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新課標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非常具體的要求,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思維品質是初中英語課程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核心素養培養內容。從英語課程的內容結構角度分析,閱讀教學對促進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初中英語閱讀課程教學的具體內容,探討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思維品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4-0171-02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uts forward very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nd brings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to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inking quality is a very important core literacy training content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cours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tent structure of English courses, reading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in teaching practic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ourses.
【Keywords】? Thinking quality;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eaching suggestions
一、思維品質的總體概述
思維品質的概念屬于心理學范疇。主要是指表現在個人思維方面的個性化特征。具體為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以及創造性三個主要方面。以這三方面的特點判斷別人的思維品質水平。初中英語課程教學的新課標提出,英語課程教學應當擔負起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促進思維能力發展的任務。可見無論是出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還是出于新課標的任務要求,在英語課程教學的開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英語閱讀教學的開展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在具體的教學實施環節存在一些實際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制約著教師通過英語課程教學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效果,下文擬針對現階段英語閱讀教學狀態中的幾個典型問題進行分析。
(一)教學思路固定化
英語閱讀教學與基礎的教學環節相比,在教學開展的難度上更高,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本身就會遇到多種不同類型的問題。即使部分教師認識到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也存在由于教學思路的限制而產生的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部分教師在組織實施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時,往往存在教學思路過于傳統的問題,容易單一地按照詞匯、語法、句子以及文章內容的理解這一流程開展教學。而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有所忽略,大部分學生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跟著教師的思路對所學習的閱讀文章進行理解,其中并不包含自主思考的過程。
(二)教學方法傳統
教學方法主要是指在結合具體課程內容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然沿用“自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且將理論知識,即語法、詞匯等閱讀課程中的基本元素內容作為重點進行講解。隨后進入閱讀課程內容講解環節。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主觀上的學習興趣會由于教學方法的單一性而減弱,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另外,從教師方面來講,教學方法過于傳統,與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水平也有一定的相關性。部分教師由于缺乏主觀上的學習意識,并且對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技能未能夠全面、切實地掌握,導致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無法順利引入、應用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影響教學效果。
(三)缺乏教學組織規劃
在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背景下,針對一個教學主題內容,做好整體教學內容的規劃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課前、課中、課后這三個階段全面做好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的規劃工作,才能為達到更好的英語閱讀教學效果提供支持。有了規范的教學流程作為指導,也有助于學生明確各個教學階段的具體教學目標,提升教學組織開展的效率。但從目前的教學現狀觀察,由于思維品質培養要求的先進性,部分教師并沒有做到全面了解學生這項能力培養的科學方法和流程,因此在教學流程的組織規劃上仍然有所欠缺。
三、思維品質培養的具體策略
(一)做好課前思維能力激發
在正式進入課堂教學階段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也可以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來完成。例如在開展英語仁愛8上,“Unit1 Topic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的課程教學前期,教師可以利用打籃球這一運動對于初中生的強大吸引力,鼓勵學生在正式進入閱讀教學流程前,回憶自己的籃球運動經驗,當調動起學生討論這一話題的積極性后,可引導學生對這一活動的英語表述內容進行延伸拓展,鼓勵學生結合已經學習到的英語詞匯和閱讀的相關知識,對這篇文章可能涉及的英語知識和內容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進行猜測,在正式的課程教學開展前就激發出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二)做好課中教學情境設置
到了具體的課程教學階段,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課程教學內容做好情境的設置。具體來講,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工具對整體的教學環境進行改造和設置,也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創造更加生動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課程教學的效果。例如,在開展仁愛英語9上“Unit4 Amazing Science”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這篇閱讀文章內容的新奇性,首先通過圖片觀察或視頻展示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一些最新款robots的圖片或視頻資料,讓學生首先對它們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隨后再通過問題情境設置的方式,向學生提出關于智能機器人的問題:What shapes might the AI robots have?這一問題本身就具有顯著的發散性,學生可根據個人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嘗試回答這個問題。隨后再進一步提高發問的難度,從機器人的發展歷史到全新智能機器人的未來,引導學生思考:Will robots be our servants or masters? 觀察學生的思維是否隨著問題難度的深入而提升。對于學習能力更強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進行鼓勵,增強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探索學習的信心。對于學習思維能力處在基礎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當適當調整問題的難度,逐步培養學生逐步深入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通過課堂追問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追問是對一個基礎層次的教學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發問,這種發問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進一步思考的空間維度,更能夠達到鍛煉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效果。從閱讀能力的角度上來說,只有具備對有限的文章內容進行深度挖掘的能力,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開展仁愛英語9上“Unit2 Topic1 Population has caused too many problems”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現實出發,讓學生深入思考在帶來多方面問題的同時,人口的增長是否只有負面影響,是否具備一些積極意義。
(四)通過留白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這種思維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學生在已有的課程教學內容基礎上通過個人的判斷分析從中挖掘獲取新的知識內容的過程,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顯著的促進意義,有了留白,學生的自主思維就會得到有效的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就從回答問題轉變成了提出問題。在提出問題時,必然需要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和分析,這就達到了培養學生主觀上創造性思維模式的效果,對于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培養在初中英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當結合具體的教學環節,以思維品質發展所包含的幾部分內容為依托,找到適當的切入點,以具體的課程教學內容為背景,達到培養學生這方面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顧雅淵.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問策略探究[J].校園英語,2019(23).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