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丹
摘 要: 在“互聯網+”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背景下,高校加強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建設,大力培養“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已經是當務之急。以溫州及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總結專業建設經驗,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 創新創業 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 產教融合 跨境電商
在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背景下,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和國家的戰略決策。在2015年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李克強總理曾批示:“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和成效,不僅關乎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更關乎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1]。為了適應和服務時代的發展需求,教育部在2016年增設了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簡稱“中小創”)。在“互聯網+創新創業”的新形勢下,本文以溫州及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構建、創新創業實踐等各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并深化產教融合,以期培養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創業復合型人才。
一、溫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背景分析
近年來,以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壯大,與教育、醫療、制造、能源、服務、農業等各個領域不斷創新融合,催生出了許多新興業態,并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2]。溫州是大學生進行“互聯網+”創新創業的熱土,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前景。近年來,溫州市聚焦數字經濟“一號產業”,堅持梯次培育和精準服務并舉,通過電商平臺發力、農村電商蓄力、跨境電商增力“三力齊發”,推動電商產業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3]。2019年,溫州市網絡零售額21522億元,增長185%;居民網絡消費額13407億元,增長199%?;ヂ摼W創新創業和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不斷賦能產業升級和城市轉型。一是優勢再造,“平臺”發力強引領。以推進“電商換市”為導向,大力推動平臺企業建設,培育形成了一批有技術支撐、創新能力強的代表性平臺,幫助傳統制造業轉型“觸網”,推動電商龍頭品牌發揮帶動效應。二是裂變擴散,“農村”蓄力促振興。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產業,通過將當地資源和產業特色與“互聯網+”融合,裂變式擴散“淘寶村”,探索出一條縣域經濟借助電商升級轉型的新路子。2018年,溫州瑞安、鹿城、甌海、龍灣四地,均晉級全省各縣(市、區)網絡零售榜的前20位。阿里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8)》顯示,2018年溫州淘寶村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打造了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溫州樣本。三是接軌全球,“跨境”增力育動能。充分發揮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人”精神,深挖潛力,破立并舉,積極向海外市場探路輻射,持續推動跨境電商蓬勃發展。2018年,溫州實現跨境網絡零售出口525億元,同比增長31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11%。
二、溫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調研
為了更好地發揮中小創專業服務區域經濟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本專業團隊于2020年3月至5月期間對溫州市200余家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就中小創專業發展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深入調研。在此次調研中,我們專門設計了能力素質、專業技能和就業方向等方面的問題。
由表1可知,市場在對創新創業人才的能力素質的期望上,更加側重溝通協調、團隊合作、學習能力、抗壓能力、應變創新、組織管理等綜合能力與素質。
由表2可知,創業規劃與創業管理、電子商務(含跨境電商)、企業管理(含人力、物流等)、市場營銷(含網絡營銷)、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等相關專業技能是此次調研過程中市場對中小創學生期望較多的。另外,有受訪者在“其他”一項中填寫了“設計專業技能以及廣告類相關知識”。
由表3可知,774%的受訪者認為中小創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應該為自主創業(含個體工商戶),這與本專業的最初人才培養目標相匹配。近60%的受訪者(5962%)認為本專業的學生的就業方向應該為企業新項目開發、運營、執行者,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企業高層管理者(CEO、部門經理)(3846%)、家族企業接班人(3510%)也可以作為本專業學生的未來就業方向。
另外,據統計截至到2019年,溫州的中小企業就業人數達400萬,經營管理類人員約占20%,總數達到80多萬人。每年增長的崗位數約為5%,即4萬左右。在原來的隊伍中,自然減員和企業有計劃地進行崗位的人員更新,也達到5%,亦有4萬個崗位。這些新增或更新的崗位中就有相當比例是對經營與創業人員的需求。在中小企業就業人員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學本科、??啤⒏咧?、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分別占02%、42%、102%、262%和591%。在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中,具有高級、中級、初級技術職稱的人員分別占68%、320%和612%,由此可見,當前溫州的中小企業正處在發展提升與轉型升級的新階段,這為創新創業人才隊伍的建設提供了巨大空間。
三、溫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
(一)圍繞產業需求,明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
圍繞溫州產業發展新形勢與新需求,依托溫商優勢,秉承溫商精神與創業基因,培養具有創新開拓和良好職業道德的企業家精神,掌握企業經營的基本知識,并具備一定的商業機會識別、融資投資、團隊領導、風險防范、市場營銷等創業能力,既懂中小微企業經營管理又能進行自主創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自主創業以及企業營銷、經營、人事等非生產部門的中基層管理崗位?;谏鲜鰧I人才培養目標,在職業素養方面要求學生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包括[4]:1中小企業初創能力;2市場開拓和市場營銷能力;3市場調研和創業機會識別能力;4創業組織籌建和股權分配、股份激勵能力;5中小企業管理與經營能力;6利用新媒體和新技術進行市場拓展能力;7具備較強的商務談判與市場營銷能力;8具備一定的公共關系與客戶管理能力;9具有熟練的操作信息化辦公設備的能力;10具備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尤其在“互聯網+”環境下自主創業,從事商務活動的能力;11具備較強的團隊協助和調和能力。
(二)立足區域特色,構建“雙創”融入型課程體系
立足溫州區域產業,加強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培養、綜合素質和職業精神養成、專業技能形成,建立“雙創”融入型課程體系,并靈活運用溫州地方社會、學院、兄弟系部及教師個人等多方資源,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半p創”融入型課程體系要緊緊圍繞中小創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可根據學生的學習和心理成長規律,圍繞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要,側重于知識應用、職業能力、實踐性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設計具有專業意識、前沿意識、市場意識的課程內容,即“通識教育模塊”、“職業基礎與能力教育模塊”、“職業知識與能力教育模塊”、“綜合實踐教育模塊”及溫商精神、情商管理和創新創業管理類課程模塊,實現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培養、職業精神養成、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能訓練等教育元素有機融合?!半p創”融入型課程體系輔以設置“校內課外”技能訓練課程,通過綜合訓練和技能考核后,頒發“校內課外”技能訓練證書,切實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
(三)結合內外資源,深化“產教融合”教學模式
一要根據中小創專業發展需求,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按照“資源整合、產學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開辦創新創業特長試點班和訂單班,共建基地,共享資源,共同培養學生,從而推進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使專業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更加緊密,更加對口。加強校內外雙教師協調育人功能,進一步完善育人架構,擴大教育覆蓋面,從而推進全員、全方位、全學程育人工作。深化“校企雙元一體化”育人戰略,在新生入學時分配校內創業導師和企業導師,導師伴隨學生三年,以“全學程”育人模式實施“雙創”特色人才培養。加強學生專業、學業、創業、就業等四業引導,開展人才培養方案解讀、尋訪行業名師、企業參觀、師生下午茶、創享會等活動。
二要聯合行業企業,建設與完善創新創業實訓中心,與企業合作共建溫商創業體驗中心。通過“做中訓”、“訓中研”、“研中創”形成“訓研創”一體化的的實踐教學模式,形成“訓研創”一體化專業群實踐教學基地。通過課程綜合實訓項目、暑期實踐、畢業綜合實踐項目等“做中訓”進行專業素質培養,提升學生職業技能;通過研發服務平臺,以“導師+項目+團隊”模式,進行“訓中研”,服務地方經濟;通過技能大賽、創新創業項目開發,實施“研中創”,孵育小微企業,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將人才培養與學生高質量就業零距離對接。
(四)依托“互聯網+”發展,實踐跨境電商創新創業
一要建設跨境電商產教融合創業基地?;匾劳袇^域經濟特色,符合創新創業發展方向,真正把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服務融為一體,體現各方功能。引入阿里巴巴系列企業資源與項目,引導跨境電商平臺企業、生態合作伙伴和第三方服務商共同參與。阿里巴巴平臺企業可以提供跨境電商平臺(如速賣通等),將企業認證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通過產教融合模式與高校進行課程體系對接。生態合作伙伴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實踐項目和創業機會,實現就業對接。第三方服務商則負責銜接企業與高校,協助院校完善創業實訓基地,派出創業導師負責創業課程的教學;并組織人才對接會,協助企業用人和學生就業,實現雙方資源共享與對接。
二要創新“互聯網+產教融合”教學環境,積極引入真實企業業務場景,將實踐能力培養延伸至學生職業生涯全過程,真實展現跨境電商服務業態[5]。結合學校創業園與學生工作室承接真實訂單,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積極對接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協會和校友資源,引入溫商項目,進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深入研究完善“校內外雙導師制”和“現代學徒制”,實行新老學員的“傳幫帶”,由校內外導師以及學生導師進行理論和實操技能等方面的教學,由成功創業的老學員帶著新學員,并結合公司店鋪進行創業平臺實戰操作,開發新項目,承接真實業務,并從實踐結果當中總結研究成果?,F以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為例,如圖1所示,挑選大一學生進入跨境電商興趣俱樂部,聯合行業企業進行專業人才培養和儲備,經過將近兩個學期的俱樂部學習實訓,其中優秀學生進入創業工作室,由創業成功的學生領導管理,融入在校企業,承接企業真實業務,積累一定的經驗和資源之后,指導具備一定條件的精英學生進入創客空間進行自主創業。同時,具備一定規模的學生自創企業將企業項目投入于創業工作室,再通過“傳幫帶”的教學形式,對俱樂部的新學員進行知識和技能傳授,從而建立專業人才梯隊,形成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現代學徒制模式??缇畴娚叹銟凡繛閯倓偨佑|跨境電商的學生進行知識傳授,主要體現的是建立健全專業人才隊伍的功能;創業工作室則積極營造企業工作環境、為學生提供實訓崗位,主要體現的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功能;創客空間則為具備相應條件的學生提供校內外創業資源,支持學生自主創新創業,主要體現的是孵化企業、自主創新的功能。如下圖1所示。
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要緊跟國家的發展戰略,迎合產業轉型升級的最新趨勢,充分利用內外資源,努力研究新模式、新路徑、新技術,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更多創新創業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屈靜“互聯網+”高職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8
[2]石娟“互聯網+”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機遇與挑戰[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
[3]溫州市人民政府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EB/OL].http://wzjxjwenzhougov [BF]cn/art/2019/5/28/art_1358082_24156html,2019-05-28[BFQ]
[4]吳亞麗創新創業模式下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6).
[5]葛丹,吳黎新形勢下溫州跨境電商產業集聚發展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9(11).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產教融合視角下高職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0SCG170);2019年溫州市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課題“數字經濟驅動溫州制造業轉型升級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9jd57)階段性成果〕
(葛丹,溫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