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好英語,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本文從五個方面分析了中職英語課堂教學如何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整合優化教材,打造融洽的師生關系,采用多樣有趣的教學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聽得懂、學得會”的英語課堂。激活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提升他們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關鍵詞】學習興趣;學生;課堂;教學形式;自信心
【作者簡介】邱峰(1982.10-),女,漢族,上海人,上海信息技術學校,講師,本科,研究方向:中職英語教育工作。
中職英語是中職各專業學生必修的文化基礎課程,其教學整體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并在各實際場景中能進行有效的交流活動。習總書記在2014年就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之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出臺,隨著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職業學校,但職校普遍生源較差,他們中多數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上職校對他們來說也是無奈之舉,許多學生帶著混日子心態上課,在人生目標尚不明確的狀態下,存在英語基礎薄弱、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缺乏、學習習慣差等現象。這些現狀不由得讓我們中職英語教師深思: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究竟如何開展?如何才能讓基礎不夠扎實的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對于某項活動帶有積極情緒的心理趨向性認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的動力。課未發始,趣先行。只有當學生將英語看作是一種樂趣時,他們自然而然地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鉆研。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則?由實際情況出發,順應學生的認知特點,來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這一話題,來簡單陳述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整合優化教材,聯系生活,喚起興趣
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中職學生跟普高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也必須跟學生的專業相結合,才能喚起學生對這一學習材料的興趣,也讓英語在將來他們的專業中更具操作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借助教材,立足于學生的認知水平,除了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已知的知識經驗相聯系,還要安排處理前后聯系的內容,賦予抽象教學內容以生動的情節連接,將新知識納入已知知識體系中。通過增刪和重組合理得創造和使用教材,以此來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發散思維,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培養興趣
尊重學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核心所在,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即是尊重其價值及其品質,這也是一切教育的先決條件與根本途徑。師生間應是一種相互平等又相互尊重的關系,只有尊重學生,才能發掘他們身上積極美好的東西,才能讓他們在平等的基礎上更易接受教育,更能讓他們在教師的關愛下身心健康的發展。古語曾道:“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若對任課教師心悅誠服,則心甘情愿接受教育,也會逐漸對該門課程產生興趣。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能力教育,傾聽學生的想法,關心學生的需要,在課堂上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思考和情感體驗。愛之深責之切,學生存在問題時,對他們的批評也應和表揚一樣,是出于愛護的同一目的。如上課不專心,一味批評也許效果并不明顯,或許一句鼓勵就能輕松化解;作業拖拉,需要給他詳細講解,耐心引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粗暴責罵了事。讓學生從教師的關愛與尊重中,感受到期望和鼓舞,和諧師生關系。這樣學生才會喜歡英語課,對英語課有興趣。而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并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多變有趣的教學形式,提高興趣
作為教師,有一種現象肯定不會陌生。通常新生在入校時憧憬滿滿,對知識充滿著渴求,但是再觀察高年級學生,卻多出現學習怠懶,課堂參與不積極的情況。究其根本,學生對于同一種或相似的單一教學形式漸漸失去了新鮮感,俗稱“免疫”,從而造成學習興趣的缺失。在網絡多媒體極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借助多種構思和創意來創設教學情境,變為具英語教學特色和創新風格的教學形式,以此來豐富自身的英語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趣味盎然的狀態下學習,達到教學目的。比如,課堂開始的五分鐘交給學生做簡短的presentation,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話題,甚至一個熱愛的游戲,通過PPT、圖片或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學生通常都十分期待他人的表演,這就要求他們對即將呈現的內容提前做好資料搜索,去粗存精的刪減,此舉激發了主講人的創造力,也提高了觀看者的學習興趣。利用游戲和競賽形式,能激發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寓教于樂,也能利用競賽及時得到課堂反饋,學生參與度高,課堂十分活躍。將Talk Show這種談話形式引入課堂,不僅能增加師生間的情感溝通,還能極大地調動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安排學生在課前精心預習后走上講臺進行短時間授課的課堂新形式來增加學生的新奇感,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介紹學生熟悉的例子作為課堂切入點,將學生引入真實語境中。讓學生通過各個途徑搜索網絡發展歷史和各個時期的交流方式,再分組進行匯報。由于前期作了充分的準備,導入新課時,學生涌現出極大的熱情,很容易就說出了網絡發展跟各異的交流方式間的關聯,并能舉一反三,提出網絡是雙刃劍的觀點,自動上升到emotion education的階段。學無定法,好的教學形式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不斷更新。愛玩是學生天性,教師要尊重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學習的主體,及時溝通,及時根據實時情況進行變通,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給予積極暗示,增強自信,鞏固興趣
英語和語文一樣都是語言,都需要背誦,為什么大多數學生愿意背語文段落而不愿朗讀簡短的英文單詞呢?不少學生對英語的厭學情緒來自不會讀,讀錯會被批評,小學初中階段英語基礎較差,自暴自棄。長此以往,造成了惡性循環,薄弱科目的漏洞不斷擴大,甚至學習信心也被摧毀。之前看過盧勤的《讓每個孩子都精彩》,書中對于肯定、愛和信任的力量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孩子接受了鼓勵,便學會了自信;孩子接受了贊美,便學會了欣賞;孩子接受了肯定,便學會了自重;孩子接受了認同,便有了明確的目標。”那么,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但只要在課堂上給他以鼓勵、贊美、肯定和認同,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他逐漸重建心理,挖掘自身潛能,就能重新建立和增強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自信心。知識是逐步積累的,之前沒有打好的基礎,通過不間斷地學習,溫故而知新,依然可以一點一滴地將薄弱的基礎夯實。學生就像學走路的孩子,摔倒后,你的鼓勵就是他站起來的勇氣。課堂上也應多運用Good job! Well done! Im proud of you! You can make it!來贊美和鼓勵學生,以增強他們的自信,相較于批評他的不完美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及時肯定學生的努力,共享自己的經驗教訓,告訴他們成功的可能,他們則會為之不斷努力。
五、“聽得懂,學得會”的課堂,發展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的產生和保持有賴于成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得成功會帶來快樂、自豪,并伴有成就感,繼而會對該學科有親切感,并驅使他們向著下一次的成功邁進,從而形成穩定的持續的興趣。因此,筆者盡量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處于不同層面的學生,按問題的坡度都能夠“跳一跳,夠得著”;課堂上秉承“宜淺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則,精講多練重難點,盡可能不把疑難點拖到課后。對學生作分層要求,優生自行挖掘語言點或進行拓展練習,但必須確保絕大多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 而重點在于對潛能學生的輔導,要求他們完成并掌握基礎題,在此基礎上完成一小部分語法或綜合閱讀練習。練習分層設計,作業分層要求。 進而打造“聽得懂、學得會”的英語課堂,讓成功走近每一位學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作為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立足于學生的認知接受能力和語言能力,通過有效重組教材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可以結合日常生活實例來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使每個人的語言潛能都得到充分發展,進而提升他們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翔,李素清.親其師而信其道[J].教育界,2011(17):50.
[2]張全鳳.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之我見[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24):225-226.
[3]張玉明.教育的基本——尊重學生[J].學苑教育,2012(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