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璇
摘 要:微課是一種隨著信息化技術而興起的新教學形式,作為現代化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技術改革,微課比于傳統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強化了教學效果。對于小學語文識字類課程來說,微課便于以可視化技術展現漢字基礎知識內容和各類教學資源,提高小學生們對知識的吸納和理解效率,本文重在研究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微課資源設計及應用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類課程;微課資源
引言: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主要表現在提升學生識字能力,充分掌握語言工具。在信息化技術產生之前,小學語文教學流行填鴨式教學法,常見的是通過漢字反復讀寫練習,強化機械記憶,其優勢在于記憶深刻、條件反射及喚醒率高,但教學時間占比較長,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微課教學在海量教學資源的支持下,識字類課程的教學針對性更強,教學資源易得,簡化了大量冗余的教學環節,改變傳統識字教學中導學時間過長的弊端,提高了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1微課教學的概念和教學意義
1.1微課教學的概念
微課教學針對的是更加細化、更加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在推行新課標過程中積累的客觀經驗,其主要內容是教師針對明確、可達到、充分分解的教學目標,對學生們相應地設計和開展教學內容,以便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微課教學常常針對某個與教學目標直接關聯的問題或者知識點所開展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學情掌握能力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
1.2微課的教學意義
微課包括的不僅僅是教師對于學生們學習規律的總結,更是教學目標的合理設定,學生們之間的互相活動設計以及課后作業的實施評價,也是微課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微課主要是借用網絡技術的便利性,來將教師們的教學過程更加直觀的展現在學生們面前,與此同時,合理的微課設計也能夠幫助學生們獲得更加明顯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升,讓學生們將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更加充分的整合在一起,讓整個課堂變的更加富有趣味性,將各種教學資源以數字化的形式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
2小學語文識字類微課教學設計重點
2.1“微”
微課教學的“微”體現在單個知識點或單字教學內容的減時增效,使課堂教學時間更加容易規劃、降低連續性、更加精細化[1]。在微課教學中,教師能夠把握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特征,使學生們在課堂各階段,得到思維集中和間歇性調整的空間,保證隨著教學過程中,真對學生們的心理狀態安排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在最短時間內充分被學生們消化吸收。
2.2把握趣味性原則
小學生識字過程比較分枯燥,趣味性教學能夠在教學開展階段起到引發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和注意力的作用,拉長單個知識點教學的心理厭煩周期。教師應在導入微課視頻教學過程中,迅速激趣,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識字教學的教學過程,趣味性教學內容應深度關聯教學目標,結合教學語言,融入教學方法,形成有效激趣[2]。
2.3揭示教學規律
識字類微課針對的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通過碎片化的微課資源,小學生們對于微課教學資源傳遞的教學內容熟悉程度與日俱增,這些微課資源中含有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學生們在接受教學的同時,發現、熟悉識字規律,教師從旁加以引導,學生們會自然掌握微課教學規律,使具有獨立性的微課資源得到充分整合,迎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3識字類微課資源的教學實施
3.1運用微課資源強化趣味性
缺乏趣味性的教學會制約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識字類微課資源應該添加趣味性教學內容與設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應了解學生個性發展特點及學情,明確課堂重點教學目標,提取漢字后通過音、形、義進行微課資源的趣味性導入,采用小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或添加圖片,或錄入音頻等,提高學生們的生字掌握水平[3]。
例如“尖”字,這個字的所反映的“形”是上小下大,字形特點非常鮮明形象,利用微課資源能夠以更加通俗的形象展示出“尖”字的象形意義,使學生迅速掌握生字讀音與形體基礎上,發現漢字“會意字”的表現手法,最終獲得對漢字更深一層的認識。
3.2 提高小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發揮微課教學的教學效果,微課資源更多提倡教師發揮引導作用,樹立小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使小學生在學習微課過程中發現、探索、溝通、交流,從而順應教學規律,當堂提高小學生認知水平。
例如在微課教學過程中,根據生字意義而教學一種簡單歸類方法,例如偏旁、部首歸類法,使學生對已有知識、已習漢字有一個系統性的認識,從而萌生一種總結性欲望。例如挑選“水”字旁的漢字,對學生們進行設問,它們是怎樣與水產生關聯的?那么“火”字旁的漢字是怎樣與火建立關聯的?通過這種帶有教學規律的科學訓練,使學生形成通過總結規律獲取新知識的習慣和能力。
3.3優化教學方法
微課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有多環節、多重點、多目的性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的余地也豐富起來,根據微課資源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在教學實踐中,又常常結合小學生學習的一般規律進行教學方法選擇,結合教學內容,促進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體系的建立。例如學習“蛇”字,教師通過微課資源播放甲骨文“蛇”字,然后再通過金文、篆字的變遷,與蛇的圖片相互結合,讓學生了解這個字從繁體字演變到近體字的歷史過程,蟲字旁是如何演化而成的,如何與蛇建立聯系的,為學生講述系統的漢字故事。
結語:在小學語文識字類微課教學中,教師應給微課教學資源注入趣味性,注意賦予微課資源以生命活力,引導教學目標與微課資源的系統融合。使識字類微課教學從“授人以魚”,進化到“授人以漁”,使學生們發現識字類課程的規律與樂趣,更好更快地學習生字。
參考文獻
[1]鐘聲濤.探討小學語文微課設計及應用[J].新課程·上旬,2018(3):107.
[2]李秋白.小議微課在小學語文科學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6):240.
[3]蘭金美.初探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施及做法[J].讀與寫,2018(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