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平
摘要:“未來教育”是超越當前教育的教育變革,也就是對學校物理空間、傳統班級授課、學科邊界、教材資源等的一種超越。“互聯網+”是新時代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新模式,或許也屬于未來教育。通過城鄉結對幫扶,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和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紅利,“互聯網+城鄉結對”一定能夠逐步提升鄉村學校的辦學質量,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本文從“匠心匯聚——確保‘城鄉結對順利開展”、“網絡研修一實現‘城鄉教研共同發展”、“同步課堂——_促進‘農村師生快速成長”、“拓展寬度——發揮‘互聯網+更多優勢”四個方面來闡述“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借助“互聯網+城鄉結對”,推進農村薄弱學校教學教研的創新與實踐,能給更多農村學校以參考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城鄉結對”;網絡研修:同步課堂:農村學校
一、匠心匯聚——確保“城鄉結對”順利開展
做好“互聯網+城鄉結對”工作單靠一所學校單薄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充分發揮教育各部門的協調作用,匠心匯聚,將其擰成一股繩才是“互聯網+城鄉結對”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保障。那如何發揮教育各部門的協調作用呢?
首先,我們可以與區教育局教育裝備中心協調好工作。如,2018年9月印發《洞頭區城鄉攜手,同步課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19年4月印發《洞頭區“互聯網+義務教育”中小學校結對幫扶工作實施方案》,由教育科牽頭,教育裝備中心指導和協調兩校完成了同步課堂的應用環境建設和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并針對同步課堂實施過程中音頻質量不高、雜音較大的問題、逐步進行了專項調試和優化,確保了同步課堂活動的開展。
其次,我們還可以和區教師發展中心進行協調工作。如,我校在“互聯網+城鄉結對幫扶”工作中聯系了區教師發展中心,在教研員等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指導我校“互聯網+城鄉結對”同步課堂研討活動,研究總結“互聯網+城鄉結對幫扶”的教研機制和教學模式,積累教學案例,開展技術環境下的同步課堂教學培訓,并指導開展遠程專遞課堂和教師網絡研修活動。
最后,做好結對幫扶校際之間的協調工作。在學校層面,兩校校長要達成共識,逐步開展學校管理共進、教學共研、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師生互動、差異互補六方面工作,在開展同步課堂的基礎上,我們還選定教師網絡研修和遠程專遞課堂為教師成長的幫扶形式。
二、網絡研修——實現“城鄉教研”共同發展
教師網絡研修就是結對學校的教師基于網絡平臺開展集體備課、教學診斷和主題研修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城鄉教師教學整體水平,促進城鄉教研均衡發展的一種研修形式。一條寬帶、一塊屏幕網絡研修就這樣把鄉村教師和城區的優秀教師連在了一起。我們本著”互相學習,共同成長”的目標,通過開展“手拉手幫扶教學共研系列活動”進行教師網絡研修,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城鄉教研共同發展。
1.共同研究教學方式的改變。實驗小學的優秀教師指導我校新教師,研究學生共性的學習特點,采用實踐性與探討性的教學形式,凸顯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主動性,以生為本,貼近學生,因學生而改變教學方式。
2.共同研究教學模式的改變。由于兩校學生基礎不同、習慣不同,如何開展同步學習。兩校教師通過教學共研,選擇合適的教材,探究適合于“互聯網+”同步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僅教師的思維得到拓展延伸,而且對于探索學生的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3.共同研究教學計劃的改變。同步課堂,需要同步教學計劃,兩校教師“以優帶新”,根據課程要求,結合分層教學,同步開展教學活動,有效地實現計劃同步。比如,我們農村學校的小學低段語文老師提出學生正確書寫姿勢如何有效落實,區實驗小學的骨干語文教師就出謀劃策,年輕教師的種種疑惑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三、同步課堂——促進“農村師生”快速成長
城鄉同步課堂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由優質學校部分學科的授課教師同時對本校學生和結對幫扶學校學生開展視頻直播互動教學。使結對的學校學生實現同步上課、同步作業、同步接受輔導,結對的學校教師共同備課、共同上課、共同批改作業和輔導學生,共同進行質量檢測,讓鄉村學校的學生同步享受到城區的優質教學資源。
在實踐中,我校充分利用城鄉結對這一優質教學資源,與結對學校定期開展城鄉同步課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2018年11月8日我們參加了省“城鄉攜手、同步課堂”試點學校技術環境建設培訓,12月6日參加“城鄉攜手、同步課堂”試點學校同步課堂教學研討會。兩校扎實推進同步課堂實施,兩周一次同步課堂活動常態化開展。舉行了一、二年級語文和美術同步課堂教學,實驗小學骨干教師課堂教學展示同步觀摩、溫州市綜合各學科“百場萬人攜手行動”走進洞頭霓嶼學校同步觀摩等一系列活動。農村學校受到了關注,年輕教師的視野得到拓寬,教學思維得到了啟發。
四、拓展寬度——發揮“互聯網+”更多優勢
隨著社會經濟地不斷進步,網絡工具不斷更新,我們的“互聯網+城鄉結對”,在今后的實踐中,更要以課程改革為基點,發揮“互聯網+”更多優勢,拓展寬度,不斷創新,將“互聯網+”從普通的思維和工具升華為快速提升農村學校教育發展的介質,讓“互聯網+城鄉結對”走得更遠,真正為農村學校的發展服務。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互聯網+義務教育”一定會讓我們遇見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