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播電視晚會是我國文藝界展示成果的重要平臺,在春節、元旦等節慶期間,不僅中央衛視會舉辦晚會,地方衛視也會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晚會。在新媒體背景下,我國的廣播電視晚會有一定的落后傾向,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改進。因此,本文以廣播電視晚會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中在節目類型、觀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新媒體背景進行了創新途徑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晚會節目;導演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9-00-02
新媒體行業在近年來發展迅速,對于電視、報紙等傳統渠道的傳媒行業來說,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于其有著巨大的沖擊。在這種沖擊下,廣播電視晚會這一傳統項目必須要做出改變,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吸引觀眾。而廣播電視晚會屬于傳統的媒體展示渠道,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廣播電視晚會也在尋求新的出路和更加高質量的創新。通過查閱以往的文章和相關書籍,可以發現對于廣播電視晚會的研究較少,尤其是針對導演的創新研究,因此,本文以導演的視角對于廣播電視晚會的創新進行研究,以期能為我國的新媒體事業和廣播電視晚會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新媒體背景概述
新媒體的出現較早且已具有多年的歷史,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具體的新型行業,與傳統的媒體有著較多不同。新媒體由于具有網絡傳輸的手段,因此信息內容傳播的范圍廣、速度快,且受眾較多,不同于傳統的媒體。新媒體多以電子網絡為傳播媒介,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來進行快速的信息傳播。此外,新媒體中為觀眾提供的服務不僅包括傳統的閱讀、觀看,還有游戲、教育等現代化多方面的服務內容。新媒體背景則是指在新媒體的影響下,人們會使用現代化設備,隨時隨地地查閱瀏覽感興趣的信息和內容,并多為碎片化瀏覽。由于新媒體行業的尖端技術不斷被研究并應用,因此觀眾的生活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很大,這對于傳統的媒體行業造成一定的沖擊。對于觀眾來說,傳統的媒體不再具有吸引力,新媒體依靠多種表現形式的結合,對于觀眾的各項感官進行多層次的吸引。且在新媒體背景下,觀眾既是觀看者,也是獨立的媒體個體,其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能成為下一個媒體報道的內容,具有個人化的傾向。在運用新媒體時,往往會借助移動數據傳輸、電子虛擬模擬畫面、大數據捕捉等技術,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因此,新媒體在未來發展中具有較大的潛力。
二、廣播電視晚會存在的問題
(一)晚會節目類型種類較少
各大電視臺的晚會中現有的節目類型95.3%為歌舞類、小品相聲類、朗誦類,還有3.5%為武術展示類、魔術類,剩下的1.2%才是晚會進行創新添加的其他種類的節目。從整體的占比情況來看,我國各大電視臺的晚會都存在類型種類較少的問題。如湖南電視臺的跨年晚會,其中歌舞類節目占比達到了一半以上,邀請的嘉賓多為歌手,而邀請的演員也會選擇歌舞類節目作為才藝展現的模式,因此節目的種類就顯得較為單一。此外,由于小品相聲類節目的準備過程較為復雜,且大多數在表演時需要專業的人員,因此,對于電視臺來說,需要較高的制作成本和精力,大多數電視臺會選擇降低小品相聲類節目的數量。晚會節目類型種類較少會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從而對于晚會類節目產生厭煩、失望的感覺,造成降低收視率的結果。
(二)電視晚會的時代性不夠強烈
在廣電總局多次下發相關規定和政策后,對于電視晚會的節目內容編排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因此電視晚會許多節目被條例限制,影響了創新性節目的出現。尤其是小品類節目,許多創作沒有結合時代的變化和新形勢背景,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和潮流趨勢。同時,許多導演在設計節目時會參考以往的經驗和舞臺,因此對于晚會的設計沒有較大的創新,不符合時代潮流。在新媒體的發展背景下,晚會節目觀眾的喜好和口味也發生了變化,對于節目的質量要求更高。但是許多晚會節目的時代性不夠強,無法體現深層次的意義,就會失去觀眾的喜愛,也會影響自身的口碑。
(三)觀眾和導演缺乏交流溝通
廣播電視晚會的受眾群體為觀眾,晚會制作的最大目的就是豐富我國人民的娛樂文藝生活,滿足人民不斷上漲的文化需求。但是在實際情況中,許多晚會由導演決定邀請的嘉賓,自行安排節目,對于觀眾的意見不夠重視。而觀眾也缺乏一個暢通直接的渠道將自己的喜好反映給晚會導演。由于二者之間缺乏溝通的平臺和機會,因此,晚會多由導演的個人喜好和審美來進行,有些節目在播出后并不能讓觀眾滿意,無法達到最終的目的。觀眾和導演缺乏交流溝通會影響晚會節目的質量,也會影響觀眾對于晚會的反響。如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希望邀請各自喜歡的明星,但是導演受到個人年齡的限制,對于同年齡段的明星了解較多,會邀請較多自己熟悉的明星,這就會引起其他年齡段觀眾的不滿。
三、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晚會的創新途徑
(一)增強晚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新媒體的一大特點就是開放性,因此在改革傳統的電視節目晚會時就需要結合這一特點來進行。首先,晚會導演可以設置開放性的節目,如節目表演嘉賓與現場觀眾隨機互動,通過贈送禮物、邀請觀眾上臺表演等技巧來增強節目的開放性。其次,在設計舞臺和觀眾的觀賞席位時要盡可能地將二者之間的距離縮小,展示出表演者和觀眾的親密性,增強舞臺的開放性,形成交流式舞臺。最后,還可以將晚會的場外觀眾也加入互動中,運用直播、彈幕的形式,延伸舞臺和觀看的范圍,增強晚會的可觀賞程度和開放程度。此外,晚會也需要一定的包容性。導演在安排節目時,不同類型的節目要穿插安排,增加節目的類型并進行內容創新。
(二)結合現代化技術進行節目創新
在現代化的技術發展過程中,許多晚會的創新可以與高科技結合以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如新媒體技術中的網絡傳輸,晚會在進行時可以將觀眾的評論展現在大屏幕上并對晚會進行直播,在場的觀眾還可以運用網絡投票選取最想看到的節目,以此來將節目的順序安排與觀眾的喜好相匹配。現代化高科技的運用還可以擴展到舞臺層面,如較為先進的3D全息投影技術,能夠進行擬人仿真的投影,在營造舞臺效果和氛圍上有較好的效果,且能夠對觀眾造成視覺沖擊,提高收視率。對于無法到場的嘉賓可以運用投影技術進行模擬,此技術還可以增強節目的趣味性,引起觀眾的好奇心。
(三)培養人才并提高導演的專業素養
由于電視晚會節目的導演人選不僅需要有專業的知識,而且需要一定的組織協調綜合性能力,這樣才能真正辦好一臺晚會。但是目前許多地方電視臺擁有的綜合性導演人才較少,因此在人才方面要進行引進和培養。在高校畢業季,電視臺要抓住機會,招聘編導專業的人才,補充人才儲備。此外,對于現有的導演要進行一定的培訓,讓導演與觀眾多交流溝通,使其對于整個晚會市場觀眾的定位、選擇、偏好有準確的了解,以便于其進行節目的創新。最后,導演也要注意自身的專業素養,高質量、高水準地制作把握節目晚會,以便于提高晚會節目的收視率。
四、結語
新媒體背景下現代晚會節目的制作中,導演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對于節目的創新和水平提高要給予重視,加強觀眾的節目觀感,從而提升整個晚會的觀賞性和吸引性。
參考文獻:
[1]陳曄.大型項目中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創新融合[J].傳播力研究,2020(3).
[2]韓海月.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文藝晚會創新探索[J].科技傳播,2019(14).
[3]廖亮.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晚會導演創新改進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9(10).
收稿日期:2020-3-11
作者簡介:王蒙(1991—),男,遼寧鐵嶺人,導演,本科,主要從事導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