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摘 要: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持續提升及廣大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物質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的情況下,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精神需求的推崇日趨旺盛,由于全球化發展態勢的日益深化,多維度全方位國際文化日益融入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意識形態。與此同時我國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在長期發展演變過程中積累了諸多寶貴精神文化財富,古琴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將古琴曲改編成中國鋼琴作品是較為普遍的中西結合方式,需要在深層次審美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程度及資源傾斜。本文通過深入剖析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基本審美特征,進而對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核心審美價值進行詳細闡述,致力于在進一步深化強化促進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審美特征研究提升方面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古琴曲改編;中國鋼琴作品;審美特征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7-000-02
由于我國前期環境不友好及資源不集約的粗獷式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斷顯現并加劇,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得到各級政府及諸多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科學發展及綠色發展理念日益融入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國當前也正處于從追求高速度發展向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積極轉變態勢當中,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挑戰不斷增加,為了切實有效踐行落地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偉大構想,確保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在提升硬實力的同時也需要兼顧軟實力,加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從精神文明建設細分角度入手,需要考慮進一步強化對于古琴曲改編中國鋼琴作品的應用審美,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逐步提升綜合素質打下堅實有力的關鍵保障性基礎。
一、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基本審美特征
(一)標題突出審美特征
從精神文化成果尤其是音樂表現展示的基本組成要素來看,標題對于音樂作品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音樂作品的主旨思想,更代表著音樂作品的整體意境,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程度及資源支持,從鋼琴作品的核心本質來看,鋼琴作品普遍都具有鮮明清晰的標題展示,能夠讓鋼琴作品的關聯人員在不知不覺及潛移默化當中提前感受認知到鋼琴作品的深厚內涵,而通過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進一步強化了鋼琴作品的標題突出審美特征,這是因為古琴曲在創作過程中往往以古代詩詞作為基礎依托,古代詩詞通常采取結構清晰思路完整的板塊化敘事方式,板塊化標題的出現能夠使得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更為顯著的表達出背后所蘊含的豐富文化,比如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春江花月夜》,以十數個板塊化標題凸顯出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的核心指導思想,營造出唯美和諧的整體音樂氛圍。[1]
(二)多元聲部審美特征
從古琴曲所具備的特殊屬性特征角度進行把握,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文化思想及樂器基本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傳承至今古琴曲普遍以單一線條性的旋律主干進行表情達意及娓娓道來,這種表達方式的優點在于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營造出深度沉浸式整體音樂氛圍環境,利于音樂傾聽者在不知不覺及潛移默化擁有設身處地地感覺,明顯提升精神層面體驗,而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能夠在保留古琴曲原有沉浸式敘事意境的基礎上,為古琴曲賦予新的內涵特質,進一步強化了多元聲部審美特征所發揮出的整體烘托作用,使得作為基底的古琴曲實現了跨越式提升,更為貼合當前新時代新形勢的核心現實需要,有利于我國文化自信的深化發展,比如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陽關三疊》,通過科學有效加入多元聲部,明顯強化了主題描寫的豐富程度,為整體的悲壯氛圍增加了新的色彩,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次思想意識得到強化。[2]
(三)氣韻靈動審美特征
由于中華文明具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就使得中華傳統文化諸多成果具有氣韻靈動的核心屬性特征,氣韻靈動屬性特征初一看起來似乎虛無縹緲,也顯得難以理解,然而從其本質角度進行把握,氣韻靈動屬性特征主要指的就是對于意境的烘托,通過采取諸多得力措施,著眼于形成身臨其境的總體意境,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感染的初始預期目標,這在古琴曲方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古琴曲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集大成的成果瑰寶,尤其注重在氣韻靈動屬性特征方面的全方位多角度理解應用,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能夠在保持古琴曲原有意境氛圍的基礎上,將氣韻靈動屬性特征進行進一步深化提升擴展,為氣韻靈動屬性特征的強化創造出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比如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梅花三弄》,通過在鋼琴作品中適應性加入相關曲調,明顯提升了古琴曲所具有的氣韻靈動審美特征。
二、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核心審美價值
(一)持續強化夯實文化自信關鍵基礎
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產生了非常多的傳世佳作,大大增強了世界鋼琴作品的豐富程度及整體水準,而古琴曲改編中國鋼琴作品的總體過程也具有至關重要的關鍵意義,在當前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的整體宏觀大背景下,古琴曲改編中國鋼琴作品的總體過程能夠對文化自信這個關鍵基礎進行持續強化夯實,通過古琴曲改編中國鋼琴作品,在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接觸國際文化科學合理契機的同時,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國際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妙融合,進而能夠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切身理解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出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索心及好奇心,為文化自信的科學有效踐行創造出積極有利前置性條件。[3]
(二)顯著促進中西文化深度融合提升
在當今全球化程度持續提升的整體大環境下,任何一個國家乃至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國家乃至個人的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常態化保持開放共贏及互利合作的整體理念,更多地以團結合作的方式應對來自各個方面的問題挑戰,我國作為世界中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需要也必須保持與國際的密切聯系溝通,從實際執行操作層面,其中最為主要的表現就是精神文化層面的交互溝通,通過古琴曲改編中國鋼琴作品的落地形式,能夠顯著促進中西多維度全方位文化深度融合提升,加強中西方精神層面的互補提升,為我國積極融入世界并改變世界奠定堅實有力的關鍵性基礎,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發展。
(三)積極挖掘鋼琴演奏技術核心潛能
從古琴曲改編中國鋼琴作品的核心本質來看,古琴曲改編中國鋼琴作品并非表面看起來這么簡單,存在諸多需要解決克服應對問題及困難,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樂器差異所導致的轉換障礙,這種障礙存在的原因主要基于中國傳統樂器與西式鋼琴樂器在源頭上有所不同,這涉及從音律規則設置到基本演奏方式等諸多方面,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講,古琴曲改編中國鋼琴作品能夠為原有古琴曲注入全新能量,能夠將傳統文化以更為新穎新進的方式進行展現,對鋼琴演奏技術的核心潛能進行深層次發掘,進一步提升了音樂作品的表現水準,將古琴曲以全新形象進行展現,大大提升古琴曲及其改編中國鋼琴作品的核心吸引能力。[4]
三、結束語
我國歷史文化發展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明也是唯一完整存續至今的古老文明,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跨度,在中華文明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產生并積累了諸多各種形式的寶貴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財富,古琴曲就是其中最為耀眼的精神文化瑰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華文明在精神層面的領先水準,在當今新時代新形勢的整體宏觀大背景下,為了切實有效確保我國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偉大構想平穩健康推進落地,需要常態化保持文化自信理念,但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大,需要將我國精神文化成就與國際精神文化碩果進行有機融合,而將古琴曲改編為中國鋼琴作品就是非常優質的載體。本文通過深入剖析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基本審美特征,進而對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持續強化夯實文化自信關鍵基礎、顯著促進中西文化深度融合提升及積極挖掘鋼琴演奏技術核心潛能等諸多審美價值進行細致論述,期望在進一步強化促進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審美特征研究提升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陳金.古琴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審美特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2]徐大成.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古典音樂鋼琴作品審美特征探究及教學[J].藝術評鑒,2016(18):84-86.
[3]余璐.中國鋼琴改編曲美學特征輯要探究[J].齊魯藝苑,2014(05):43-45.
[4]陳霄.中國鋼琴改編曲的審美特征和演奏要點分析[J].藝術家,2019(0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