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萍
摘 要:課堂教學是一個有諸多因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缺一不可,對課改實踐的現狀作出冷靜的反思,理性地審視當前教學行為的目的性和實效性。本文對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回歸語文陣地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語文閱讀;學生主體;回歸本色
引 言
課改提升了語文教育的質量,有效地推動了廣大師生的迅速成長,但也出現了“熱鬧”課堂等現象,令我們困惑和迷惘。因而回歸本色語文的呼聲日高。真正的回歸是科學理性的反思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開始了課改,不少理念、教學形式脫穎而出,語文課堂也隨之煥然一新,教學手段多樣,師生互助增加,無論小學語文課堂注入了什么樣的理念,改變成怎么樣的教學模式,其本色教學是不可變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課堂上要務實,高效,探索。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中獲得進步。
一、小學語文課改中的問題
1.盲目追求氛圍。教學氛圍是課堂教學的“調味劑”,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只有課堂氛圍活躍了,學生才能積極探究、主動學習。然而我們要正確理解氛圍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的作用。氛圍是為教學做準備的,其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獨立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然而,有些教師錯誤地理解為“只有熱鬧的課堂才是成功的課堂。”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支配下,教師為了嘩眾取寵,運用信息技術、表演等手段,激活教學氛圍,特別是在一些觀摩課、公開課中,人們總是在為熱烈的氣氛、活躍的場面而大加贊賞,認為這就是“好課”。特別是在討論的環節,貌似學生討論的越激烈就越能證明學生學得好、學得透。實則不然,課堂教學中,必要的“沉默”還是需要的,我們有時候需要學生在沉默中思考、在沉默中沉淀、在沉默中升華。”
2.沒有限度的表揚。新課改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特的想法。倡導多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但個別教師卻曲解“表揚”,在教學中毫無限度地表揚,無論對錯,一律表揚。失去表揚的真正作用,甚至“過度表揚”。如對于上課睡覺的學生,教師習慣用提問的方式引起其注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但有教師在提問后,睡覺的學生竟然回答對答案了,于是該教師這樣表揚學生:“你真厲害,睡覺還能回答對。比一些不睡覺卻不會的學生強多了。”聽了教師的表揚,該生一臉自豪。在我看來,這個學生以后還會睡覺,因為睡覺回答對問題就可以證明自己“很聰明”。不僅如此,還會有更多的學生上課睡覺,因為教師的“過度表揚”助長睡覺的風氣。由此可見,沒有原則、沒有限度地表揚不僅收不到預設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因此,表揚與批評一樣,一定要有針對性,要恰如其分。有時候,教師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就可勝過千言萬語,只要教師根據不同的場合,采取恰當的表揚手段,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創設教學情境,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
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創建語文高效務實課堂。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我們要創設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敢思、敢想、敢于表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主動地轉化角色,引導學生自覺、積極的學習知識,思考問題,充分發表見解和想法,注重語文課堂教學的個性化培養。語文課堂教學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廣大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確立新的語文教學價值觀——尊重差異,弘揚個性,多元解讀,給學生搭建一個能充分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平臺,讓他們在課堂上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要求我們不能照本宣科,拿一把尺子來衡量同學們的回答,更不能用我們成人的思維來評判孩子們的對與錯。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一樣,所以就應該鼓勵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
三、以讀代講,培養學生的情感
小學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對學生心靈的震憾的影響是很有力度的,也是深遠的,這是因為小學語文本身含蘊的理念和情感,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會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小學語文學科要達到像大綱中要求的那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諸方面的任務在很大程度上是憑借閱讀教學中一篇篇的課文進行的,正所謂“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讓學生通過朗讀實現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積累詞語,訓練語感的有效手段。小學生處于記憶的黃金時期,就閱讀教學來說,適合采用朗讀、誦讀以及背誦等方式,這也是這一學段需掌握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要求。讓學生除 “會”朗讀外,還要求學生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的朗讀方法來貫穿整個教學,只有讓孩子們讀,反復的讀,把讀作為理解與感悟的手段,通過讀,去解決閱讀課上的幾乎所有的問題。唯有多讀,才能理解,才能運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范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如教學《紅樹林》一課可以采用了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全面理解,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就可以采取范讀、領讀、輪讀、默讀讀等強化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章所表達思想感情,作者對紅樹林的贊美之情。
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對語言的理解和揣摩,更要注重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理應重視語言運用的訓練,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要增強運用語言的意識,承擔起提高語言能力的重任。最終使學生學以致用,能說會道,能寫善文,發展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學生的思維進駐課堂,讓學生的的閱讀過程充滿思辨的味道,使閱讀教學從言語積累向言語思維轉化。
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自己敏銳的觀察力,時刻捕捉學生的心理動態,結合教材特點,緊扣課堂脈搏,隨機應變,恰當及時地抓住激發學生想象的契機,用有效的點播、引導,讓學生的想象力飛揚起來。
1、圖文結合,啟發想象。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首先應當投起所好,小學生對于文字不太敏感,所以教師應當利用圖片進行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圖片是最直觀的,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準備好文章所需要的圖片,最好是色彩鮮明的,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的圖片,這樣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2、利用留白,激發想象。留白是指文章中作者沒有表達情感的部分或是不指出故事的結局,所留下來的空白,這樣的留白是為了學生的自我發揮,讓學生自己想象接下來的內容,促進學生的想象力,學生通過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發揮想象力對留白的部分進行補充。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就要做到巧妙利用留白,使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有諸多因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缺一不可,對課改實踐的現狀作出冷靜的反思,理性地審視當前教學行為的目的性和實效性。本色語文教學追求教學實踐回歸到語文學科自己的領地中來,認真按語文教學的獨特規律扎扎實實地講與練,從實處著眼,回到根本中來,放大并突出自己的學科屬性,提高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 慕紹艷.淺談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8(25).
[2] 張春華.返璞歸真:打造小學語文簡約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