于學生理解,能在課前課后實現課程復現,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個性化學習,體現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所以在數學課堂中微課資源的引入有十足的必要性。但當前,不少教師還沒有認識到微課資源的優勢或由于技術限制未能很好制作和利用微課資源。要實現數學微課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就要從多方面進行改善,既要了解微課資源的優勢,又要增強教師自身的技術應用水平和能力,為微課制作技術的應用提供更好的支撐,最重要的是能夠有目的地、準確地把握微課資源與學生認知規律、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點,從而實現三者的高效結合,精準教學,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