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越
摘 要:在建筑設計中不僅要具有重要的實用性,同時還要兼顧文化性、民族性、觀賞性和藝術性,需要將我國傳統文化融入在其中。在二者融合下,不僅可以提升建筑物的觀賞水平,而且還能夠提升我國傳統文化的地位。文章對傳統文化在建筑藝術設計中的相關表現、聯系、意義和應用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建筑藝術;應用
在我國5000年歷史文化沉淀中,傳統文化隨著中華文明的演變發揚壯大,對現代我國各個行業都有深遠影響。在建筑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與設計者、建筑師形成了良好的發展體系。運用傳統文化精髓,將其特點和理念融入建筑設計理念中,在提升總體建筑水平基礎上可以提升建筑物體的藝術性,進而也能將傳統文化展現在人們眼前,使人們對我國傳統文化有著更深層次的了解。因此,在進行建筑藝術設計時需要將藝術設計的道路拓寬,結合形式設計和其他方面設計要求,增強建筑藝術設計中的文化底蘊,為提升我國傳統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奠定良好基礎。
1 傳統文化與文化的主要內涵分析
傳統文化其實是文明經過演化和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能夠反映出民族特質和民族風貌的文化形式,也是歷史長河中各種思想、文化、觀念與形態的具體表現。在全球中,每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則是以儒、道互補為基礎內核,其中還存在墨家、法家、回教以及西學格致類,另外還包含古文、詩詞、曲賦、民族戲劇、國畫、書法、對聯、歇后語等①。而文化是一種較大范圍的概念,通俗上講,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的體現,也是人們在長期發展中所創造的一種形象和現象,同時更是一種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現象。在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精神與物質財富的總和,其中包含人們的三觀: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而在細節上講,其中又包含自然科學與科學技術、語言、文字等一些非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總體而言,文化主要是一個國家或者民族中的風土人情、傳統生活習俗、地理、歷史、價值觀念以及行為規范等內容的綜合體現。
2 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和特點分析
①人文情懷較高。在傳統文化中,其最主要的藝術價值就是具有較高的人文情懷。在建筑設計中應當注重人文情懷的設計,在人文關懷的建筑物體面前,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到我國社會文明的進步,同時也能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實際內涵,在這種文化藝術設計的熏陶下,中華傳統文化能夠快速深入人心②。
②實用性較強。我國傳統文化包含了具體的美學特征和文化內涵,但是從建筑設計的角度看,這兩點都沒有得到良好的體現,并且沒有受到較大關注。在傳統文化長期發展和傳承下,建筑設計在傳統文化的帶領下逐漸向著標準化趨勢邁進,因此設計人員需要在保障建筑藝術性設計的同時,需要注重其建筑的實用性,其中包括建筑物體的內部空間等,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實際需求。我國很多建筑都在要求布局和空間的相互統一,這不僅是建筑風格的主要體現,同時也是傳統文化的主要藝術特點的體現。
③哲學思想熏陶。受到先秦諸子的文化思想引導,設計人員應當在追求建筑物體擁有一定人性化特征的同時,融合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人與自然統一結合的思想。在建筑設計中,人與自然統一結合的思想不僅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元素體現,同時也有著強烈的哲學思想,并且在相關自然法則的約束下,良性發展。
3 傳統文化對建筑藝術的重要意義
①在建設布局方面的設計意義。建筑布局中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體現是風水思想,但在實際設計中所涉及的風水思想大部分都是封建迷信,并沒有一種真正的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而現代建筑設計一般融入傳統文化都是體現在哲學、美學和地方地質生態學等方面的內容,并且從現代學者的相關研究上發現,其中還存在一定的文化氣息和文化意義。現階段建筑設計中傳統文化的體現主要表現為房屋的朝向,如我國東北地區都提倡“坐北朝南”形式,需要在建設布局過程中對當地的氣候、光照、風水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加以考慮。我國傳統文化傳播時間長久,并且在長期發展中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式,如北京地區的四合院是將四個方面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四面形布局,結合這樣的布局形式,能夠彰顯出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涵①。建設布局主要的影響就是能體現建筑物的設計標準,進而將內部的環境氛圍加以控制。
②在建筑思想方面的設計意義。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影響就是通過其文化內部存在的思想來影響人們的思想道德和韌性修為,進而通過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傳統思想的引導和影響,逐漸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現代多種文化體系。但是從根本上講,傳統文化主要就是這三家思想文化的融合,進而將我國現代文化思想的內涵進行完善和充實。另外在這三者的融合作用下,能夠形成不同的性格、個性和思想道德觀念。而在建筑設計中,設計的思想表現就是在于能夠有效地提升建筑設計的總體風格,保證其內部環境具有較高的創意和較為科學的設計,對于建筑思想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能夠保障建筑思想水平穩步提升。
4 傳統文化在現代建筑藝術設計中的主要應用
在建筑設計中,離不開文化底蘊的支持,其不僅可以為建筑設計提供創新的靈感,同時能夠在建筑設計的表達中體現傳統文化和建筑文化的融合。另外由于地域與文化不同的原因,導致建筑行業中設計人員的個人審美和建筑形式價值觀也會有所不同,造就了各個地區建筑的多樣化形式。將傳統文化融入建筑藝術設計中,主要有以下幾種體現。
①材料的文化性體現。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體現在建筑形式和文化方面,同時體現在建筑材料中。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建設,各種新型建筑材料被廣泛應用到建筑行業中。新型材料就是在傳統材料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文化特征、資源形式和環保需求發展而來的,在不同程度上可以體現文化特征②。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建筑材料是目前建筑行業設計更新的主要動力和基本要求,傳統材料逐漸被新型材料所代替。但是在目前建筑材料的發展中不能將傳統文化內涵完全摒棄,因為蘊含著傳統文化的材料在不同程度上體現傳統文化特征和優化產業特征,同時也能夠在激發群眾愛國主義思想基礎上引發群眾的思想共鳴。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選擇方面應當注重傳統文化的融合和體現,進而在實際設計中提升建筑物體的裝飾品位和觀賞性。在建筑裝飾材料的應用中,隨著圖案的逐漸豐富,其不僅能夠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同時在其不同的材質和工藝特點基礎上可以起到特殊的作用。如我國古建筑裝飾常取材于某些歷史故事及神話傳說,并以繪畫、雕刻等形式呈現,其中或帶有濃重的宗教意味、或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如著名的敦煌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中的大型壁畫及石雕,北京故宮中的九龍壁,都帶有濃厚的宗教意味。
②審美的文化性體現。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逐漸提升,在建筑設計中審美已經不是簡單的幾何對稱圖案的體現,要求其還要具備一定的形式美規律和審美規律,能夠從美學的角度去研究裝飾元素,進而不斷地滿足用戶的視覺要求。另外審美裝飾與室內空間相互結合,如古代的雕梁畫棟、書法、繪畫等都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
③傳承的文化性體現。5000年的文化底蘊在發展中具有深刻的內涵,它是古人生產勞動智慧的結晶,是原始圖騰精神的結晶。它是歷朝歷代傳承的結晶,它是社會制度進步的結晶,更是世界文明發展的巔峰。在目前看來,想要超越這種文化內涵是不夠現實的,因此中國這種獨具魅力的傳統文化需要被繼承,無論在建筑藝術設計中如何追求創新,都要在傳統文化中追求探索之路。
5 結語
中國是人類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在建筑設計中應當將傳統文化的內涵、特點融入其中,進而為后世人們的傳承、發揚光大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