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新媒體的發展帶動了媒體行業的迅速革新,在以互聯網為軸心的新媒體產業中,大量的資本和資源使中國的傳媒行業日益發展壯大,而傳統媒體的作用被弱化,收益在不斷減少,這使得傳統媒體如電視臺,難以較大提高經營效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少收視率和購買力,從而廣告的投入大幅度衰減。革新對傳統電視媒體的生存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在新媒體盛行的當下,不失自身的優勢又能吸收新媒體中值得借鑒的特點,與新媒體兼容并包又能平行發展是當下重要的課題。本文從分析新媒體和傳統電視媒體的現狀入手,詳細闡述了傳統電視媒體面臨的嚴峻挑戰和存在價值,并提出了完善的對策。
關鍵詞:傳統電視媒體;新媒體;運營;發展
中圖分類號:G2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9-00-02
對于新媒體的時代發展追溯,不得不從PC互聯網時代下的門戶時代開始追憶,大量網絡文字和小說使“網絡編輯”這四個字進入大眾的視野,隨即社交、電子商務和游戲慢慢占領中國網民的“沖浪時間”,在社交媒體盛行的時期,微博等內容運營推動了微信公眾號內容運營的興起,同時,移動互聯網在新媒體時代又為民眾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便利,如打車軟件App等,而后直播、短視頻等在資本大量注入后,形成了帶貨狂潮,只要是有能力的博主或者網紅都有強大的變現能力。這一系列的變革體現了新媒體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新媒體土壤滋生萬物的時代,傳統媒體卻在日漸凋零,曾經的報紙、雜志、電視機等被電子產品所取代,慢慢退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舞臺,尤其是傳統電視媒體,收視率與早年間相比一落千丈。
一、新媒體繁榮時代
(一)新媒體的發展壯大
在提倡“更高、更快、更強”的當下,傳播和更新速度是大眾所追逐的重要因素。指尖在屏幕上輕輕一劃,一分鐘之前的新聞已成舊聞,而此刻又出現了更加新鮮的內容,大量的信息包裹著剛剛出爐的熱乎氣息向大眾撲來。多媒體和超文本的傳播方式、互動性極強的傳播理念,使大眾可以在彈幕中、直播連線等端口,和網友、乃至自己的偶像互動,例如在綜藝《我想和你唱》的移動端,手機用戶可通過App和明星共同演唱一首歌。
(二)近年來新媒體發展中遇到的弊端
在“多快好省”的標桿下,新媒體承載的信息量如此之大卻無法同時保證質量,自媒體人越來越多,大家只看到“快”帶來的商業利益,卻忽視了媒體人該承擔的某些責任和義務,實下頻頻發生的事件,例如因自媒體人的不專業導致發出虛假不實新聞,為求流量導致惡性競爭等問題。因此,新媒體為社會帶來了發展和便利的同時,也存在相當大的隱患,這也是其不能代替主流媒體的原因。
二、傳統媒體的現狀
(一)傳統電視媒體日漸凸顯的局限性
傳統電視媒體自誕生以來,宣教和娛樂功能的單一和局限一直伴隨其發展歷程,創新性內容的缺乏和形式的桎梏使得觀眾耐受性差;長年累月的單調內容和固化的創新方式也失去了觀眾對電視節目的期待和要求,從而與新媒體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用戶需求上就已經與時代脫節了。
站在傳統電視從業者的出發點來看,電視人創新及表達自我的空間十分有限,這與新媒體廣闊的舞臺形成了鮮明對比,由于才華和能力施展空間有限,傳統電視媒體收益減少等問題,使得很多傳統電視從業者轉去了新媒體行業。在時不我待的潮流中,行業的選擇往往就是個人的選擇。
(二)傳統電視媒體的同質化、內容老套等問題
傳統電視節目的內容重復、形式重復等,已經令觀眾疲于觀看,無論是演播室美食節目,還是名人訪談等,都出現了選題枯竭、形式老套、內容設計瓶頸等問題,例如傳統演播室訪談節目的后期包裝與小片制作,由于受形式、選題及資金的限制,很難實現真正地“走出去”,很難由話題的表象深入話題的核心,讓觀眾看到話題之外的延伸內容。此類節目,類比新媒體同類節目《曉說》就可以明顯看出,主持人除了在話題上進行深入的講述之外,提及相關歷史、名人、名城,都會通過小片將觀眾帶入那個國度或地區,使觀眾隨著主持人一起去感受故事中真實的人文情懷,還會對話當地的一些特邀嘉賓,用第三人稱和第三視角佐證和充實本期話題的內容。傳統電視媒體的框架突出,但也往往被歷史所束縛,想要真正走出舒適圈,不僅僅是變換形式這么
簡單。
三、傳統媒體如何把握機遇,處理好革新和發展的關系
(一)傳統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
傳統電視媒體如何突破現在的瓶頸,利用好平臺優勢,擇取新媒體的優點轉化成適合傳統電視媒體的運營模式來為自己服務,那么除了分析問題還要逐一解決問題。例如,制作經費和內容品質是相互增長的,這就需要節約化、模塊化的手法,或者數據鏈的方法,用幾個模板套拍不同的內容。
傳統媒體如何把一些形而上的內容用一種全新的手法來詮釋,讓受眾能接受并且感興趣,鐘南山院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鐘南山教授是專業性和學科性非常強的代表,通過網絡和社交媒體的宣傳,他本人逐漸形成了個人IP。未來的傳統電視媒體,也要考慮打造自己的IP,利用自己的平臺整合資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收視基礎(粉絲基礎)。
(二)傳統電視媒體需要去除刻板印象
傳統電視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對政策宣傳和主流價值觀應該起到應有的榜樣和標桿作用,同樣,運用時尚且恰當的網絡熱詞,去掉傳統電視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鴻溝,讓大眾不再用年輕和年長來區分新媒體和傳統電視媒體。
四、相關部門有效的管控
(一)行業整體的規范
由于一些電視臺急于播出節目,出現了一些節目質量上的問題。如內容低俗、庸俗甚至違背社會道德、節目形態雷同、過多過濫的才藝競秀類節目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觀眾的精神生活和藝術審美、社會道德與社會規范的執行,對此相關部門出臺了政策,加以限制。優化后的傳統電視媒體,推出了系列優質精神食糧,在提升受眾知識面的同時,平衡并保持傳統電視媒體應有的高度和態度。
(二)傳統媒體的激勵機制
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離不開制度的革新,如制播分離后,提高了傳統電視媒體員工的個人主觀能動性,適當提出獎勵機制,在選題通過后,按勞給予寬裕的預算支持,內容收視進步后,員工的業務指標也可相應提升,去除不合理的業務量把控,發揮團隊優勢,推動整體的制作潛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站在潮流的風口浪尖上,無論從內容、形式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和不足,傳統電視媒體在借鑒的同時,應同時多維度看待問題,在向其學習的同時,堅持傳統電視媒體的嚴謹、黨的政治導向以及專業規范等優秀特質,淡化傳統電視媒體的固有標簽,同時打開運營思路,接受外界的聲音,運用以及保護好體制內的人才,不斷吸收新鮮血液,使傳統電視媒體行業獲得欣欣向榮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粟欣泉.大眾傳播的道德制約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
[2]MARIANI Guillaume.對中國國家政策(社會),全球媒介消費(媒介)和媒介專業學生新聞理想(受眾)的使用與依賴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09.
[3]沈正賦.新媒體時代電視面臨的生存挑戰與發展機遇[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10).
[4]王虎.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電視與新媒體的整合營銷策略分析[J].聲屏世界,2009(1).
收稿日期:2020-3-7
作者簡介:杜昕(1976—),北京人,初級,本科,主要從事電視媒體的運營與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