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明
摘 要:在新課改持續深入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注重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與合作探究能力。據此,本文從研究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與問題入手,提出切實有效的應用策略,以期給相關的教學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8-00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8.009
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將全班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促使其通過群體學習來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互動與交流。一般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主要適用于班級統一授課模式中,也就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的應用為前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更好發揮組建學習小組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增強學生個體的學習動機與能力,高效達成學習任務。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與作用,改進傳統教學方式,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創造性、自主性,促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才能。雖然小組合作學習具備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是在具體應用時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對實踐教學效果造成一定影響,應引起教師重視,并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改正。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價值
新課改實施以來,國內相繼衍生出眾多類型不一的先進教學方式,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法因其具備的顯著優勢脫穎而出,備受教師與學生青睞,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教育中。就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更加具備重要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習慣采取“填鴨式”教學法,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自然占據著課堂主體位置,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難以實現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應用,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給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提供了堅實保障。其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知識經濟時代為發展背景,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素質型人才必須要具備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間的交往提供所需條件,逐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對于學生日后實現長足發展極有助益。其三,激發學生競爭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小組合作學習法集競爭和合作為一體,和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更加吻合,學生在充滿競爭性的學習活動過程中,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渴望獲取知識的心理便是學生學習知識最佳的催化劑,更有利于學生穩扎穩打學好初中語文課程。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流于形式,缺少實質性內容
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部分教師片面地將小組合作學習單純理解為讓幾個學生組在一起進行溝通學習,不需要教師給予相應指導。這種教學觀念并不正確,這就導致教師會對學生進行隨意分組,并不能充分考慮學生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以及實際學習情況,以至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難以形成共識,不能與其他同學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再加上缺少教師的有效指導,最終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形式化問題,缺少實質性內容。
(二)小組合作學習不協調
想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將新鮮元素注入到傳統教學模式中。通過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在科學、合理劃分學習小組的前提下,能夠實現幫助學生增進情感、實現正常交流的目標,然而,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有些學生平時就貪玩好動,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異常活躍,嚴重擾亂課堂秩序,拖慢教學進度,導致小組合作學習不具備原有的意義,不僅沒有給提升效率帶來幫助,而且還干擾到教師的正常教學,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認真聽講。其次,一些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時,忽視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有些小組的綜合水平較高,可以高效且默契完成教學任務;有些小組的綜合水平則相對較低,組員不能保持活躍的思維,在解決學習問題時不積極、不參與、不合作,正是因為這種做法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
(三)學生缺少合作意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自身的合作意識尤為重要,然而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卻存在部分學生缺少合作意識的問題,原因在于部分教師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起步稍晚。學生不具備合作精神,必然會影響到實際應用效果,并不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想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從而增強初中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三、增強初中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究
(一)科學合理劃分學習小組
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時有一個重要前提便是科學且合理地劃分學習小組,這會直接影響到后續的教學進程與效果,理應引起教師重視。據我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來看,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時務必要遵守“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
首先,同組異質便要求教師在劃分各學習小組時,應保證本組成員在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性,即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都要囊括在內;有性格活潑的學生,也要有性格謹慎的學生;有善于交際的學生,也要有不善言談的學生;有愛動腦的學生,也要有愛動手的學生。如此一來,通過教師的精心搭配,確保組內成員多樣,從而實現優劣互補、互幫互助,推動合作學習的高效開展。其次,異組同質則要求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時,要保證各小組間的實力相互匹敵,促使各小組間具備可比性,這樣才能體現出教育的公平性,不會打擊到學生的積極性。除此以外,教師還需合理管控各小組的人數,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好管控秩序,人數太少難以實現思維碰撞。
(二)確立合作主題,增強學習興趣
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一般會由教師來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雖然現階段我國教育教學行業在大力推廣與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但是其并不能成為全能的教學模式。因此,還需要教師理性認識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合適的教學情境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才更能凸顯其教育價值,也就是說小組合作學習法不能生搬硬套地應用于所有的教學過程中。對于部分簡單的理論知識講解,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就缺少其必要性。基于此,教師應合理地選取小組合作的課題,針對一些進階的知識點或者需要集思廣益的知識點,就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學生參與合作,利用自身學習過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每個小組通過討論本組的幾個解決方案,從中選出最優方案分享給其他小組,結合集體的智慧實現認知沖突,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意義。教師根據課堂內容提出小組合作的探討內容,探討內容的難易程度要依小組成員實際能力來定,內容不宜太難也不宜太簡單,并且內容可以再分成小部分落實到小組每一個成員身上,保證小組成員都有參與,培養小組成員之間感情,引導學生學會在團隊合作中奉獻與表現。
(三)獨立思考,交流展示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初中語文教師應善于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找尋最佳解決方案以培養學生探究精神,鼓勵學生應用語文思維來觀察、分析以及解決問題,以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會思考與探究。除此之外,合作學習不僅是組員間的互相學習,也是各小組間的示范學習。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必須教給學生傾聽他人發言以及做出認真思考。其一,引導學生通過他人發言,學習別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并思考其他同學的發言以查看是否需要修改。假如有,說明自己已經真的理解別人的思考方式并對其做出完善;假如沒有,就需要反省一下自身的思考方式是否存在問題,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其二,學生在聽完他人發言后要學會換位思考,試想自身回答此問題時會有怎樣的見解,這么做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決不能把合作學習變成給部分學生更好進行“玩耍交流”的機會。教師可采取全班成果展示或交流的方式來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優勢互補,基于交流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新方法,促使學生通過鞏固環節實現大腦內化與知識遷移。
(四)科學評價合作學習效果
評價同樣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環節,及時而全面的評價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與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有所不同,在實施初中語文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評價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包括教師的主觀評價,還包括發揮學生的主觀作用,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此外,評價指標不僅包括合作學習的結果,還包括合作學習的態度、創新性。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鼓勵,這樣的評價可以更好地為合作學習增加動力,從而給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大多數初中學生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法普遍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不僅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平等對話,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更加專注于研究相關知識,進一步促使初中語文教學效率與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具體教學時,還需要注重全面挖掘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深入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小組之間的分工合作,促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技巧,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從而使學生在具體學習中,能夠更加全面地思考問題,并使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葉軒辰.小組合作激活課堂——試論小學語文合作教學法[J].名師在線,2019(1).
[2]馬光華.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小組合作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2019(9).
[3]徐可佳.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4).
[4]黃麗思.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課外語文,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