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晉嵐
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集體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音樂鑒賞能力等。可以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音樂學習帶來的快樂,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懂得溝通、尊重和理解,明白分享與合作的意義。基于此,本篇文章對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程;合唱教學;有效性
引言:
我國教育體制不斷變革,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注重小學生的個性發展,為今后為國家培養優秀音樂人才提供重要幫助。小學音樂教師要善于總結合唱教學經驗,結合小學生實際合唱學習需求,創新教學方式,為小學生提供更多新型合唱訓練渠道奠定基礎。
一、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常來說,學習興趣越濃,學習效果越好,只有擁有學習興趣,才能學到精髓,否則只是學到了皮毛,不能理解深層次的東西。所以小學音樂老師首先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具備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這樣對提高后續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幫助。小學生還處于懵懂階段,一件事情能使他快樂,他就會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老師的合唱教學方式要使學生感受到快樂。音樂老師可以使學生置身于音樂情境中,使學生親身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認識到音 樂能給自己帶來益處,培養起對音樂的興趣,這樣會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演唱《送別》時,教師可以先利用現代信息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這首歌,讓學生認真聆聽,然后對歌曲進行賞析,掌握這首歌演唱的特點。在聆聽或者賞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跟隨著音樂輕輕哼唱,學生在歌曲節奏的帶動下融入到合唱的氛圍中。教師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這首歌曲產生親切感,有利于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增加更多自己的情感因素。
二、優化音樂合唱教學方式,提升音樂教師訓練技能
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與其他教學課程進行比較,其存在一定的不同之處。與小學教師在講解語文、數學等課程知識內容進行比較,小學生更愿意學習音樂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挑選舒暢、歡快的音樂,能夠幫助小學生緩解學習壓力,為小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基于此,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開展音樂合唱訓練活動之前,要對音樂合唱要求、合唱技巧等內容進行全面認識,注重開展音樂合唱訓練活動,為小學生提升自身音樂素養提供多種訓練渠道。小學院校成立高技能、高素養的音樂合唱教學隊伍,以提升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為教學目標,通過運用多種不同合唱訓練方式,為小學生提升自身音樂合唱能力奠定基礎。
三、實施有效的音樂鑒賞,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對合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想要達到自己預期的教學目標,就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學習的特點,為學生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以此來不斷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利于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音樂本身的魅力以及音樂所帶來的美感,可以讓學生從精神上獲得滿足。所以,教師一定要提高學 生音樂鑒賞的質量。
例如,在進行《黃河大合唱》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欣賞《黃 河大合唱》合唱視頻,理解作者抒發的情感。欣賞之后讓學生將自己的見解說出來,然后老師再進行總結,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這首歌情感的理解。組織學生進行大合唱訓練,在合唱中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調動學生感官,加深對音樂的記憶。在合唱中老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調動 自己的肢體,使多重感官相互協調,促使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歌唱習慣
音樂課堂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場所,良好音樂素養的養成跟學生的良好習慣有密切聯系。所以在音樂課堂中老師要對學生的氣、聲等進行嚴格要求,從一開始就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學生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之后,在學習合唱的過程中能學得更加輕松。如合唱教學要求聲高和聲調一致,學生如果具備良好的歌唱習慣,就能夠很好地控制自身的發音,那么合唱教學最大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合唱教學就會更加有效。
結束語: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運用合唱教學的 方法應該注意很多問題。教師應該積極的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合唱教學的實效性。運用合唱教學不僅僅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及團結合作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晶.淺析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J].北方音樂,2019,39(22):148+157.
[2]馬恩燕.合唱教學,質量提升——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研究[J].北方音樂,2019,39(06):168+173.
[3]張丹.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黃河之聲,2018(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