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基本實踐能力和思維習慣的黃金時期,小學教育在學生的意識與技能啟蒙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對這一階段學生進行素質的優化是核心素養培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國家在新時期對小學教育發展的期待和主要方向。而數學作為鍛煉學生基礎邏輯思維和操作能力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教學體系中所占的比重也十分突出,應當作為學校和教學主體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在小學數學課堂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和價值。筆者將在下文以小學數學課堂為切入點,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來重點對提問的有效性進行探究,并提出相應的實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分析
引言:
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數學課堂開發的本質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讓學生以科學辯證的思維靈活運用各方面的理論知識,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并在探究的基礎上摸索出靈活多樣的解題途徑,將理論知識同實踐生活緊密相連。而課堂提問自始至終都是調動學生思維的有力工具,在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堂改革過程中中,教師應當更加高度地重視和關注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以有效性為基礎,嘗試探索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提問方法。
一、堅持問題設置的科學導向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思維性兼具的學科,因此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當以科學和辯證為主,要從客觀角度分析問題的邏輯關系,并同自身的知識串聯起來。對此,教師應當始終堅持問題設置的科學導向。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重點把握那些具有迷惑性和混淆性的知識,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區分和辨別,以此來總結出更加明確的解題思路。例如在《四邊形》這一章節的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到像長方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四邊形,它們都具有四條邊的共同特點,并且也都具備四邊形的基本特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它們的辨別就有可能出現混淆。而教師就應當在此基礎上,分別總結出不同四邊形的主要特征,對學生進行提問,例如,教師可以問學生“正方形的四條邊是一樣長的嗎?”,“菱形的四條邊是一樣長的嗎?”,“那么既然這兩個四邊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為什么名字不一樣呢?”,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就兩個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比較,并總結出它們的相似性和相異性。這種辯證的提問模式,可以讓學生集中觀察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而以科學的角度對其特征加以總結,并對不同進行比較。
二、堅持問題形式的多樣設計
課堂提問在小學階段的應用已經取得了一定的規模,并且也經過了一定時期的發展,在問題形式的設計上已然形成了較為統一的框架。盡管這種固定的模式可以讓教師直接就課堂內容進行套用,但久而久之也難免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單一的提問方法并不能長時間適用于學生的個體發展。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對問題形式的創新和開發,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調動學生的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去深度挖掘課堂內容的層次,做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這一章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加,減,乘,除這四種不同的運算法則,對學生進行提問。就加法和減法來看,教師可以設置“小兔子的媽媽一共買了20根蘿卜,小兔子早上吃了2根,中午吃了3根,晚上吃了5根,請問今天還剩下多少根蘿卜呢?”,在這種情境問題的引導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做出20-(2+3+5)這種等式。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反向思維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以多樣的角度去思考所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較為全面的審題意識。
三、堅持問題內容的趣味性表達
筆者在上文中已經提到過,數學知識具有明顯的邏輯性特點,其理論概念具有相當的抽象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沒有塑造較為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那么學生在長時間接觸抽象知識之后,也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并且也不能真正理解抽象知識的內涵和本質。對此,教師應當堅持問題內容的趣味性表達,借助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以播放視頻或者是圖畫的形式,讓學生的感官受到更加直接的刺激。同時,教師也應當選擇貼近學生年齡的趣味性視頻,要分析學生的趣味導向,以動畫形式為主,并將問題的內容滲透到其中。除此之外,教師也應當讓學生進行實踐討論,將課本中所設置的場景進行演示,讓學生分成特定的小組,通過自身的實踐進行解答。例如在現有的教材中,都會在單元結束之后設置《數學樂園》或者是《數學廣角》這種模塊,教師應當有效利用這些情境化的素材。
四、堅持問題的雙向探討
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也應當從傳統的課堂模式中脫離出來,要改變傳統以自身為本位的守舊思想,堅持以學生的中心地位為導向。教師不僅僅要做問題的設置者,同樣也要做問題的接受者。如果教師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知識點有了新的質疑和探討,那么教師就應當積極鼓勵學生發言,不應當扼殺學生的積極性。無論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是否正確,教師都應當對其進行聆聽,并且要在聽取的基礎上,將問題同相關的知識點進行串聯,促進學生進行新一輪的思考和探索。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層次,為其設置不同的問題,這樣可以形成良性的師生互動模式,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提問的環境下,開展平等且友好的交流。而學生在地位被尊重的基礎上,也會提高對自身的自信,從而更加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任務。
五、結語
綜上所述,堅持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發展是小學是小學核心素養培育的必然趨勢,也是教學發展到新時期所面臨的確然選擇。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始終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并為其設置不同的問題。此外,教師也要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持續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讓學生消除自身的膽怯心理,勇敢發表自身的看法和觀點。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發展是長期的過程,教師應該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參考文獻:
[1] 魏慶莉.巧用課堂提問培養新時代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淺談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19-120.
[2] 馬祖學.提問有效 課堂高效——核心素養理念下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8):140-141.
[3] 黃建春.淺析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中進行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145.
[4] 申萬澤.小學數學課堂加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10):86.
作者簡介:王民麗(1990.02-),女,漢族,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南麻街道辦人,本科學歷,小學數學(研究方向),二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