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劍榮
【摘要】在中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的應用能力與審美能力,這也為中小學教學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的打下基礎。所以作為美術教師,應當對美術課程核心內容進行仔細的篩選,細致地把握內容,創新原有的教學方法,使核心素養更好地滲透到各個環節當中來,幫助學生在掌握扎實美術技能的同時,也能獲得更高的核心素養。本文主要是針對在核心素養的理念下,如何使得中小學美術教學更好地推進,并且提出相應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主要內容 ? 核心素養 ? 教學方法 ? 教學內容
引言
在新課標中明確的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因為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很多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仍然以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這就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自身實踐能力很難得到發展,這種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也難以適應新課改中所提到的核心素養要求。教師應當將核心素養角度作為基本出發點,提升學生自身實踐能力,并且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最終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
一、核心素養的價值
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影響下,中小學階段為學生開設美術課程對于學生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美術知識應用能力,以此更好推動核心素養發展。目前來看,大部分的中小學都開始順應教育制度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美術課程,盡可能提高美術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這時美術教師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確定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且將課堂作為最重要的教育陣地,以此可以更好的落實美術課程中所提到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相關要求。對于大多數中小學生而言,針對學生需求開設美術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適應能力與崗位掌握能力,這主要指的是勞動人民在經過知識積累與不懈努力后,必然會使得自身的藝術造詣與格調得到提高,并且也能在日后職業生涯中表現出更多屬于自己的優異品格。
二、針對美術核心素養的理解
(一)識讀圖像力
針對中小學生所開展的美術教學,需要培養學生具備識別美術作品的能力。因為美術作品中具有一定抽象性,比如簡筆畫、抽象派作品,書法作品中的行書、草書等,作者在表達過程中會選擇一定的抽象性,這就導致這些作品與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事物相比,往往有著較大差異,因此會導致學生出現識讀困難的情況。不僅如此,不同時期美術作品在制作過程中所選擇材料、選擇的表現手法也有著明顯差異。比如以我國為例子,在不同時代背景下,隨著文化、政治、經濟等不斷的發展,甚至是當時帝王的愛好等,都會對美術作品表現與發展產生影響。所以作為美術教師在對作品進行講解過程中需要介紹不同時期、不同背景美術作品,以此可以提高學生識讀圖像能力。
(二)美術表現力
在中小學美術課堂中,美術表現力通常包括學生所具備的創造力、繪畫能力、動手能力等。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處于美術學習基礎階段,不僅要接觸基礎的訓練與課外輔導,同時大部分學生繪畫水平都不相上下,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美術表現情況進行評價時,大部分會取決于學生所創作出的美術作品與其模仿的實物之間的相似程度,同時也包括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所展現出的興趣愛好、與美術教師配合情況等。
(三)審美判斷力
在美術教學當中,一個人在面對美術作品時所具備的鑒賞識別能力被稱為識別判斷力,同時也被稱為個人表現力。在中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同時學習多門學科,因此針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與學習也相對比較淺顯與粗略,最終獲得的審美判斷力十分有限。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個人特點出發,為學生制作出更加符合其審美判斷評價的標準內容。
(四)文化理解力
美術作品會反映出作者個人追求、民族特色、時代特征,因此也是一個民族與一個時代的重要體現,有著十分深奧的意蘊,這也為學生欣賞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提供依據。《清明上河圖》是我國著名的美術畫卷,畫家張擇端描繪了汴京清明時節繁榮的景象,同時也能使后人可以見證汴京當年的繁榮昌盛,更是北宋城市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利用這副畫卷,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北宋時期城市面貌、人民生活狀態、城內繁榮景象。當學生經過幾年學習之后,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歷史文化素養,可以不斷提高對于美術文化理解能力。
(五)創新實踐
學生作為一個具備較強創新能力、充滿好奇心以及活潑好動的群體,在中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挖掘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意識,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通過實踐創新,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最終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
三、在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主要策略
(一)利用借鑒方式,豐富學生核心素養
在中小學階段開展美術教學過程中,一個重點內容就是使得學生的感性認知能力得到培養,并且不斷擴寬學生已有的理性認知范圍。因此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面對美術知識時所具備的評判能力與認知能力,最終使得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發展。作為新時期的美術教師,必須順應新課改內容,對學生面對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效引導,使他們在面對不同的美術作品時可以形成屬于自己的理解與認知,以此可以提高學生知識探索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在鑒定經典作品時,教師可以將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作為教學案例,隨后將教學內容導入到課堂中。教師可以在這時對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分析,將畫面核心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表示,并且告知學生該作品取材與齊白石先生所創作的魚蝦形象,而五六十年代中國水墨畫動畫更是世界動畫界的瑰寶,其中《小蝌蚪找媽媽》就是代表作之一,通過取材齊白石先生的魚蝦形象,更是提高了這部影片中的美術水準。在觀看完影片之后,教師為學生出示齊白石先生的照片,并且為學生介紹齊白石先生在美術方面造詣,引導學生想美術大家致敬。隨后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了解文房四寶、用墨、用筆的方法,隨后模仿齊白石先生的作品等。通過一些自然而然且巧妙的方法,可以牢牢抓住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使他們在借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
(二)將傳統元素引入課堂中,使學生審美得到強化
因為受到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教學理念所帶來的束縛,重視培養與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因為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因此教師需要利用新穎的方法使得學生可以改變對待美術學習的態度。與此同時還需要利用正確教學方式,使學生的美術感知力與探究性能力均得到培養。在這時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加入其中,在課堂中高度重視發揚與宣傳傳統文化,并且不斷尋找具有個性化、多元化、本土創新的傳統文化,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融合。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一課的《沉睡瑰麗的青銅藝術》這部分內容時,通過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青銅器的發展歷程,學會欣賞古代的工藝美術,最終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與水平。在該模式影響下,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中的認知能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產生自豪感與認同感,激發學生愛國情懷,這不失為一舉多得的好方式。
(三)利用豐富外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親身感受美術作品
在開展美術教學中,教師不能將整個教學過程局限于課堂上。因為美術作為一門具有藝術性學科,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去感受生活中美的一面,學會去欣賞生活之美。將核心素養運用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識讀能力、審美判斷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目前來看,當前中小學教材都從學生的學習經歷、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入手,所以在美術教材中會安排十分有限的內容。為了幫助學生切身體會到美術的魅力,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帶領學生參加藝術館、博物館等,幫助學生深刻地了解美術作品,最終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在中小學教學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藝術類課程也有著非凡的研究價值與教育意義,中小學美術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與提高其綜合能力的關鍵。為了不斷提高當前階段的美術教學質量,教師應當在教學時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了解學生需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課堂內容,最終使學生逐漸愛上美術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清華.核心素養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體現[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216-217.
[2]張亞兵.核心素養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體現與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16):221.
[3]凡文蘭.談多管齊下——讓核心素養在美術課堂落地生根[J].中國校外教育,2020(09):13.
[4]甘方誠.用心喚醒本源真美 以德提升核心素養——基于核心素養下在美術課堂中滲透德育的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9(2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