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 要:葉惠芳教授是我國非常著名的鋼琴演奏家、教育家,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鋼琴人才,她的教學理念對我國的鋼琴音樂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筆者以葉惠芳教授所主張的教學理念為落腳點,從意識層面、生理層面、技術層面等不同方面分析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教學理念中所蘊含的指導價值。
關鍵詞:葉惠芳;鋼琴教學理念;具體運用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0-00-02
葉惠芳教授的鋼琴教學理念很好地結合了演奏者的主觀感受,從演奏者的角度來分析演奏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可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幫助鋼琴學習者更好地學習鋼琴演奏。葉惠芳教授非常注重鋼琴的練習過程,不管從演奏還是教學的角度,都是關鍵所在,練習的效率與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在練習實踐中需要對葉惠芳教授的鋼琴教學理念有更深層次的把握。
一、意識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很多學生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節奏不穩、速度不對、情緒不對甚至是錯音的情況。一些學生會選擇重新彈奏,但是也會有一些學生選擇無視自己的錯誤,將錯就錯的彈下去。在葉惠芳教授的教學理念中,這種情況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是應該制止的。
人的說有行為實踐都是受大腦控制的,因此,在演奏中意識是先于手的。如果手先動了,那肯定是做了無用功。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告知學生如何讓意識先行。可以將樂曲前幾小節的速度、力度、情緒等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去規劃自己對樂曲的演奏處理,這些都需要在幾秒鐘之內完成。雖然時間比較短,但其重要性確實不容忽略的。這種思維在學琴初期就應該進行有意識地培養。很多人對于鋼琴的練習會更加注重時長,其實對于練琴而言,“質”的重要性要遠大于“量”,如果只是機械的練習,那在能力上也不會產生質的提升。如果在練琴的過程中缺乏意識的先導,整個練習就會顯得乏味,甚至是呆板。在鋼琴學習實踐中,做到意識先行也是非常困難的,很多學習者認為,我只要練琴的時間達到一定的時長了,我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此,我們應該改變這種傾向。[1]
二、從生理層面分析人體器官在演奏中的職能
在葉惠芳教授的教育理念中,從生理層面去分析演奏者不同器官在演奏中所具有的職能是非常必要的。在鋼琴的演奏中,演奏者德眼、耳朵和手會共同參與,它們在演奏中發揮著不同的職能。如何更好地在演奏中發揮它們的具體功用是我們需要了解的。
很多人認為,眼睛不就是用來看東西的嗎,在演奏中只要認真看樂譜就好了。其實不然,演奏者的眼睛不需要花費多余的時間去鍛煉,在演奏中也會如實的去跟演奏者反饋信息。但很多的演奏者并沒有充分的發揮眼睛在演奏中的重要作用。有的演奏者在演奏時對于樂譜中已有的標識視而不見,對于樂音的時值、旋律的節奏、表情、斷句以及力度變化等也不明確,甚至還會出現錯音、漏拍的現象,這樣的練琴模式是有害無益的。[2]
我們在看待一首樂曲的樂譜時,不應該一個音一個音的進行把握,而是應該將樂句、樂段進行總體的把握,甚至是主題情感的表達,都要有一個整體上的了解。通過大腦的反映,經過思維的處理就會有它的價值。譜面上所反映的信息其實就是音樂的語言,其中涵蓋了作曲家的情感表達與精神思想,通過看樂譜,可以為演奏者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提供依據。在我國之前的鋼琴教學中,很少能將這一理念貫徹其中的。因此,葉惠芳教授認為,在鋼琴教學實踐中我們首先要培養的,應該是學生正確視譜的能力。通過眼睛,將自己所看到的旋律藝術化,這樣才能幫助演奏者對于樂曲有準確的把握,也才能更好地去完成樂曲的演奏。[3]
耳朵是我們進行演奏過程中,對音響效果進行檢驗的“檢察官”,因為音樂本身就是聽覺的藝術,我們日常的鋼琴練習也都是依靠耳朵來檢驗的。但如果我們沒有在學習實踐中,充分發揮耳朵的功用,那也會影響演奏效果的最終表達。
站在鋼琴演奏者的角度,在日常的練習中很難客觀的通過耳朵來分析自己所演奏的實際效果。在演奏時,不僅要保證自己聽到,也應該考慮觀眾是否聽到,這也是有一定標準的。耳朵在日常的練習實踐中可以幫助我們檢驗手的動作、音色音量以及力度的把握等,可以幫助各方面的功能都可以達到一種較為理想的狀態。耳朵的鑒別力對此來說尤為關鍵,因此,在鋼琴教學中還應該注重對學生聽覺敏銳程度的提升,這不僅對學生自身的鋼琴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也可以準確的評價他人的演奏。
手在鋼琴演奏與教學中是最受關注的部位,在演奏實踐中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葉惠芳教授對于手在鋼琴演奏中所占據的重要作用也有強調,在葉惠芳教授的教學理念中,手應該是從肩關節開始的,對于手使用的方法有很大的技巧性,同時也是非常具體的。在演奏中,要結合不同演奏者手的特點,這樣才能依據作品表達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演奏方法。鋼琴自被創造以來在形制上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演奏上也要有所改變,這就代表之前的很多關于手的演奏技巧也應該有所改變,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完成樂曲的呈現。
葉惠芳教授認為,演奏者的手應該要保持穩定,但不應該固定。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整個身體都處于準備狀態下,手臂、手腕一直到手指都不要受“固定型”的束縛,可以在樂曲演奏需要的基礎上去訓練手的活動能力,手指要在各自最適宜的位置與方向。適合二指的位置,不一定適合三指、四指,因此,演奏的手形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葉教授針對這一點,在其教學理念中提出了要利用身體優勢為自己的演奏創造條件的理念。因為,參與演奏的各個部位之間需要有機的配合,我們不能將耨一部分割裂看去單獨分析。如在簡單的音樂跑動練習中,演奏者的手臂、手肘、手腕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動作幅度,只是手腕得更加明顯。各部位之間是協調運作的,演奏者應該在演奏中充分利用這一點,更好地幫助鋼琴作品的演奏。
三、技術為音樂服務
音樂與技術誰更重要一直都是學術界討論的重點問題,在葉惠芳教授的教學理念中,技術是為音樂服務的,這里有兩點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練習過程中,要客觀分析演奏的難點,針對練習實踐找出錯誤的動作,并依據作品選擇合適的指法等。但是如果對于演奏動作細節以及發力點的考慮是在演奏進行過程的,那這些就是非常有害的,會影響作品的整體演奏效果。
其次,很多人為,一首曲子只要把難點攻克了,這首曲子就算是處理完了,對于音樂的本身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這實際上就是將鋼琴演奏看作是單純的技巧存在,而不是作為藝術。技術只是呈現音樂的手段,為音樂的藝術呈現服務的。對于鋼琴演奏方式的研究是為了可以更好地運用這一樂器,從而進一步去把握音樂、表現音樂,否則即使從技巧層面克服了,所演奏出來的音樂依然是沒有靈魂的。
四、堅持練琴對教師教學的重要性
葉惠芳教授認為鋼琴教師能否堅持練琴不僅對于教師本身來說,對于整個學科的教學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教育領域都在強調“知識更新”,尤其是教育領域,教師可以為自己制定一個周期計劃。鋼琴教師的知識更新可以擴大自身的教育視野,對自己的教學貯備量也相應地豐富。
鋼琴教學要求老師要堅持練琴,這樣可以增加教師對鍵盤的親近感以及對音響效果敏銳的辨別能力。能夠在學生的演奏過程中及時的發現問題,并指出問題。因為教師也在堅持練琴,就能夠準確的了解學生出現錯誤、產生誤區的原因,可以有效地對癥下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如果學生所學習的樂曲恰好是教師演奏過的,那教師在處理這首曲子的過程中就會非常的細致,有問題也可以為他們做詳盡的解答,反之,如果學生學習的曲子只是簡單地看幾遍樂譜,彈奏幾遍,就不容易發現其中的問題,從而降低對學生的要求,影響總體的教學質量。因此,受葉惠芳教授鋼琴教學理念的影響,鋼琴教師也應該堅持練琴。要相對學生學習的樂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堅持練琴。練琴也不要僅停留在技術層面。
葉惠芳教授還強調了鋼琴教師在鋼琴初級教學中示范的必要性。因為學生在學習之初是從模仿開始的,尤其是初學者,對于中高階段的學習者也可以做相關示范,不示范并不應該成為教師不練琴的借口。堅持練琴不僅可以提升教師的個人教學水平,還可以很好的促進我國鋼琴音樂的教學質量,幫助我國鋼琴教育事業更好的發展。
五、結束語
筆者通過對葉惠芳教授鋼琴教學理念的了解,從不同的角度對教學理念進行了了解,分析其理念在當今鋼琴教學中的具體運用,以此來更好地幫助我們掌握鋼琴教學的發展規律,以促進鋼琴音樂教育教學的更好發展。我國的鋼琴音樂教育一直都是我國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文的研究,也希望可以幫助筆者對鋼琴演奏理論有更深的把握,對筆者今后的專業學習也有更好地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秦川.紀念葉惠芳老師[J].鋼琴藝術,2010(10):16.
[2]何孝廉.葉惠芳教授小傳[J].鋼琴藝術,2010(10):5-11.
[3]何孝廉.鐫刻在琴鍵上的人生——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葉惠芳教授[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