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芳兵
摘要:中國結藝歷史源遠流長,新材料新功能制品大量生產,中國結藝漸漸失去散落在日常中的實用功能,舊日的審美趣味也無法符合于現代生活的美學需求,需要通過設計的力量創新出符合現代生活需求和生活美學的產品。
關鍵詞:中國結;傳統元素;創新設計;生活美學
一、關于中國結
中國結與布藝、刺繡合稱作我國的三大手工藝。中國結融入了佛教“盤長紋”的元素,上下對稱,左右對稱,正反一致,始末相接,編結出雙錢結、紐扣結、琵琶結、團錦結、十字結、吉祥結、萬字結、盤長結、藻井結、雙聯結等千變萬化的形態。中國結到如今依舊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除了它精致獨特造型、古樸深刻的內涵,還要歸功于它別具匠心的美學內涵。
二、中國結藝產品的發展過程研究
繩結在先朝時代的生活中應用領域十分寬廣,最為人熟知的作為衣服上的“扣子”,人們還往往喜在腰際用繩結裝飾,佩掛印鑒,所以流傳下來的漢印都帶有印紐。南北朝梁武帝有“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的詩,絲帶編成回環往復的同心結,用來象征人們相愛中的情愫,有“永結同心”的美好寓意。明清時期,中國結發展到鼎盛,最具代表的應屬清代服飾上的大襟盤扣,盤扣上遺存著人的情感,那是機械、科技永遠無法代替的。除此之外,“結”還應用在傳統配飾中,如荷包、香囊、玉佩、梳子、發簪等,在古代建筑中表現在屋檐、門窗上,在生活用具中表現在桌椅、木箱上。
在現代生活中,中國結運用領域也十分廣泛,多表現在新年之際尋常百姓家的裝飾擺放中,其中壁掛中國結是尋常的裝飾形態。現代飾品是把中國結藝的元素運用的最靈巧的一個領域。2008年奧運會的奧運五環標志, 藍、黑、紅、黃、綠五種色顏色從左到右相互套接,組成五角星,可以說是十足的“中國結” 元素的變形再設計。
三、中國結藝與家居生活產品創新設計研究
從現代設計來看,中國結藝在現代多運用在服裝、首飾等裝飾領域,產品種類單一、形式守舊、功能匱乏。本文將基于以上問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式和探索。
(一)中國結藝在生活需求上的創新思路研究
一件產品當有了特定的為人所需的功能,才能稱作有價值、有意義的產品。將具有懷舊情結的中國結藝形象與現代生活重組,賦予中國結全新的功能含義,不僅可以勾起人們對昔日生活的回憶與懷念,又為現代快節奏生活添加一絲溫情。如MarcelWanders 的代表作 “Knotted Chair 編織椅”。
(二)中國結藝在現代生活美學中的創新思路研究
1.中國結藝呈現方式的創新
產品的主要形式主要是由造型、色彩、材質與裝飾四大因素組成。在中國結藝中,繩結的粗細交替、色彩搭配、繩結的編織手法多樣、甚至把中國結藝的手法體現在其他材料里, 不同的產品定位貫以不同的設計手法,將會給中國結藝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新。如冰島設計師Ragnhei?ur ?sp Sigur?ardóttir設計的名為 Knot Pillows 的抱枕,它應用了傳統中國結的元素,使用者還可以將枕頭根據說明打出“吉祥結”、“八字節”、“釋迦結”等各式各樣的造型,既讓人們了解傳統編結方法,又給現代生活增添樂趣。
2.中國結藝與其他材料搭配融合
單一材料的運用難免顯得單調乏味,多種材質的混搭帶來更加形式多彩的功能與形式,會給人以清新的感覺。如中國結藝與陶瓷、木質這樣同為溫潤的材料,達到的會是自然協和的效果; 與金屬、木塑料這類現代的堅固的剛毅的材料,一個為暖質感,一個為冷質感,兩者結合勢必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也會互補產生中和效應。如意大利設計師Arya Alfieri設計的“Maya” 座椅。
3.中國結藝在現代技術模式下的創新思路研究
中國結藝發展至今,那些經典的紋樣和編結方式,機器已經達到可以全面代替手工制作的水平,但生產出的產品仍是僵硬的模仿傳統手工式樣,沒有進一步發揮機器時代,科技時代的優勢。手工藝時代,中國結藝透露著先人對待事物古樸造物觀念和巧妙的生活智慧,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但追溯先人造物理念也并不是一味的在造型上模仿;新的科技時代,沒有了技術的限制,中國結藝可以應用計算機技術輔助產品設計探討創新更多中國結編織手法, 在有機形態后進行幾何化,立體化等多種形態的嘗試,創造無限的造型可能性。
四、結論
本文從設計的角度得出三種可實踐的創新設計思路:一是賦予中國結全新的功能含義;二是對中國結藝進行表現方式和材料搭配上的創新。;三是利用科技制造帶有現代工業美和設計內涵的中國結藝產品。面對中國結藝,我們以傳承傳統手工藝的心態去學習傳統編結技法,傳承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審美與設計理念,實現中國結藝的現代轉型和設計創新。
參考文獻:
[1]王麗君.傳統漆器造型對現代產品設計的影響[J] .美術界,2013.
[2]谷禾.中國結[J].月讀,2015.
[3]劉房勇.從傳統編織工藝到現代纖維藝術[J].中國藝術研究院論文,2009.
[4].劉敏.中國結藝術于現代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M].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5].莫家娉.傳統民間藝術元素對現代產品造型設計的啟示[J].美術教育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