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露

摘 要:作為繪畫的主要內容,場景在繪畫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場景的最大特征是由繪畫家根據繪畫需要設置的特定空間。場景的構成是由形狀,顏色,光,肌理構成,通過象征符的說明,去掉借助一個人的舉動、面部的情感、表達出來的禮儀及外在的衣服等,表現出所要體現的情感外,場景因素的說明也是傳達感情的重要方法。場景反映了繪畫家的思想和與外界的接觸。通過使用不同的場景和表現技巧來表現場景所體現的不同情感,在具體繪畫的情感傳達方式和特定繪畫的實踐方面,有一定的指南作用。
關鍵詞:人物繪畫;場景;情感表達;艾德里安·格尼
中圖分類號:J2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7-00-02
一、場景與背景的關系
“場景”在詞典中一般被解釋為:一是,對于影視劇而言,存在各種各樣的場景,其反應的是處在某一空間、時間等,前者尤為重要,出現的特定任務行動,或者由于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直接形成生活畫面;二是,泛指生活中特定的情景:這場景令人難忘。若將其使用在文學里面,場景便與場合相對等,也就是說,社會同自然之間的環境是一致的,其也被當成是場面與風景兩種描述的一直叫法,既對環境的描繪,它也被用來襯托小說。一旦將其弄在繪畫里面,場景將會發生改變,體現的不再與之前的情況相同。在這一階段,能夠把其當成處于畫面里面,給予了一種指定好的場景,在這種情況下,就能夠認為它處于畫面里面,并且給予了一種指定的場景,例如:人物所生存的空間,能夠給予大家更加清晰的掌握其反映出來的消息等。[1]
場景不簡單跟背景一樣。“背景”這個詞所表達的含義是:一是,電影、舞臺中所布置好的場景。將其放置在背后,可以烘托出前臺的景點。二是,攝影、圖畫中可以體現出反應中心的景。背景的作用是襯托事物的發展,是事物變化的客觀理由,背景是繪畫主題背后的地貌景觀。但是,場景包含更大的空間,在畫面中的最大作用是賦予特定的空間。這個空間不僅僅是作為角色的文件存在,而是根據畫的感情的傳達的需要由藝術家設計出來的。那是關于不同藝術家對這種的不同理解。[2]
二、人物繪畫中的場景寄托
將某一畫面表達成漢字的方法,若將文學里面何種修辭手段使用到畫面里面,使用最多的方法便是象征。而其中占比最大的為象征物。借助這一條件,能夠把眾多描述起來非常復雜的心情更加巧妙地展現出來。
象征指畫家借助于對某一具體事物外在特征的描繪來體現出一些比較另類特別的含義。關于畫面而言,能夠比較輕微的提示畫面里面具有的情感,讓我們產生更多的猜想與深思,反映出作品本身存在的含義,提升其藝術深度與表現力。
場景的表現要結合人物表現的需要,在敘事性畫面中,兩者彼此會進行緊密的配合,更好的合作,更為主觀的反應作者的思想與心緒,傳達一定的社會性質或情感記憶。去掉其自身存在的這類東西,描述場景使用的方法,也對畫面自身傳達的情感等有所影響。創作者利用場景這一因素來表達對事件或問題的感受和思考,畫面中多是對畫家有所觸動的物體或事件,當中的物體代表著它們被賦予的象征意義和創作者對個別象征的情感寄托。納比派畫家博納爾他的大部分的作品都來自自己家里面存在的真實場景,可能是因為自己家中自帶一定的溫暖與家人的想念之情,使其可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描繪室內各種境況的緣由,而且這些在實際中存在的事物,都存在著他本身感情的寄托。[3]
對于一個不變的場景為例,當處在不一樣的時點上,也可以承受每個人內心的感情,也可以感受不一樣的歷史改變,所以,它內在的東西也會越來越色彩繽紛。這些重大的改變,社會把自己相關的歷史、具有特定含義的符號等,全都寄托給了場景。所以,在對圖中的場景展開探索時,第一步應該更加的對場景的構成要素了解清楚,甚至明白其所涵蓋什么前人留下來的遺跡及相應的感情。
三、艾德里安·格尼的情感表達與思考
在1977年,艾德里安·格尼出生了,他的畫展示了一些他自己的心里想法,體現出了對以前舊社會以及隨意使用職權等作為中心的思想。他將如今時代的理念和自身所總結出來的道理和現代的默示錄—人生經驗創造出全面的復雜要素風格。他的繪畫作品中對場景這一因素的運用表達也是向觀眾進行一場歷史的敘事。
受德國納粹影響的艾德里安·格尼的作品,在最開始的階段,主要的感情基調的色彩是黑與灰,針對畫面最為內外的位置,構造一種類似黑色大箱一樣的背景,并以此作為戲劇的舞臺,他所創造的作品中,基本是看不出人物的真實相貌的,不是全都被陰影所隱藏,就是面部由于厚染料覆蓋起來,在了一個黑色室內空間里,全部的事物都會受到薄霧所覆蓋,對于畫面里面展現出來的人物,完全找不到較為具體的性格特點,他們像是已經被遺忘在角落的人。[4]
如今真實存在的同過去發生的放在同一個舞臺上,缺少了能夠看得清的光線,整體的畫面都給人一種即將受到侵害,讓你心情沮喪的感覺,代入感極強,反映出人類所遭受的苦難都將是以前的事情了,但是他們還是如夢中惡魔一樣仍然存留下去。就像《那個時刻》(圖1),從桌子下面伸出來的男人和女人的腿,他們的身體被黑影籠罩,像是沒有了生命。一個傳統的希臘大理石雕塑擲鐵餅者在附近徘徊。這個時刻據稱是指阿道夫希特勒和愛娃·布勞恩在同盟軍接近時自殺的時刻。[5]
艾德里安·格尼的作品中強烈地體現著巴洛克美學。巴洛克藝術更加強調動勢,他的作品也繼續了其關于美學的主旨,與此相同,也作為其如今的美學產物,更加具體的體現其美學的含義。
格尼在創作中使用眾多描述方法,所有的手法相互結合,完美地反映出其創作思想的重要來源,所以,其作品比二戰時有了更多的創新思維。他許多作品都涉及20世紀的近現代歷史,每種場景所表達出來的含義,都有極大的可能因為在該處出現過的事情,而將其進行定義的。格尼所創作的作品和歷史之間,存在著很深的且緊密的聯系,以及一種特殊的默契,而且,他的作品更加深入的反映出對以前發生的事情進一步解讀的效果,且帶有很強的品質特征。以直接的感覺出發,反映出強烈的正反對照,展現了很強的個人思想,以及自身的強烈意志,并且這種模棱兩可的歷史符號及形象,進一步增強了它和歷史間的緊密聯系。[6]
場景因素在人物繪畫中反映出人物與外界的聯系,及畫家充分聯想外面的環境,進而可以更加深入地反映出畫面的思想。不同的時代,人生背景不同的話,繪畫家作品的劇中人體現出來的思想也是不一樣的。他們借助其特殊的能力及藝術形式,利用對角色的表達等方式體現作品本身存在的思想主旨。通過練習來表達各自的想法,有自己的選擇,并且努力建立自己的邏輯系統,緊緊圍繞個人記憶這一情感線索充分發掘材質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傳達出內心的真實感受。
將熟悉的形象模糊在不合常理的戲劇性場景中,格尼挑選與歷史有關系的場景,將其里面的一種甚至一種很小的細節加以提煉,然后進行重新地構成。利用實際同抽象兩者間的互相矛盾,嘗試以一種放浪不羈的姿態,創作出新的方法,接觸了更多的社會難題,到了最后,不管做出什么決定,最終還是反應本身的思想。關于如何表達繪畫的活力,營造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地點,格尼給予了相應的答案,并提出了思考。
參考文獻:
[1][英]貢布里希,著.藝術發展史[M].范景中,譯.林夕較,譯.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2]王宏建,袁寶林.美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
[3][美]克萊門特·格林伯格,著.藝術與文化[M].沈語冰,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美]溫尼·海德·米奈,著.巴洛克與洛可可[M].孫小金,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美] 彼得·伯克,著.圖像證史[M].楊豫,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6]黑格爾.美學(第2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