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健


【摘要】 目的 淺析針對結直腸癌患者采取糞便檢驗聯合腫瘤標志物檢查的臨床診斷意義。方法 選取本院結直腸癌患者52例作為研究組, 再納入同期于本院行健康檢查的健康者47例作為參照組。均給予糞便檢驗聯合腫瘤標志物檢查, 對比兩組腫瘤標志物檢查及糞便檢查結果, 并分析診斷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結果 研究組血便、黏液便、痢疾樣膿血便的檢出率75.00%、59.62%、34.62%高于參照組的8.51%、2.13%、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含量(15.27±10.28)、(38.28±17.82)μg/L高于參照組的(2.73±1.27)、(18.27±9.63)μg/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糞便檢驗聯合腫瘤標志物檢驗的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分別為91.92%、91.49%、92.31%, 高于糞便檢驗的56.57%、55.32%、57.69%及腫瘤標志物檢驗的76.77%、76.60%、76.92%, 腫瘤標志物檢驗的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均高于糞便檢驗,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糞便與腫瘤標志物對結直腸癌診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且糞便檢查聯合腫瘤標志物檢查能有效提升診斷準確度, 特異性、敏感性較高。
【關鍵詞】 糞便檢驗;腫瘤標志物;結直腸癌;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22
結直腸癌是消化內科較為多見的惡性腫瘤, 其與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1]。同時其也屬于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 據數據顯示[2], 每年新增病例高達100萬, 每年死于結直腸癌的患者高達50萬, 對人們的生命健康、生活質量構成極大的威脅。結直腸患者早期無特異性癥狀, 隨著患者癌腫的不斷增大, 逐漸出現腹瀉、便秘交替、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臨床表現。為降低結直腸癌死亡率, 早發現、早診斷、早防治是防治的關鍵環節。結直腸癌主要診斷方式包含[3]:糞便檢查、影像學、直腸指征、腫瘤標志物、結腸鏡檢查等。本文就結直腸癌患者采取糞便檢驗聯合腫瘤標志物檢查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 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診的結直腸癌患者52例作為研究組, 再納入同期于本院行健康檢查的健康者47例作為參照組。其中研究組男27例, 女25例;年齡42~72歲, 平均年齡(62.28±3.99)歲。參照組男24例, 女23例;年齡41~72歲, 平均年齡(61.94±4.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研究組患者均符合結直腸癌病理學診斷標準[4];②患者臨床檢查資料完整;③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胃潰瘍、肝硬化、結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患者;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③患者臨床檢查資料缺失;④患者精神疾病、認知障礙。
1. 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給予糞便檢驗與腫瘤標志物檢查。糞便檢驗:使用麗拓生物糞便分析處理系統(LTS-E100)及其配套隱血檢測試劑盒, 各項操作均嚴格遵守說明書標準步驟開展。結直腸癌患者收集2份糞便標本, 健康體檢者收集1份。陽性標準為:①同一份糞便標本, 2次檢驗陽性結果不一致;②同患者2分糞便標本檢查陽性結果不一致。腫瘤標志物檢驗:檢測血清中CEA、CA199含量。使用ADVIA Centaur XP全自動免疫分析儀(西門子)及配套試劑進行檢查, 抽取兩組研究對象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 進行離心處理3000 r/min, 離心10 min, 選取上層血清。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腫瘤標志物檢查(CEA、CA199含量)及糞便檢查(血便、黏液便、痢疾樣膿血便)結果, 并分析診斷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敏感性=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性=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準確性=(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5]。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糞便檢查結果比較 研究組血便、黏液便、痢疾樣膿血便的檢出率75.00%、59.62%、34.62%高于參照組的8.51%、2.13%、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腫瘤標志物檢查結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CEA、CA199含量(15.27±10.28)、(38.28±17.82)μg/L高于參照組的(2.73±1.27)、(18.27±9.63)μg/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比較 糞便檢驗聯合腫瘤標志物檢驗的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分別為91.92%、91.49%、92.31%, 高于糞便檢驗的56.57%、55.32%、57.69%及腫瘤標志物檢驗的76.77%、76.60%、76.92%, 腫瘤標志物檢驗的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均高于糞便檢驗,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4, 表5, 表6。
3 討論
結直腸癌是世界范圍內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 該疾病病情發展迅速, 具有較高的死亡率[6]。目前臨床針對該病的診斷方式包含影像學檢驗、病理學檢驗及血清生化檢驗。病理學檢驗是臨床診斷的“金標準”, 但該方式屬于侵入性檢查方法, 患者需承受較大的痛苦。影像學檢驗的診斷準確性較差, 存在誤診、漏診的狀況;血生化檢驗是目前臨床較為多見的檢查方式。針對結直腸癌患者開展有效的診斷方式極為重要, 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早期干預, 降低死亡率, 本文就糞便檢驗聯合腫瘤標志物檢驗進行分析。
本文結果顯示, 研究組患者糞便檢查與腫瘤標志物檢查結果與參照組相比,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糞便檢查通過對糞便內過氧化物酶活性實施診斷, 例如對人體血紅蛋白中亞鐵血紅素實施檢測, 該方式的標本采集簡便, 屬于無創檢查, 同時該檢查方式價格低廉, 患者的接受度較高[7]。但該檢查方式往往需人工操作, 極易受到操作者主觀的影響, 此外, 血便、黏液便、膿血便等屬于描述性指標, 易受到受試者采樣方式的影響, 極易出現假陽性的狀況, 單一檢測的準確性不高, 難以成為單獨檢測方式。
目前臨床應用的腫瘤抗原均屬于非特異性腫瘤相關抗原, 不同的腫瘤標志物可能出現于不同類型的腫瘤細胞, 同時一種腫瘤也可能出現2種或以上的腫瘤標志物。單一腫瘤標志物檢查存在敏感性、特異性的矛盾, 聯合檢驗受到關注。臨床針對結直腸癌的腫瘤標志物種類較為繁多, 若檢驗所有標志物, 存在浪費資源的狀況, 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經濟負擔, 臨床使用較多的為CEA、CA199[8]。
CEA是一種富含多糖的蛋白復合物, 其在胃腸道等正常組織中均有所表達, 并在消化道中分泌, 在胎兒組織及惡性腫瘤組織中表達較高。CEA初次被認為是腸癌的特異性抗原, 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 結直腸癌細胞處于紊亂時, 其分泌的CEA會進入血液, 造成血清CEA水平提升。CA199是一種腺癌細胞產生的標志物, 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大腸腺癌細胞系和免疫鼠雜交瘤產物中分離得到其特異性抗體, 臨床常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診斷, 也可應用于結直腸癌的診斷。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糞便檢驗聯合腫瘤標志物檢驗的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高于單一糞便檢驗及腫瘤標志物檢驗,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證實聯合檢測可以提高結直腸癌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與準確性, 是篩查結直腸癌的一種簡便、高效的檢測方法。
總之, 糞便檢驗與腫瘤標志物檢驗對結直腸癌診斷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兩種方式聯合診斷能有效的提升檢驗敏感性、特異性, 有效的提升準確性, 能為臨床醫師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同時, 糞便檢驗聯合腫瘤標志物檢驗的檢查方式簡便, 可應用于結直腸癌的篩查, 患者接受度高, 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阮進蘭. 檢驗糞便及腫瘤標志物在結直腸癌診治中的價值.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20, 7(22):129.
[2] 王洋, 王翠芳. 糞便隱血與腫瘤標志物聯合檢驗對結直腸癌的診斷研究.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0, 14(6):56-58.
[3] 鐘磊, 謝海燕, 肖作淼, 等. 腫瘤標志物及糞便聯合檢驗在結、直腸癌診治中的應用價值.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19, 8(2):144-145.
[4] 何志浩, 楊月星. 糞便隱血與腫瘤標志物聯合檢驗對結直腸癌的診斷價值. 中國實用醫刊, 2019, 46(15):44-46.
[5] 張志偉. 糞便隱血及腫瘤標志物聯合檢驗在診斷結直腸癌中的臨床價值分析. 中外醫療, 2019, 38(7):187-189.
[6] 劉文旺, 陳靜. 分析聯合檢驗糞便及血清腫瘤標志物在結、直腸癌中的診斷價值.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8, 18(56):133.
[7] 張乃丹. 結、直腸癌患者糞便檢驗及血清CEA、CA199、CA242、CA724、TPA等5項腫瘤標志物的水平變化意義.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16(10):11-12.
[8] 陳偉, 李明明, 姚厚山, 等. 腫瘤標志物和炎性指標對結直腸癌診斷和化療不良反應預測的臨床價值. 腫瘤, 2018, 38(11):1038-1047.
[收稿日期: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