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飛 董建平 王冬 博金鳳 路亮亮
摘 要:在農村小學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法,更利于學生們抽象思維的活躍、認知水平的提升,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在和諧互動關系的支持下,各項教學工作都能走向更大的成功。農村小學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多媒體技術的推廣研究,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發展情況,努力優化教學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特意做了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數學課堂及美術課堂多媒體教學的價值分析。
關鍵詞:農村小學;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運用分析;研究
引言
農村小學課堂教學模式單一而固化,教師為了完成教學指導任務,始終沿用“灌輸指導”辦法安排形式簡單的課堂活動,根本不符合小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甚至阻礙他們抽象思維的活躍,使其衍生出了嚴重的抵觸情緒,學科成績進步空間變得十分有限。為了改善弊端現狀,新課改背景下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作為一線教師,關于農村小學課堂中的多媒體教學簡單闡述了幾點自己的看法,僅供其他教師參考。
1、拓展學生視野,課堂有效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鄉義務教育的差距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農村小學教學資源匱乏的現狀得到了有效改善。多媒體及時走進了小學課堂,成功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后,能夠輕松實現學生們學習興趣的培養,充分吸引他們全部注意力,使教師有序推進教學指導工作,建立起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多媒體教學優勢巨大,方便多種信息的及時獲取,用于拓展小學生的視野范圍、知識深度等更加有效。教師們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不斷優化課堂的教學效果,農村小學生信息化的學習意識越來越強,更容易走上學習能力的創新發展之路[1]。比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作者將桂林的水與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進行比較,突出桂林水的靜;同時又將桂林的山與峰巒雄偉的泰山和紅葉似火的香山進行比較,突出桂林山的奇。然而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他們可能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沒有機會游覽泰山和香山,也沒有觀賞過大海和西湖。因此他們無法切身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很難理解文章所蘊涵的情感。這就給教學工作帶來了難題,給教師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此時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就凸顯出來。在講授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香山、泰山等名勝古跡的短視頻,配合幾張桂林山水的圖片,向學生講授相關知識。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對課文中的景點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他們還開闊了自身視野,擴充了知識容量,即可輕松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2、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
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合理地創設問題情境,設置適當的問題懸念,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不斷進行探索活動,刺激學生在知識和情感兩條主線的相互作用下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知識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內化。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創設問題情景也正好滿足了學生這一需求,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探索,只有主動探索,才會有積極學習。多媒體課件就能很好地使上述理論變成現實[2]。比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多媒體課件演示: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一只猴子坐在一輛正方形車輪的車子上,在音樂的伴奏下狼狽地往前行進。同學們看到猴子被顛得一上一下。樂得哈哈大笑,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開始,學生在問“為什么”的同時思維進發出火花。學生展開想象:有的想把車輪改成三角形試試,有的想把車輪換成橢圓形的看看效果,這便是孩子們心中久存的疑惑:大街上飛馳的汽車,車輪為什么一定要是圓的呢各種形狀的車輪豈不是能讓世界顯得五彩繽紛。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論證學生的想法:車輪換成橢圓形的。可憐的猴子仍被顛得七上八下。在“怎么辦”的情境中,學生的思維開始深入。通過討論交流,學生得出:因為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長度相等。車輪做成圓形的,在滾動時車軸到地面的距離始終不變。這樣車子在前進時就會保持平穩,所以車輪要做成圓的。悅耳的音樂響起,小猴子愉快的表情映射出學生快樂的心情。多媒體創設的問題情境,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直觀形象地呈現在眼前,不僅能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讓學生變我不會學為我會學。
3、教學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熱情
將多媒體技術引入美術課堂,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而不是讓學生產生“今天又是電腦給我們上了一課”的想法。為此,建議教師在課堂中盡量將傳統教學手段(如板書、課堂提問、課堂練習等)與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相結合,將多媒體僅僅看作一項輔助技術,而不是“救命稻草”。要有選擇性地決定哪些課程環節需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對于一些課程互動性強、學生主體性強的課程或課程環節,教師可選擇不用或少用多媒體。
4、注重因材施教,實現卓越課堂
利用計算機來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任務量的訓練,成功構建卓越課堂,更利于所有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進而實現快樂成長[3]。比如,教學《形的重復》一課時,學生可在網絡中查尋基本圖形,然后利用畫圖中的復制、剪切、粘貼等命令,很輕松、簡練地設計出自己喜歡的重復構成圖形,并可以自由換取顏色,甚至可以利用繪圖工具使基本圖形任意旋轉角度,學生很快看到自己設計的作品,紛紛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結束語
總之,多媒體在農村小學課堂中實現有效運用,不僅能夠增加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還可拓展他們的視野范圍、知識深度,更有利于和諧師生互動關系的構建,使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互動問題、合作問題、資源分享問題等得到更好地解決,真正揭開當代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農村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王明明,李春華.多媒體技術對農村小學課堂教學的影響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85-86.
[2]肖睿.試論農村小學語文課堂多媒體教學法的有效實施[J].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10)197-198.
[3]韓鳳梅.小學美術課堂中多媒體的應用價值[J].考試周刊,2019(0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