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列入考試大綱,受到的重視程度不斷攀升。英語補課班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學前幼兒英語已是家長們的首選,英語教師的地位就水漲船高。所以,教師應以“職業為向導”深入分析學前英語教學的理念,完善高專學前教育英語教學的制度。
【關鍵詞】 以“職業為導向”;高專學前教育英語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余星星,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
學前教育對幼兒有重大的意義,伴隨著其一生。學前教育的工作人員是由高等師范院校為其輸送。隨著英語的普遍化并列入考試大綱,已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但幼兒英語教學工作漏洞百出,不能單單只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還要注重教師的素質培養。英語的教學不能以應對考試為目的,而應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出發,注重學科的實用性。高等師范院校應為幼兒園輸送素質教師而不是學科教師。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現狀。今年我國大學的擴招,讓高職高專的生源大不如從前。高職高專的院校也開始注重就業率,而忽視了英語學科的培訓。農村學生的學科水平更是遠遠低于城市學生的水平。這也是學前教育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如果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感興趣與不感興趣的學生的水平差距會越來越大。
2.學前教育專業的英語師資現狀。目前,英語教師都具有出色的學科知識,能夠清晰地講解詞匯、語法。但對幼兒教學來說卻顯得缺乏生動性。讓幼兒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我們應創新教學模式,讓幼兒英語教學方式多樣化,可以讓英語童謠、歌曲、動畫、游戲等形式和教學相結合。所以,對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師的要求再提高,英語教師的二次培訓勢在必行。
3.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現狀。隨著英語的全球化,幼兒英語教師的需求量不斷上升,但是傳統的英語教師在培訓時,只注重學科專業知識和考級,并不在意教學能力,就導致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師對幼兒教育一知半解。在幼兒教學中顯得力不從心,不能與幼兒很好地互動,選取的教材生硬,與幼兒的生活不符,與幼兒互動、選取合適教材是現在急需解決的難題。
二、以“職業為導向”的學前教育英語教學探索實踐
英語是獨立的語言,其目的是讓人們更好地交流溝通,但是大多數的人們學習英語是為了應付考試、找到謀生的工作,失去其原本最寶貴的意義。英語教師最看重的是輸入效果,只是單純的復制和模仿,語言模因會慢慢失去生存的土壤,最終成為死模因。
1.提升學前教育學生的英語專業能力。幼兒英語教師的素質決定幼兒英語教學的成敗,對于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而言,英語教學更為重要,要提升學前教育學生的英語專業方面能力是英語教學的第一要務。
(1)把好語音關是抓好英語專業能力的基礎。人在幼兒時期的學習能力其實就是模仿能力,模仿的習慣一旦養成,再想改變十分困難,所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發音要標準,學校應重點考核。每學期訓練發音的可是一個月,要打牢基礎。在幼兒中樹立榜樣,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分組練習進行評比,保證幼兒學生發音沒有問題。
(2)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是提升英語專業能力的關鍵。在英語口語訓練中,訓練的內容要豐富、主題涉及面要廣。訓練時,在保證發音標準的同時要提高流利度,讓學生面對面地練習。在著重訓練口語的同時也要兼顧聽和寫,讓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2.開展多項語言實踐活動,倡導職業體驗參與。(1)開展多項語言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學校針對學前教育定期舉辦英語的演講和話劇表演。學生可以從英文歌曲入手鍛煉,在寢室用英語討論問題、進行辯論,不會感覺學習生活是枯燥乏味的。
(2)因材施教,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一個團體有它的共性,每個成員有他的個性。從他們擅長的入手,可以增強自信,有信心就能更好地學好英語。可以讓他們相互合作表演,比如組成樂隊、舞蹈團、小品組等。這樣可以增添樂趣、減輕壓力、保持長久的學習激情。
(3)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倡導職業體驗。情景設置是最常使用的方法,教師在旁輔助完成。只有學生自己講出來的記憶才會深刻,而且對知識的理解更明白透徹。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方法,只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是腳踏實地落實職業為向導的理念。
3.將英語學科知識與幼兒教育理論相結合。幼兒英語教師的知識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成人思考問題、學習知識的思維和方法與幼兒并不相同,用成人的方式、方法去教學幼兒,幼兒是無法理解和學習的。這就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幼兒的教育規律,把自己多學知識用幼兒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老師還應能夠獨立地舉辦幼兒英語活動。一個幼兒英語教師無論你的知識量多么豐富,而無法讓幼兒理解,就是失敗的。英語教師如果偏離了教育規律,幼兒會對英語失去興趣,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所以,學前教育學生要把幼兒教育理論放在首位。了解不同年齡段的教育規律,積累幼兒教育理論。
4.通過園校實訓,提高學生的幼兒英語教學能力。幼兒天性愛玩,活潑好動,精力不集中,這就給幼兒英語教師教學帶來極大的挑戰。一定要提高培養幼兒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讓園校實訓和教學相結合,在高職高專校內開展幼兒英語教學實踐。讓成功的幼兒英語教師到高職高專校的學校舉辦講座,分享自己的經驗,對學生講解實例。讓學前教育學生定期到幼兒園進行觀摩,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然后走上講臺進行試講,在有優秀教師指導監督的情況下開展教學活動。通過不斷的見習、實習,進行不斷地總結與嘗試,才會讓學前教育學生的教學理論得到積累,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三、結語
教育部經常提倡內容展現的是社會的發展,解決的是社會需求。學前教育學生的目標是教育理論和科學知識要相結合,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到幼兒園實地進行調研,積累幼兒教育規律,對學習內容不斷總結。還要不斷地進行見習、實習,在優秀教師教師指導監督下獨立開展教學活動,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前教育學生全面發展,持續不斷地給幼兒園輸送合格、優秀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張燕.小作品,大作為——學前教育學院英語課程教學成果作品化的實踐與思考[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20,18(01):31-34.
[2]朱家明,向柳.專業認證下學前教育專業第二課堂活動課程化體系制度的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20(08):152-154+159.
[3]朱慧敏.學前教育英語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研究[J].智庫時代, 2019(04):180+187.
[4]李賀.卓越視角下學前英語教育的師資培育方式創新[J].智庫時代,2019(15):178-179.
[5]胡文靜,張文雪.幼師高專院校學前英語課程教學實踐改革策略[J].智庫時代,2019(15):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