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華影
【摘要】想象是學生創造力的萌芽。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當今教學中卻未能很好發揮作用。語文閱讀教學中過于強調標準答案,限制了學生發揮想象力的空間;課堂教學常常滿堂灌,要求學生記住一些定義、結論而很少啟發學生去獨立思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可利用留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鼓勵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 課堂教學 ? 想象力 ? 創造力
引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想象是學生創造力的萌芽。但現實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受到嚴重忽視,一些死板、實用、標準化的教學,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有些老師也忽視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這些現象導致學生的想象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如何改變這種壓抑學生想象力的教學現象,在語文教學中充分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內容。
一、培養小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是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是多種思維的綜合表現,如發散思維和輻合思維、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水平總的趨勢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人們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組織當前的信息和記憶系統中存儲的信息,產生出大量、獨特的新思想的思維方式。
2.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不再覺得學習是一個任務,會覺得學習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應當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作為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學生一點一滴的小創意應當給予及時的肯定,不能忽視學生的小創意,更不能對學生的創新意識潑冷水。學生一旦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體驗,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而然地就被激發了。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壓抑學生想象力的現象及其原因
1.語文閱讀教學過于強調標準答案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應當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語文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有著不同尋常的作用。而當今的一些語文閱讀課的教學多以應試為主,著重強調閱讀技巧,看重閱讀答案的精確性,往往忽略閱讀的過程,忽視文本的內容。
2.語文老師對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忽視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故事情節、文章體裁等都是提高學生想象力的著眼點。文學理論也告訴我們,“讀者在閱讀文本時,如果不用想象和理解將不確定的部分予以確定,將各層次上的空白予以填補,將被省略的聯系予以恢復,將不連貫的圖景予以整合,他的閱讀就很難進行下去”。
三、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1.利用課文插圖,啟發想象,補充作者留白
文字看似都是一些死氣沉沉、毫無生氣的符號,但想象可以賦予其生命,讓其活躍在我們的腦海中。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對文字沒有任何的想象,沒有與文字進行任何的交流,則是達不到閱讀效果的。由于部編版語文教材,除了課文內容外,教材插圖也有很大變化。仔細查看,不難發現圖文并茂,以圖示義,以圖解義是部編版的一大優勢。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教材插圖的使用。比如,《荷花》這一課,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出了一幅各具姿態、活生生的水中荷花圖。在教學時,讓學生聯系在生活中見到的荷花,同時借助教材中優美的插圖,想象荷葉是如何“挨挨擠擠”的,每朵荷花的美又如何不同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說說,除了蜻蜓和小魚,還有誰來了說了什么,補充省略號省略的內容。
詩歌大多是用高度凝練的詩句將情和景完美呈現,如果不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很難體會詩歌中的意蘊,然而,老師也恰巧可以利用詩歌這一特點去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劉禹錫的《望洞庭》,詩的后兩句,利用教材中的插圖,讓學生想象一下,較易形成感知,大腦中容易構勒出千里洞庭,青翠君山的畫面。在詩歌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利用詩歌的高度凝練這一特征,能更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對于詩歌,講解得不能太飽滿,全部內容不能和盤而出,講解意境要有適當留白,給學生留下想象的余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補充空白。許多教育工作者也從詩歌欣賞的角度進行了分析,認為“有些教師教學詩歌時,分析過于理性,流于瑣碎,解來解去,卻解掉了詩歌的神韻,這是有違詩歌欣賞原則的?!彼^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對于詩歌的字面意思不可多做講解,若把詩句都翻譯成白話文,也就失去了詩歌原有的韻味。
2.教學中應當注重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
新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即學生是學習者,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受教育者。學生大膽發揮想象的前提之一,就是有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舒適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更加自在,才敢于說出自己的觀點。并不是學生一見就怕的老師就是一個好老師,真正的好老師是學生的朋友。學生與老師之間應是和諧平等的關系,在這樣友好的關系下,學生才不會膽怯,才有表達自己的勇氣和自由,他們的積極性自然就被調動起來了。
四、結語
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總而言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手頭的一切資源,不僅要深入挖掘語文教科書中的內容,因材施教,教學中還應適當補充一些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表象積累,進而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劉安海.孫文憲 文學理論[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3]陳觀子.《古典詩詞教學管見》[J].語文教學通訊,2004,(2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