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芳
摘要:朗讀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它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朗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而且能讓他們接觸到更多優秀作品。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朗讀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得到學校、教師的重視,竭力提高朗讀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本文針對小學低段朗讀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中低段;語文朗讀;現狀;教學策略
引言:
在小學中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對世間萬物都有著一顆好奇的心,在這個階段培養他們的朗讀興趣與能力是最佳的,能夠讓其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在各種各樣優秀作品的熏陶下成長,從而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朗讀、閱讀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從中領悟出道理,并能學到知識,做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的營造出朗讀的氛圍。朗讀是一門藝術性的語言,要掌握其中的技巧,才能準確的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小學中低段朗讀教學的現狀
(一)對朗讀的重視程度不夠高
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有部分教師對于朗讀的重視程度仍然沒有提高,認為這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環節,沒有必要浪費課堂時間來開展。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顯然就是,教師沒有意識到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沒有發現其帶給學生的好處,導致學生錯過了培養良好朗讀、閱讀習慣的黃金期。學生得不到科學的指導,在朗讀的過程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得不到解決而產生堆積,讓學生對其失去的期待值。學生因為年齡的關系,也沒有意識到朗讀的作用之處,幾乎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嚴重缺乏了對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即使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朗讀環節,但是呈現出來的效果還是十分差強人意的,所以說重視程度決定了其質量問題。
(二)朗讀的范圍過于狹窄
一般的語文教學課堂都是只有四十分鐘左右,教師不會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朗讀上,也沒有過多的時間來對課外文章進行朗讀,導致了朗讀的范圍被局限于教材之中。朗讀教學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形式化,遇到大段的文字就讓學生集體朗讀,不對內容進行篩選,讓學生接受的朗讀內容變得復雜化,其根本作用沒有得到發揮。在枯燥乏味的教學中,學生逐漸的對朗讀失去了激情,他們渴望教師能帶領自己朗讀更多著名的作品。就算有通過“點名”來展示朗讀課文的機會,教師也是選擇把它留給了成績較好的學生,致使班級的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一般的學生接受朗讀的范圍變得少之又少,視野得不到開闊,語文知識長進的程度十分微小。
二、小學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
大聲朗讀能夠讓學生充分地釋放能量,體驗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大聲朗讀可以讓性格內向、說話小聲的同學變得敢于出聲,跟隨集體大聲朗讀,久而久之,他們的性格會發生一定的改變。因此,教師更加重視朗讀教學的開展,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朗讀。首先,教師可以有效的利用好“課前三分讀”這段時間,讓學生有目的性的朗讀,可以選擇讀一些生字詞、小短文、古詩等。其次,要合理安排好課堂中的朗讀時間,在學習新文章時,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在朗讀中找到與作者共鳴的地方,去總結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積極響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最后一點就是要抓好課下朗讀的機會,比如:開展朗讀比賽、親子朗讀活動、演講比賽等,營造一種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愛上朗讀,并在其中體驗到樂趣、成功。
(二)強化朗讀技巧的訓練
朗讀具有豐富的藝術性,如何才能富有感情的朗讀一篇優美的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朗讀所要掌握的技巧性問題。首先,學生要根據所讀的內容來調控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語調的運用要自然,不要故作姿態、油腔滑調。朗讀技巧具體地說它包括停連、重音、語調、節奏、語速等,常用的停連技巧有以下幾種:第一、揚停強收,用于表達雄壯、自豪、堅定的相關文章。第二、落停緩收,適用于情景交融的文章,突出意味深長的效果。第三、停后緊連,用來表達此時此刻緊張情勢、急遽變化的情形。重音有三種類型:語法重音、情感重音和邏輯重音。例如:三年級下冊第九課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用的就是情感重音,其中第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重音部分就是“獨”與“異”,通過重讀音來表達作者孤獨一人身在他鄉的惆悵之情。語調是指一句話中能夠表達說話人感情和態度的聲音形式,通過快慢、高低、長短、強弱、虛實等各種聲音形式來表現。朗讀中的節奏是十分關鍵的,主要有要輕快型、低沉型、凝重型、舒緩型、緊張型、高亢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根據實際的內容進行選取,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三)健全有效的朗讀評價體系
學生通過自我評判在朗讀的過程中選用了某個技巧后,教師需要對此進行評價,對好的地方進行表揚,把存在錯誤的地方指出來,并對學生給予解決的方法。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驅使其向前進步。如果教師只是形式上的開展朗讀教學,而沒有從根本上來發揮它的價值,那大可不必開展這一個環節來浪費課堂時間。評價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對于小學中低段的學生來說,應該采用鼓勵為主的評價體系,讓他們在鼓勵中改變自我、成長自我。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中低段開展朗讀教學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增強語感。眾所周知,朗讀是具備技巧性的語言表達方式,因此,教師需要合理安排好學生朗讀的時間,加強技巧的訓練,健全有效的朗讀評價體系,努力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瑤.再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2019:1.
[2]徐雯.基于“標準”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指導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2018,27:12-14.
[3]何世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策略[J].學周刊,2019,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