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關鍵詞:德才兼備;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培養
習主席在出席全軍院校長集訓開班式上強調,要全面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全面實施人才強軍戰略,全面深化軍事院校改革創新,把培養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就是一個“大學校”“大熔爐”,90多年來,天下英才會聚于此,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生動地詮釋了“人才是戰爭制勝的決定因素”這個真理。
加強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選人用人是黨委的重要職責,必須堅持黨管人才、把準方向。要持續加強黨委對人才培養工作的領導,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始終確保部隊人才建設發現的正確方向。要堅持從政治上考察和使用人才,培育忠誠可靠、永葆本色的政治品格。要堅持人崗相適、人事相宜,從本單位建設實際出發,著眼崗位需求,切實選準配強人才隊伍,突出全面培養鍛煉。
加強新型軍事人才培養,迫切呼喚超前意識。農民田里的水稻之所以一茬接上一茬種,是因為提前育好了秧苗。人才隊伍建設是為未來戰爭的超前準備,要有“在桅桿上瞭望”的眼光智慧。“未來戰爭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是軍事人才培養的基本原則。領導干部有全局視野,才能辨清方位、找準方向,有長遠眼光,才能看清風浪、穩步前行。要成為“桅桿上的瞭望者”,就必須緊盯當前軍事變革形勢發展的前沿,加強現代戰爭制勝機理研究,把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轉化為具體的能力素質,樹立明確的目標牽引。兼顧好現實急需與超前儲備的關系,全面摸清自身干部隊伍建設底數,區分不同層次、不同專業,搞好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按照適度超前原則制定各級人才建設規劃。抓好常態化培養,實現由應急式、補缺式培養向全方位、成體系培養轉變,由關注個體成長成才向打造人才群體方陣轉變。
加強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重點聚焦分類建設。當前,人才隊伍培養要兼顧任務急需和中長期發現,通過科學區分各類型人才,合理優化年齡梯次,堅持創新驅動原則,逐步增強人才能力,建強人才隊伍。不同單位,關于人才培養分類建設的劃分和標準是不一樣的,要根據本單位實際體系設計、科學分類、精準抓建。本文以軍隊院校為例,舉例說明一下如何開展分類建設,力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其他單位可以根據實際舉一反三。在教學科研人才隊伍培養方面,要通過優化教員隊伍結構,構建結構合理的學科專業人才梯隊;要通過人才引進和選拔,組建科研創新團隊,打造一支引領前沿的教師隊伍;要不斷提高學歷層次,豐富任職經歷,不斷增強能力素質;要完善各項管理、激勵和保障措施,加速士官教員、文職教員隊伍建設,盡快形成教學能力。在管理干部人才隊伍培養方面,要注重工作實績和群眾公認,圍繞提升科學決策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建設一支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領導干部隊伍;要健全選拔、培養、考核、交流等機制,加快選調配備基層干部,建設一支具有較高政治素養和改革創新精神,懂教育、善管理、會指揮、形象好的管理干部隊伍。在服務保障人才隊伍培養方面,要聚焦教學中心,堅持以人為本,分類完善相應人員的考核使用標準,落實競爭淘汰機制,增強內在動力,適應發展需求,建設一支業務素質高、服務意識強、工作作風實的服務保障隊伍。
“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與物質資源越用越少相反,科技和人才會越用越多。人才重在使用,在使用中發現,在使用中成長,在使用中發揮作用,在使用中增長本領。90多年來,我軍將戰場當作訓練場,在實戰中學習打仗,探索出一條高效培養軍事人才的新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創造出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等新戰法。抗大適應實戰需要,迅速組織教員、學員參加這些戰斗,在實戰中學習最新的戰法,邊打仗,邊總結,培養出大批熟悉平原游擊戰術的干部。要堅持用當適任,堅持用當其時,堅持用當盡才,及時發現、大膽起用各類優秀人才,使人才在黃金時期充分施展才干,讓各類人才在強軍興軍偉大征程的廣闊舞臺上各展其長、各得其所。
加強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基礎要靠制度支撐。解放戰爭中,我軍炮兵攻城拔寨,是因為早在1945年3月,我軍就正式成立了專業學校——延安炮兵學校,為炮兵人才培養構建起嚴謹科學的制度體系。1950年,成立不到一年的人民空軍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首戰告捷,令美軍驚呼“中共一夜之間就有了空軍”,是因為在1946年3月1日創辦的東北老航校,為各類航空技術人才培育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堅持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工程。頒發《聯教聯訓實施辦法》,下發《加強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的意見》,建立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專業化培養模式……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培養的路線圖和時間表越來越清晰。科學的人才培養制度體系是高素質人才孵化的“溫床”。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對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強軍興軍的偉業對高素質人才空前渴望。戰爭在“變臉”,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高”的標準、“新”的內涵也時時在變化。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迫意識,秉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狠抓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工程,為強軍興軍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只有決勝于未戰,決勝于人才,才能搶占戰爭高地,奪取制勝先機。
參考文獻
[1]謝忱,常雪梅.習近平出席全軍院校長集訓開班式并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9-11-28(01).
[2]張文強,韓春禹.士官院校兼職教員隊伍建設研究[J]空軍軍事學術,2014(04)
[3]胡軍濤,李曉峰,劉延斌.士官學校教員隊伍轉型策略研究[J]空軍院校教育,2015(04)
[4]李 勘.對軍隊院校科研人才隊伍建設機制的探討[J]海軍學術研究,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