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婷婷
【摘? 要】本文圍繞淺談學前教育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展開討論,為幼兒階段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供參考依據。在幼兒時期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提高幼兒正確表達思想、學會與人交流的能力。幼兒園以及家長應給予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足夠的重視,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使幼兒具備正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學前教育;語言能力;培養
在幼兒階段培養語言表達能力,需要幼兒園和家長共同配合。但是在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過程中,由于缺乏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以及缺乏良好的教學環境,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處于較低的水平。針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幼兒園應與家長積極配合,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在學習中不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學前教育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豐富的教學內容
在學前教育發展過程中,由于人們更加關注文化教育,幼兒園將教育的重點關注在培養幼兒文化素質上,未能給予幼兒其他方面的培養,如生活能力、語言能力等,其中語言能力培養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主要是語言培養缺乏豐富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只會向幼兒講解統一的教材知識。此外幼兒園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教材的講解工作,幼兒根本無法掌握正確的語言表達方法,導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
(二)教學方式單一
許多幼兒園已經認識到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增加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比重。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會按照教材內容講解語言表達知識,忽視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此外在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中,教師未能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滲透其中,幼兒使用語言表達觀點時,無法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表達,導致表達的主題以及思想存在問題。
(三)缺乏良好的教學環境
缺乏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影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關鍵。我國在學前教育領域投入較多的資金,用于改善學前教育基礎設施,使學前教育環境體現出現代化、智能化等特點。但是在教學環境中,缺乏語言表達能力軟件的投入,導致幼兒在教學中未能獲得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由于幼兒在教學環境中未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還會影響幼兒創新思維的發展。
二、學前教育中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方法
(一)構建生活化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環境
幼兒園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目標,構建生活化教學環境。在教學環境中,教師使用豐富的語言與幼兒進行對話,讓幼兒在獲得豐富的對話信息后,會逐步形成語言表達思維。比如在每天上學的時候,教師見到幼兒后應積極進行對話,對話內容可以與天氣、幼兒的服裝以及幼兒的狀態有關,在對話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多種形容詞,并且保持積極的態度與幼兒進行親切友好的交流,在交流中可以增強幼兒主動進行語言交流的意愿,受到教師語言表達內容的影響,幼兒會豐富語言表達內容,進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幼兒園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游戲法等,為幼兒營造輕松活躍的語言表達學習氛圍,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可以有效激發幼兒學習的熱情。進入幼兒園的幼兒,在思想和行為上處于活潑好動的時期,在輕松活躍的環境中,幼兒會更加愿意進行語言交流。教師應做好幼兒的引導工作,及時發現幼兒語言表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幼兒采用正確的方法與人交流,不僅有效增強幼兒勇于表達的信心,還能使幼兒保持活躍的狀態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滲透語言表達能力相關知識,讓幼兒在活動中,可以循序漸進地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在向幼兒講解《龜兔賽跑》故事時,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組織幼兒扮演故事的小烏龜和小兔子,要求幼兒根據故事內容展開對話。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幼兒對故事內容進行創新改編,創新改編是鍛煉幼兒語言思維的有效途徑,幼兒在創新改編過程中,會在腦海中構建故事發展的脈絡,然后借助語言表達出來,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園應開展故事演講以及詩朗誦等活動,教師鼓勵幼兒勇于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幼兒可以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都會愿意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勇于表現自己,表現的形式分為肢體表現和語言表現,而語言表現是最能直觀體現幼兒思想的途徑。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學前教育中,重視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求幼兒園構建良好的語言教學環境,同時采用多種方法,使教學環境體現輕松活躍的特點,讓幼兒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既能激發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興趣,還能增強幼兒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意愿,從而在氛圍中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具備與人交流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晶.淺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速讀(中旬),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