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宗初
摘 ?要:進入新時代,隨著新課改理念的逐步滲透、切實踐行,小學語文教學在指導理念、導向定位、具體要求、思路方向上面臨著全新要求、全新挑戰。但是,由于新課改理念的內涵比較豐富,外延比較寬泛,加之不同學生之前素養與能力差異較大,不同地域教學環境與資源各異,不同學校教師能力與水平所限,使得新課改理念在不同學段、不同學生語文教學落實中所采用的措施自然也不盡相同。對此,教師唯有從教學實際入手,對于學生的學習需要給予充分關注。然后結合不同學生特點和實際,對癥下藥,因材施教,讓學生在抓好教學關鍵中獲得提升與發展,為確保新課改理念得以切實踐行、充分落實于小學語文教學而提供助力,給予保證。
關鍵詞:新課改理念;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實踐;探討
新課改理念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以切實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全面凸顯學生個性差異為重點。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實踐探究、協作互動、合作交流中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同時,由于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提升能力、培養習慣、實現發展的奠基時期,對于學生認知啟蒙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時,應該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切實把握課堂教學的關鍵點和突破口,從學生認知實際中了解不同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在關注教學細節中感知不同學生的情感變化。以微小的教學觸動為起點,對其不斷放大,開展研究。進而深入掌握不同學生實際,對其感知狀態、理解情況、思維變化獲得更好掌控,設計出更具針對性、實效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新課改理念的輔助、驅動、助力下更好投身語文學習,逐步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一、充分整合教材資源,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
切實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充分滿足學生需要,是新課改理念的核心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眼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材的教師,必然會帶給課堂教學更多的感染力與親和力。但是,由于受到自身認知能力的影響和制約,使得很多小學階段的孩子在語文學習時經常會因為自控能力不強、理解能力不夠而陷入彷徨與迷茫。對此,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好小學語文教材的橋梁作用,多引導學生去發掘語文教材的閃光點,給予學生更加深刻的認知體驗,進而帶動學生在教材知識中感知生活,在生活體驗中理解教材。通過對于教材細節的關注,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以教材亮點激活興趣,用教材輔助提升認知的目的。例如,在小學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時,教師可以針對作者語言特色,就描述春、夏、秋時分別用了草芽尖尖、谷穗彎彎、荷葉圓圓等極為形象的疊詞,而在描寫“冬”時,課文卻用了“雪人大肚子一挺”這一描寫,既生動形象又耐人尋味。于是,教師可以順勢抓住這一語言“亮點”,引發學生思考并設問:作者為什么要用“大肚子” “一挺”來描寫冬季?其用意是什么?進而組織學生進行熱烈討論和交流,進行思想的碰撞與情感的融合。為確保課文之中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被學生深刻理解,讓學生帶著濃厚興趣開展課文解讀而給予堅實保證。
二、適時關注學生表現,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潛能的開掘
眾所周知,處于小學階段的每一個學生,其語文思維都特別靈活,想象力都特別豐富,對于美好事物的洞察與研究也更加感興趣。此時,教師可以以學生學習實際需要為基礎,及時發現并抓住學生的思維細節。通過對于學生課堂學習中閃光點的捕捉,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發揮的空間,實現思維特性的放大,求得精神與思想的升華。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某些學生的思想和見解有創意,對于所學知識的思考更獨到,教師就應該及時給予鼓勵與肯定,并適時與其進行深入探討,以激活學生的語文創造力,培育其創造精神和意識。要知道,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教學關注,可以使這個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得到更好提高,其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也會于潛意識中得到強化與調動,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加強。例如,在《歲寒三友》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學生認知特性為輔助,引入《墨竹圖》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對鄭板橋開倉放糧的故事的了解,在更為寬泛的視域下進行課文學習,實現能力提升。
三、有效組織多元活動,加強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塑造
為了切實塑造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讓學生在更為多元、豐富、有效的教學活動驅動下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教師應該以諸多有效性、多元性、豐富性教學活動的組織、設計、開展為輔助,讓學生在參與、實踐、體驗中更好學習語文,深刻體悟語文,以促使小學語文的語言性、工具性、美育性、智育性功能得以切實凸顯。尤其是對于語言特色的賞析、課文美點的剖析,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把握的重點。對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給予學生更多自主賞析、自主探索的機會,然后去捕捉對應的賞析基點。通過學生教學反饋的折射,來感知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為驅動,促進學生語文認知能力獲得提升、發展、蛻變。例如,在進行《威尼斯小艇》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就課文第三段展開重點分析,通過對于描寫船夫駕船技術部分知識進行分析,和學生共同賞析蘊含在課文每一個字眼中的歡愉與樂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為確保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效能得以無限放大而提供有效助力。
四、結束語
總之,以新課改理念為驅動,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發展,已成為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得以更好開展的主導方向與發展趨勢。教師在踐行新課改理念,落實語文教學指導時,應該以學生發展為導向,給予學生更多參與、實踐、體味、感知、探索的機會,以驅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有機協作、相互研討中充分認識語文學習的價值與意義。進而以強勁的學習內驅力,濃郁的學習自主性,強大的學習自信心投身學習活動,進入語文情境,參與學習實踐。在逐步提升自身語文素養,切實彰顯語文作用的過程中,使新課改理念更好服務于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更好服務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塑造。
參考文獻:
[1]劉亞琴.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8):167.
[2]權建偉.新課改理念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143-144.
[3]王麗娟.新課改理念背景下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2(32):57.
[4]劉永琴,龔德喜.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