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教學活動更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學生通過高校階段的教育更好地適應當下的社會發展形勢。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高校大學生突發事件逐漸增多,對于學生的身心和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造成了影響。因此,深入分析大學生突發事件的原因,并且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能夠更好地維護高校和社會的安全與穩定,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突發事件;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9-0-02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的內外環境發生了變化,不確定因素增多,導致校園突發事件的數量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每一個突發事件都對高校學生和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分析高校突發事件的原因,并且制定有效的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對于保護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維護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保障社會的長治久安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大學生突發事件的表現特征
(一)突發性
青年大學生由于思想認知尚未完全成熟,大多數學生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不夠冷靜理智,對于事件發生的后果沒有深入思考,從而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將一些小矛盾迅速升級,從而演化成無法處理的突發事件。
(二)破壞性
高校發生的群體性事件一般以罷課、靜坐、示威等形式表現。加之學生的激進情緒,如果學校沒有做好管理和引導工作,導致控制力度失當,則有可能加重學生群體與突發事件主體之間的矛盾,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引發更大范圍的恐慌情緒。如果在此過程中被不法分子利用,通過互聯網和新媒體進行傳播,會使得社會輿論在學校、家長、社會中產生連鎖反應,對于學校造成不可預估的后果。
(三)擴散性
當前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催生出了各種新媒體,新媒體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的特點,而互聯網具有隱秘性的特點。高校在發生突發事件之后,通過互聯網不斷傳播,擴散速度和范圍都較大,通過高校學生的不斷發酵,使得突發事件爆發出第二次輿論危機,可以對高校的正常教學工作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
二、高校大學生突發事件的原因
(一)個人因素
當前的大多數學生都是“95后”,且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受自身利益、家庭環境、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使得學生道德素質缺失,在集體觀念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大多數大學生更多的關注自身利益,不具備集體生活的能力,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學生大多心理不夠成熟,導致思想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偏激行為,進而引發突發事件。除此之外,由于大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對于突發事件的處理情緒較為激進,容易起哄鬧事,在群體的煽動下他們看待問題更加片面極端,最終釀成突發事件,對于社會和學校造成較大的影響。
(二)社會因素
當前我國社會發展不斷加快,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經濟發展下,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時有發生,各種文化處在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時期,且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各種各樣的文化和價值觀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如果學生沒有堅定的價值取向,則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時缺乏正確的處理方法。另外,高校周邊的環境多以娛樂場所為主,流動人口多,學生經常在校外活動,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如果學生處理不當,有可能加重事態,影響學生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
(三)學校因素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大多數高校都在進行擴招,高校的規模越來越大。可是在發展過程中對應的教學資源沒有與高校的發展相適應,導致學生的發展受限。如在制定學生管理機制的過程中,沒有結合當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管理制度進行優化,沒有建立相應的應急處置機制,對高校突發事件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突發事件發生時學校難以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管控,導致事態的嚴重性進一步擴大。另外,大多數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就業壓力,導致學生在遭遇挫折時情緒波動較大,積累到閾值時,學生就可能爆發負面情緒,導致沖突事件的發生。
(四)不可抗力
突發事件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偶然性,由于高校學生群體數量眾多,且學生都是集體生活。這樣的高校特點也加大了突發事件的發生概率,學校難以針對突發事件進行及時、有效、精準的預測。例如自然災害、火災等多種不可抗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突發事件發生,對于學生的生命安全和高效的正常教學秩序造成無法預估的損害。
三、高校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
首先高校要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德育課程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思想認知,讓學生對突發事件有深刻的認識。在此過程中,輔導員和相應的管理人員都要發揮自身的作用,對學生采取積極有效的引導。學校要從外部環境中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例如舉辦校園突發事件應對預案征集,利用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輔導員在班會中也應當滲透突發事件相關教育內容;科任教師也應當在教學活動中滲透關于突發事件的思想認知教育。
(二)建立健全應急處理機制
高校首先要落實突發事件管理工作的責任制度以及制度建設的落實工作,提高防范于未然的能力,盡可能地將突發事件扼殺在搖籃中,或者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盡力減少突發事件對學校和學生造成的影響,通過有效的應急處理機制將事件的影響減到最小。其次,在建立健全應急處理機制之后,需要高校各個部門相互協調溝通,齊心協力,將學生管理和學生的教育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高校還應當建立突發事件處理反饋機制,針對高校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總結和反饋,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現有的應急處理預案,使其更加符合本校的實際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在處理突發事件的過程中有的放矢。
(三)建立應急處理管理機構
高校應當構建完善的處理機制,在處理突發事件的各個程序中都應當有明確的應急系統和責任分工,在高校突發事件發生時,各級管理部門應當及時響應,根據自身的責任分工落實相關處理措施,這樣才能進一步阻止事態的蔓延,并且及時向上級管理部門匯報,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正確處理,將危機事件帶來的損失和后果降到最低。在高校突發事件發生之后,要對事件涉及的學生進行及時介入,通過心理咨詢和訪談的方式,將危機事件對學生的心理影響降到最低,及時消除學生因突發事件造成的心理障礙。除此之外,高校還要建立有效的網絡信息管理,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在危機事件發生時通過網絡和相關信息技術及時收集信息,在事件爆發后,利用網絡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四、結語
高校大學生突發事件具有鮮明的特征,且引起突發事件的原因較為復雜,在應對突發事件的過程中,要及時建立有效的應急預案和機制,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在事件發生后及時總結經驗,避免今后出現此類突發事件,為學生的成長發展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參考文獻:
[1]劉旭東.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突發事件的原因與應對策略研究[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8(2).
[2]肖華平.新時期高校校園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對研究[J].決策與信息(中旬刊),2015(7).
收稿日期:2020-3-11
作者簡介:郭培(1989—),女,陜西西安人,講師,學士,本科,主要從事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創新創業與就業指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