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當下,學校更為注重培養綜合素質強的學生,所以不再將側重點放在文化課的學習上,也重視才藝教學。對于小學音樂教師而言,教師應該根據當下的學情,優化音樂教學方法,實踐探索中實現教學方法的本土化發展,增強學生學好音樂文化的自信心?;诖?,文章首先介紹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運用優勢,接著重點從四個方面探討了音樂教學法的運用策略,以期為小學音樂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音樂教學法;小學音樂;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7-00-02
現階段小學音樂教學情況來看,部分學生在演奏樂曲的過程中,一些細節點的認知不夠清楚,缺乏感染力,主要是在過于機械式的模式下,無法感受到節奏之間的律動性。所以,音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音樂教學法,為學生創設和諧、自由的音樂環境,在快樂的氛圍中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主動探索中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修養。
一、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運用優勢
(一)增添音樂器材,創新教學內容
以往的音樂教育中,人們大多認為音樂就是“歌唱”,歌聲優美就是音樂,學生會唱即可,這讓整個課堂非常單一,學生對此的興趣較低。音樂教學法的有效應用,教師利用輔助樂器,如響板、碰鈴等樂器,為課堂增添新的元素,并從單一的演唱環節脫離出來,創新教學內容,推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多元的音樂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奧爾夫教學中的“叫人名”,詢問學生音樂數后,一直叫喊,通過這種游戲,讓學生掌握節奏,明白多聲部的發音,這讓活動課堂充滿藝術氛圍。同樣,小朋友非常喜歡游戲,音樂課堂中滲透游戲,會讓課堂變得愈加豐富、精彩,提高小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三)關注學生心理,優化音樂實踐活動
小學階段,各個地區的音樂教育都存在著區別,所以教師秉承著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不要局限于某個固定范圍內,而是實行本土化教育,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創新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唱,勇敢表演,將最自信的一面展現在大家面前。
二、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運用策略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奧爾夫教學法最大的優勢為即興演奏,針對低年級學生可以采用這一方法,主要是打擊樂器比較簡單,和聲簡單,參與的伴奏都是固定旋律,有助于培養孩子們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師從節奏出發,將舞蹈、音樂和語言進行有效整合,融會貫通,保證訓練效果。由于節奏訓練和小學生生理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不用借助其他輔助設備,僅是依靠肢體運動就能體現出來。音樂教師將體態語言、節奏和敲打等綜合到教學中,通過合奏、齊唱等形式方便學生欣賞,根據教材內容利用奧爾夫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啟發學生通過打擊樂器創作節奏。[1]
奧爾夫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學生的身體跟隨節奏去表達,有的孩子在看到電視中的舞蹈時,也會隨著哼唱,這實際上就是音樂表達的一種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抒發情感。所以,教師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舞蹈、音樂等藝術類活動中,通過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表達音樂,例如自編舞蹈、創作歌詞等,充分體現孩子的主體地位。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培養孩子們的結構感、空間感,聽說讀寫唱的過程中,產生濃厚的音樂教學氛圍。例如“說”在音樂教育中的有效應用,教學開始前,教師通過講故事、念兒童等形式,引導學生課前查閱資料,了解音樂作品,方便學生更快融入課堂情境,帶著思想、情緒學習歌曲,提高學生的音樂美感,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人才。[2]
(二)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柯達伊教學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高音,根據節奏變化提高學生的節奏感,這就要求教師建立完整的教學體系,尤其是在流行音樂愈加盛行的當下,學生容易受此影響,但是這些歌曲不適合兒童歌唱。教師將兒童民謠和Nauru音樂課堂,在傳承文化的時候,推動音樂教育的不斷發展,例如土家族民歌《乃喲乃》的教學活動中,歌曲有非常鮮明的地域特色,起承轉合中的四句卻只是利用了do、mi和sol三個音,教師通過柯達伊手勢教學,融合游戲,讓學生感受民歌的藝術魅力。
小學識譜教學中,無論是識譜,唱歌,還是先唱歌,再識譜,這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都具有促進作用,有些音樂教師一般是通過先教唱名,在反復練習的形式展開音樂教學工作,但是整體的教學效果不理想??逻_伊音樂教學法的有效應用,既能簡化樂譜,又方便學生掌握,以歌曲《郊游》為例,學生學習5(sol)音的時候,初始歌譜,將5改為s,所以在唱的時候,非常重視5音記憶。通過一首歌就能將相關知識點牢牢刻畫在學生腦海中,字母譜在教學低年級教學中的應用范圍廣,所以在畫旋律線的時候,各個音級也要運用這種方法,方便學生快速理解旋律線中音高的關系。[3]
(三)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是現階段基礎性音樂教學中應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將視覺、聽覺等感官銜接在一起,擴寬小學生對于音樂的認知范圍。課改背景下,音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借助一些豐富的內容,并且在趣味因素引導下,使得學生真正喜歡、享受音樂,在體驗和感受的基礎上強化他們的表現能力。體態律動是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的關鍵,把節奏運動作為基礎,將肢體運動和音樂進行有效結合,這時候會產生某種特殊的音樂表現形式。不同的手勢、手位,最終表現出來的音級也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而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將太極拳融入其中,這樣既能體現出律動的特殊性,確保小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有不同的認知,體會到我國藝術文化的多元性。首先,將身體處于更為自然的狀態,放松肌肉,肢體跟隨自己的大腦來運動,在“靜心”的時候,排除雜念,調整呼吸,這樣就能從大腦和身體之間形成比較自然、統一的狀態。其次,遵循“連貫”的原則,例如在古琴曲的教學中,一定要保證動作的整體性,便于學生理解音樂句首之間的銜接點,為后續學習音樂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4]
即興創作具備不可預見性,主要是在沒有律動材料的基礎上,讓小學生按照當時的感受自行去創作音樂,將一些故事編造成為動作,又或者是利用動作改編成為簡單的故事。以《三只小熊》的故事為例,將音高的基本含義融入其中,教師對其進行相應的引導,小熊的屬于是較高音區,顯得比較輕盈,而熊爸爸是較低的,更為沉重。因此,在追求藝術整體性的時候,音樂的表現形式也非常多元化,將這些關鍵性元素融合在一起,可以創作出上百種不同的節奏練習,而且每個練習中的節拍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
(四)生態音樂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生態教學法緊緊圍繞素質教育的目的而開展,所以教師要遵循科學、合理的教學原則,從哲學、心理等層面優化教學目的,引領學生建立深刻的觀感體系,培養他們的創造、創新能力。生態音樂教學法的有效應用,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和體會音樂的美好,《火車開啦》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利用手、腳,以及一些面部表情來進行演奏。由于學生在演唱的時候,無法體驗到乘坐火車時的心情,所有表情比較呆滯,這時候,教師要適當地加入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跟隨音樂一起快樂跳舞。當他們在跳舞的時候,對于音樂的感知力也就愈加明顯,腳屬于一種特殊的身體樂器,也是一種最為簡單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律動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將自身的音樂天賦展現出來。[5]
另外,教師在應用生態式教學方法時,融合生活理念。以“春”為 主題,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感受傳統,聆聽和欣賞關于春天的音樂作品,并通過課外郊游的形式,讓學生調動全身感官,聽著鳥兒唱歌,看著柳樹發芽……同學們在分享中,感受到音樂存在于每個人的生活中。
三、結束語
現階段音樂教學過程中,傳統的音樂理念對提升音樂教育水平有很大影響,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當下,教師應該加強對此的重視程度,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課后利用電視媒體、網絡學習音樂知識。另外,教師要做到組織、領導者的角色,設計多種手勢活動,結合學生的興趣添加游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趙陽.探究新時期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式的發展[J].課程教育研究, 2019(13):225-226.
[2]彭麗.淺談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欣賞教學與歌唱教學的關系[J].中學英語之友: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11): 259.
[3]呂雪晴.談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實踐與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07):1.
[4]牛延龍.柯達伊教學法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7(15):28-29.
[5]周蒙婷.淺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6 (09):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