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波
摘要:“一帶一路”倡導提出,江西外貿新業態發展良好,推動跨境電商行業蓬勃發展。本文針對基于外貿新業態背景下江西省跨境電商發展現狀,結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加強跨境電商配套設施建設、塑造品牌影響力、“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等角度探析江西跨境電商發展途徑。
關鍵詞:跨境電商;產業集群;產教融合
一、江西省外貿新業態發展現狀
(一)江西省外貿新常態發展情況
2019年江西實現跨境貿易快速發展,主要依靠本地優勢支柱產業,打造新型外貿出口龍頭城市,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得到全面發展。
同年,江西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511.9億元,增速位居全國前列,比上年同期增長11.1%。其中,出口額2496.5億元,同比增長12.3%;進口額1015.5億元,同比增長8.2%。從貿易方式來看,一般貿易出口2010.1億元,增長3.6%;加工貿易出口460.5億元,增長76.1%。從出口商品來看,機電產品出口1264.4億元,增長36.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709.3億元,增長98.7%。從國別(地區)來看,對東盟出口487.8億元,位列第一位,增長20.7%;對歐盟出口406.4億元,位列第二位,增長32.4%,對美國出口356.1億元,位列第三位,下降3.7%;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903.5億元,增長15.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8%。
(二)江西發展跨境電商特有優勢分析
在“一帶一路”倡導及建設背景下,江西省外貿企業抓住發展機遇,主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中,取得積極進展,成為拉動江西外貿發展的新動力。據相關權威數據統計,2019年,江西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1028.1億元人民幣,比2018年增幅14.2個百分比。其中,出口額903.5億元,增幅15.1個百分比;進口額124.6億元,增幅8.4個百分比。
1. 加強“一帶一路”合作。去年,我國海關總署對外簽署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檢驗檢疫合作文件高達89份,主要內容覆蓋多個領域,如:知識產權保護、海關行政互助、食品農產品檢疫準入、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等。江西南昌海關充分發揮本質工作,專研沿線國家海關標準及規則,對接“一帶一路”,幫助江西省本土企業“走出去”。
2. 打通“一帶一路”通道。江西省有著發展跨境電商獨特的支撐環境,它地理交通位置優勢明顯,處于中東部及“一帶一路”重要的節點。南昌海關加強與國內海關通關協作,開通了經滿洲里、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廣西憑祥等5條陸路進出境通道及贛歐班列,贛歐班列常年穩定雙向對開553列,其中出口440列、進口113列。隨著南昌、九江、贛州等地市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勢必將形成江西省發展跨境電商新優勢。
3. 拓展“一帶一路”市場。2019年,江西省與233個國家(地區)有跨境貿易往來,跨境貿易輻射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進出口增長達14.2%,占全省進出口貿易總值的29.3%,同比增幅0.8個百分點。
二、江西省發展跨境電商面臨的問題
(一)跨境園區配套建設較弱
目前,江西省分別在九江、共青城、贛州、南昌、南康、井岡山等地建成多個跨境電商園區,但跨境電商園區配套設施、服務能力弱。江西省跨境園區產業集群較弱,跨境電商產業集群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雖然園區設立融資政策、平臺、方式,但大多數都處于有名無實的狀態,企業未獲得有效便捷的園區金融服務,故而企業普遍存在融資貴、融資難等問題;第二,跨境電商平臺、跨境電商自營型平臺仍沒有普及和推廣。第三,園區物流設施建設極度滯后,現有的物流功能只能局限于商品的轉運,普遍缺乏倉儲、運輸等綜合性的物流中心。沿海發達省份跨境物流配送時間快、成本低,江西省跨境物流配送時間至少二周及以上,且跨境物流成本極高,嚴重制約了江西省跨境B2C的發展;第四,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獎勵方面,應將人才引進、住房、融資、稅收、補貼、教育等方面內容進行綜合考慮,打破單一的扶持政策。
(二)品牌效益不佳
江西省跨境電商企業多為中小型,出口產品主要為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等,擁有自主商標較少,缺乏產品核心競爭力。“made in China”曾幾何時一度成為低質廉價的代名詞,江西省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時,仍然以價格戰為主,缺乏品牌塑造規劃意識,品牌影響度不高、市場認可度不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弱。
(三)跨境電商人才資源匱乏
跨境電商人才匱乏是制約江西省跨境電商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一是跨境電商對理論、實踐、創新能力要求高,特別是高校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有一定的脫節,很難適應復雜多變的跨境電商實訓用人需求;二是跨境市場需求和國家跨境電商紅利政策,推動江西省內跨境電商企業不斷涌現;三是傳統外貿企業或國內電商企業向跨境電商轉型,對跨境人才需求旺盛。跨境人才供給不足,已嚴重制約江西省跨境電商發展。
三、促進江西省跨境電商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跨境電商配套設施建設
1.加強跨境園區綜合性扶持,促進跨境電商發展。一是在創建初期內免征各項稅費;二是鼓勵創建國家級、省級示范基地, 提高跨境園區配套服務質量;三是提高租金補貼;四是對跨境拔尖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照顧性政策;五是提高園區融資運作服務能力。五是鼓勵各縣(區)依托各地產業集群,規劃建設特色跨境電商園區,培育本地跨境電商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產業。
2.加強跨境電商物流建設
江西省應以本地特色產業集群為基礎,打通產業供應鏈,擴大海外倉建設,降低跨境物流成本,提高跨境物流效率,為江西省跨境電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塑造品牌影響力
塑造自主品牌既可提升企業獨特的品牌文化和內涵、附加價值,又可提高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實力。江西省產業群雖然較多,但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場認可度不高,加強江西省跨境電商產業品牌建設是推動江西省跨境電商產品走出去的最佳選擇。
(三)“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發揮跨境電商企業主體作用,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跨境電商運營人員的職業、技能素養直接決定著跨境電商企業經濟效益。企業有責任、有義務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加快推進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變革,使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相符,同時也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 韓雪,楊承光. “一帶一路”背景下出口型跨境電商發展策略研究——以珠海市為例[J].品牌研究2019(09):46-47.
[2] 葛丹,吳黎. 新形勢下溫州跨境電商產業集聚發展對策研究[J].對策研究 2019(11):125-129.
[3] 徐玉輝,何婷,郭丹. 湖南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32):67-69.
基金項目:
2017年度紹興市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課題:基于智慧校園背景下的高校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有效教學研究(項目編號SXSKG20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