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娥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培養小學生綜合科學素質的學科,通過學習該門學科,不僅可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的觀察精神和較高的科學研究精神,還可以培養小學生認真、實事求是的品質。但是如何提升小學科學的教學效果成為教師不斷思考的重要話題。本文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提升小學生科學興趣和高效教學課堂的幾點建議,希望本文的教學建議可以帶給教師教學思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所謂有效教學是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形態。小學科學自身的知識領域比較復雜和多樣,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難度比較大,提升教學的效果難度也比較大。作為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科學教學的基本特征,并在教學中采用合理而創新的教學形式,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那么,小學科學教師如何提升小學生的科學教學效果呢?本文結合對小學科學的教學認知提出了一定的教學策略,具體如下:
一、分析學情和教學內容
正所謂有備才能無患,科學教師要想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自身要做好教學的合理安排。教師在教學之前,不僅要研究學生的學情,還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的特點,考慮學生是否能理解所要教的內容,然后再決定用什么樣的教學形式。例如,在學習《觀察一顆植物》知識內容時,教師要狠抓備課工作。首先,我認真分析了學生的學情,經過對學生的觀察,我發現低年級的學生自身的觀察能力本身就不高,他們自身的注意力就不集中,如果讓他們盲目觀察一種植物的可能性不大。其次,分析教學內容。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我發現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那么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植物,還是讓學生觀察同一種植物成為我思考的問題。結合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我決定在教學課堂為學生呈現一種植物,讓全班學生觀察同樣的植物。通過認真的觀察學情和課堂內容,我在教學中更加游刃有余,在一定程度上為提升課堂效率提供了主要的動力。
二、設置問題與互動教學
新課改突出強調要在科學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學習地位,要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和選擇,這就意味著教師不能在教學中剝奪學生的地位,也不能采用單獨講的形式,而是要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讓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學生進行互動解答。例如,在學習《誰輕誰重》時,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實施教學,在課堂對學生進行隨機提問,比如,對厚的書和薄的書進行對比,讓學生對鉛筆和鋼筆的輕重進行比較,讓學生對桌子和椅子的輕重進行比較等。如此,學生的興奮勁頭十足,他們快速投入教學課堂環境中,并進行了深入的對比活動。對于一些比較有難度的問題,我鼓勵學生采用交流的方式,并且,我給予學生指導并給他們進行了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在提問的環境和互動的情況下,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參與實驗創新
科學成果的學習離不開實驗研究的支持和支撐,只有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實驗研究過程,才能讓他們形成科學的認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了解,從而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為此,小學科學教師要改善教學的基本現狀,從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入手,讓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參與科學課堂,讓他們用熱情去研究,讓學生從小形成科學的精神。例如,在學習《壓縮空氣》小節內容時,我采用合作學習法實施教學。首先,我依據學生學習能力、性格特征以及學習潛能等,將班級中的學生合理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的人員規模盡量控制在7人以下,為合作學習打好基礎。其次,我給每個小組的學生分了兩個注射器,讓他們分別在兩個注射器內裝入相同體積的水和空氣,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是10ml,然后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都堵住管口,讓他們用相同的力氣推動活塞,并觀察兩只針活塞的位置,在講述了實驗的步驟后,每個小組進行了任務的劃分,其中有的學生負責推動注射器的活塞,有的學生負責觀察,有的學生負責記錄數據。最后,總結歸納。讓每個小組中派出一個代表將本組的實驗結果進行匯報和分享,而我除了認真聆聽學生的回報結果外,還給予他們指導。如此,不僅提升了學生參與科學課堂的積極性,還培養了他們的科學實驗和觀察精神,為高效課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幫助。
總而言之,科學學科對于小學科學素養、實驗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小學科學的知識內容較為全面,小學生吸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小學學科教師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引下,積極做出教學嘗試和改革,要積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以科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為突破口。小學科學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學情和科學的內容,要設置相關的教學問題并與學生進行一定的互動,還要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實驗研究,最終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孫洪波.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