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鋒
摘要:當前,包括青少年在內的青少年,不僅主動接受新媒體信息,在現實生活中還在被動接受各類信息,可以說青少年的個人生活,處于各類媒介的包圍中。青少年對新媒體的虛擬環境、電子設備載體都有高昂的熱情,并掌握了大量使用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新媒體的運行方式和特點。但與熱情相比,該群體的媒介素養還遠遠不足以支撐他們的網絡行為,更無法承擔網絡生活中所衍生出的責任和負擔。社會各界已經達成共識,青少年在媒介的選擇、行為方式、批判能力和駕馭水平上,都存在明顯的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媒介素養:信息傳播
一、媒介素養的概念
所謂媒介素養,是指人們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各種大眾傳媒信息的水平,以及利用各類媒體來服務社會生活和工作所需的信息、技巧和能力。可以從三個遞進的層面來解讀概念,即:使用媒介獲取信息、解讀評論和傳播信息、駕馭媒介獲取價值。加強網絡社會信息傳播的管理和健康發展,公民的媒介素養提升是一個重要舉措。媒介素養教育的關鍵點在于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處于從應試教育到走入社會的轉折點,其媒介素養教育的迫切性和需求更加凸顯,對網絡社會信息傳播環境的治理,起到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
二、媒介素養與傳媒信息的獲取
青少年媒介素養的培育要求中,信息獲取是十分重要的發展方向。
如今,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渠道,不再是圖書和報紙,而是新媒體,比如門戶網站、社交網站、各類手機APP等。信息獲取是人們了解信息、使用信息的基礎,這也構成了新媒體時代下人們必備的基本能力。然而在新媒體環境中,信息的來源具有不確定性,信息發布者除了官方機構之外,還包括各類民間機構和個人,所占立場不同,具備的知識水平和道德素質也參差不齊,新媒體成為各類信息的集散地,也成為各色人等的集散地。我們不禁要想,網絡上的信息都是真的嗎?
信息的獲取能力,并不是簡單的“得到”信息,而是要對信息進行真偽的判斷甄別,這是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媒介素養的衡量標準之一。這是由新媒體的特點決定的:
一是在網絡環境中,每個人都是信息源,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真實的、受認可的信息源,大多數網民在信息傳播中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或制造虛假信息,或傳播虛假信息,或傳播自己并不知真偽的信息,很多網民不會考慮自己的“把關人”角色,比如網絡熱傳的某名人去世、某社會事件發生等,大量虛假信息被廣泛傳播,如同“沒有一滴雨水認為自己與洪水有關”一樣,網民在傳播信息時也并不認為自己有什么錯,而是簡單的將責任拋給虛假信息的“生產者”。這種現象引起當事人的受到傷害,甚至影響了政府公信力和媒體機構的聲譽,未經核實便轉發,暴露出包括青少年在內的網民缺乏足夠的信息獲取能力。
二是新媒體成為負面信息的集散地,包括隱私、謠言、色情、暴力等非法、有害信息等,長期以來屢禁不止,成為危害青少年成長的網絡毒瘤。有些信息迎合了青少年的不良心理需求,讓部分青少年網民趨之若鶩;還有些信息則誘導青少年走向了極端方向,煽動大學生發表不理性言論和失當行為。三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員,惡意扭曲社會真相,缺乏辨偽能力和經驗的青少年,往往會被蒙騙,形成錯誤的思維方式,心態變得消極,不利于思想的成長成熟,也為我國的意識形態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三、媒介素養與傳媒信息的傳播
通過了獲取信息這扇媒介素養的“大門”,青少年突然變邁進了信息傳播的高速公路,在這條虛擬的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都是形形色色的信息,看上去不過是文字和數據,但實際上卻都存在相當高的“致命性”。網民是所有網絡信息的傳播者,信息本身不具備運動的屬性,信息傳播依賴于人們設定的技術程序和個人行為,人們在無邊界的網絡上獲得了同等水平的信息傳播權,但只有遵守法律、規則和道德要求,才能成為合格的傳媒信息傳播者。
新媒體為青少年帶來前所未有的表達欲望和自由,社交媒體的松散式管理則最大程度上解放了青少年的話語權。如果濫用新媒體傳播權,將個人的陰暗面、負面情緒、錯誤言論隨心所欲發布在網路空間中,或對他人的信息進行不公允評論,都會引發網絡環境的混亂,引發網絡暴力事件。虛假信息的傳播,具有強烈的危害性,虛假的購物信息、網絡金融詐騙、虛假的氣象和地質災害預報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帶來社會的不安定,影響他人的合法權益,而一些無法別迅速被辨偽的信息,則會誤導社會價值觀。
四、媒介素養對青少年的意義
青少年媒介素養的發展目標中,信息傳播也是關鍵一環,網民在獲得權力的同時,也要遵守共同的義務,對信息做好把關和判斷,并對自己的信息傳播行為負責,這才是媒介素養的正常體現。微博上曾流行“轉發也是一種力量”這句話,意思是呼吁網民以轉發的形式,提高某社會事件、觀點的熱度,以此來提高社會關注度,謀求解決之道。可是,如果這種行為受到個別人員的操控,或者發起這種呼吁的人出現了誤判,豈不是每一個轉發的人都要承擔這份錯誤的責任。簡單來說,青少年在轉發信息時,要確保自己傳遞的信息是真實的,避免由于轉發不當信息危害他人權益和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