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勇
摘要:隨著自媒體的高速發展,以網民為管理者的自媒體已經成為虛假信息的“溫床”,虛假新聞并非是網絡新媒體的專利,在傳統媒體時代便屢禁不止,但新媒體為虛假新聞的生產和傳播,帶來了更多便利條件,尤其在傳播過程中,網民的下意識行為成為助長虛假信息氣焰的推手。本文從自媒體機構的管理角度出發,探索如何提升自媒體信息傳播的規范性。
關鍵詞:自媒體:虛假新聞:管理:互動
網絡新媒體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資源、購物和交流平臺,并擁有信息傳播即時性的速度特點,讓信息監管、發布者管理產生大量盲區,隨之而來的是網絡暴力、虛假信息、垃圾信息的盛行,信息超載的負面危害已經顯現,以自媒體為代表的網絡信息傳播成為“雙刃劍”。
一、虛假新聞出現的主要原因
假新聞的概念是虛假的信息成為了新聞,這些假新聞有的是源于網友造謠,有的是惡意抹黑,有的則是未經查實的信息被官方媒體采用,事實上在網絡環境中,還有大量的虛假信息存在,只是未被背傳統媒體或官方網絡媒體采用,因此并不能上榜虛假新聞。分析歷年的虛假新聞發現,導致虛假新聞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個:
一是新聞事實核查不力,新聞創作者輕信信息源或懶于復查真實性,媒體機構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或執行不力,這一點網絡新媒體是重災區;
二是記者專業素養不足,新聞涉及專業領域較多,從業人員專業知識覆蓋面有限,缺乏對多領域信息的清晰判斷力,尤其在財經、科技領域,市場出現理解水平帶來的新聞謬誤;
三是營銷策劃行為盛行,網絡環境中機構和個人都希望通過新聞噱頭獲得關注,通過增粉、轉發和關注滿足個人利益或虛榮心的需求,造成大量的所謂“策劃新聞”,此類情況在網絡大v和營銷號推動下有愈演愈烈之勢;
四是網民制造虛假信息,傳播受眾者在接受信息時,在網絡上環境中擁有評論、轉發和信息再造的權力,基于個人泄憤等原因,一大批虛假信息被制造出來并廣泛傳播,這對公眾的媒介素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時也是網絡信息主管部門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
五是信息造假成本低,傳播者不擔責,通過網絡發布謠言,在未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情況下,造謠者幾乎不用承擔任何責任,我國通過新的司法解釋嚴管網絡造謠后,真正受到懲處的造謠者也十分有限,對受害一方來說,存在維權時間長、成本高等問題。
二、網絡主管部門應規范自媒體內容生產
隨著自媒體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自媒體形式也逐漸變得種類繁多,自媒體人的思想也在與時俱進。如何能規范自媒體生產內容,讓自媒體健康發展,給從業人員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思考。加強對自媒體的規范約束,建立獎懲機制,也是大勢所趨。對自媒體開展因勢利導,建議從以下方式嘗試:
一是定期開展溝通和培訓。網絡文化管理部門應該加強與自媒體機構和運營人員的交流,定期開展活動互通信息,了解轄區自媒體的發展現狀。同時,自媒體人非常迫切地希望參加相關培訓交流活動,向全國范圍內的自媒體大v學習運營技巧和內容生產方式,向網信部門學習互聯網方面一些與時俱進的法律法規等。
二是開展合作和獎勵。對于可以團結的自媒體,在自媒體做好宣傳活動的基礎上,官方部門可以給予獎勵和表彰。自媒體從來不是網絡管理部門的對立面,調研中發現,大多數自媒體還是非常希望可以和政府部門進行合作發展。在未來的一些活動中,應加強與部分有影響力的自媒體進行合作,讓自媒體策劃制作一些接地氣、易傳播的項目產品,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讓一些自媒體可以脫離只依靠商業廣告的方式去生存,能夠順利轉型。
三是依法管理和懲戒。激勵是催人奮進的軟方式,依法管理和懲戒是進行約束的硬手段。近兩年國家先后頒布了多個互聯網管理法律法規,自媒體作為互聯網衍生的一部分,同樣要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運營和發展。監管部門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強管理手段,對于踩到互聯網法律法規底線的自媒體,要嚴格按照法律給予勸誡、警告甚至是關停的處罰,勇于亮劍、敢于亮劍才能保證自媒體有健康發展,從而規范自媒體從業人員的言行。
三、開展公益活動提升自媒體社會責任感
如果說平臺會起到聚合作用,那么活動就會產生黏著作用。通過開展不同種類的活動,不斷加深與自媒體的聯系與合作。
一是通過組織主活動聚人才漲人氣。自媒體是由單個的賬號組成,圈子內的互相切磋也是存在的,通過舉行主題類的比賽活動,可以促使各自媒體之間形成良性競爭。組織發布積極向上的主題活動,引導自媒體進行“作文比賽”,最后選出優秀的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和信息分享推廣,對于自媒體來說也是一次靈感的激發和思想上的碰撞,形成良性互促互進的氛圍。
二是發起公益類活動形成網民參與的正能量空間。公益類活動是自媒體人和網民的共同愛好。針對自媒體雖“小”卻“多”的特點,利用微信、微博等便捷、快速、使用人群眾多的平臺,組織自媒體人發起公益活動,不但號召大家參與到公益中來,還引導粉絲發現普通中的美好,平凡中的偉大,傳播倡導美的人、美的事,讓美好由點到面,不斷擴展。動員自媒體人發起公益活動,通過自媒體人的帶動,號召其他網民一起發現生活中真善美并且參與進來。
三是組織采風活動形成集中報道的宣傳聲勢。在走訪自媒體中發現,很多自媒體表示他們作為單一的媒體在去采訪中不受重視,經常被拒絕,得不到權威的信息,所以只能撲風捉影或游走在邊緣,反而沒有達到被采寫單位的宣傳要求。因此,主動提供宣傳機會和素材,把正確的信息提供給自媒體,也很有必要。進一步邀請知名自媒體參加采風,讓他們在正確的信息上去加工自己的產品,把宣傳推廣平臺中的固定宣傳“要我說”轉變成采訪活動中的“我要說”。不但可以約束自媒體的部分稿件來源和目的,而且還能有效的減少虛假或敏感輿情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