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敏
摘要:小學科學科目的設置旨在小學階段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利用系統的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自己動手進行物品設計、制作、改造的習慣,在各種各樣的科學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們借助自己的雙手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各種自然現象,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教師在小學科學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穿插各種實驗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動手興趣,在興趣影響下不斷提高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動手探索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從而在幫助學生提高探究能力的同時,構建小學科學高效教學課堂。鑒于此,本文將以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作為文章撰寫的切入口,結合作者實踐教學經驗,簡要分析如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有效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科學;動手能力;高效課堂;反思成長
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每個人都可以表現出無窮的活力,他們喜歡動手去探索一些東西,喜歡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融入自己生活中,以此不斷“創新和發現”一些神奇的現象。那么,作為新時期的小學科學科目教師,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需要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地為學生創造合適的動手操作情境,讓他們在動手中不斷提高,動手探知興趣;然后在興趣的支持下積極引導他們在動手中驗證自己所學的知識;最后在探索中總結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而促成自己的學后反思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能力,促成自己的全面發展,最終達成我們的教學目標,以此構建高效的小學科學教學課堂,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和動手能力的提高中逐步提高自己,只有理解了,才能夠運用到實際中,動手的前提是高效學習,以下是我的一些淺識拙見。
一、創設動手情境,培養探究興趣
在小學科學的日常教學中,我發現現在的學生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已經可以用“今非昔比”來形容,這主要和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和學生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方式方法的改變有著直接關系。那么,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應該怎么辦呢?其實很簡單,我們要順應科學事業的發展,在日常教學中積極主動地為學生創設動手操作情境,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興趣,讓他們樂于動手學習科學知識,在此基礎上構成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創建。
例如:在教學《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節時,我并沒有像往常一樣,一上課就帶著學生打開課本,翻到第幾頁,然后進行課本知識的講解。而是通過教室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一段在網上找到的教學短視頻,通過教學短視頻的播放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播放中,學生看到自己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如課本、泡沫、毛巾、橡皮等東西不斷地被放到水里面,有的沉入水底,有的漂浮在水面上,學生紛紛開始猜想,如果自己掉進去會是怎樣的?如果將一張紙方在水面上會是怎樣的現象呢?
聽到學生的議論,我借機將準備好的一盆水和各類小東西搬到了講臺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講臺上一起驗證他們的想法。學生紛紛表現出強烈的知識學習欲望和驗證欲望,動手操作興趣濃厚,在此后的教學知識講解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學習效率異常高漲,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二、營造動手機會,提高探究能力
在調動出學生的動手操作興趣后,作為任課教師,我們應該做好“趁熱打鐵”的準備,讓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開展動手學習,驗證新知的學習活動,我們則需要積極地為他們營造動手學習的機會,想盡一切辦法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幫助他們在“動手”中學習新知,在動手中驗證新知,在動手中鞏固新知,從而獲得科學知識的有效鞏固和提高,從動手中促成高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教學《風向和風速》一節時,我選擇了一個風和日麗、微風徐徐的下午,將知識教學場地從教室轉換到了學校的操場中,將測定風向和風速的工具分發給各個學習小組的組長后,向他們講解了相關的使用方法和測定標準,引導他們結合所學知識及相關設備進行操場各個方位的風向和風俗的測定,最后將測風表填寫完畢并上交。學生聽了,紛紛表現出躍躍欲試的樣子,拿到工具聽完講解后紛紛去了各個方位進行測定和填表,對此我十分欣慰。
三、在動手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我們常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小學科學動手教學中,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我們不應該只停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不應該只停留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動手學習后進行反思活動,不斷分析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的地方,進而在反思中不斷促進他們成長。例如,在教學完《電路出故障了》-節后,學生操作完成后,我問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現,都有哪些情況可以造成電路故障。學生思考了一會兒后,紛紛說可能是電池裝反了,也有可能是電線沒有連接牢固,還有可能是小燈泡是壞的以及開關不管用等。我聽了學生的分析非常高興,他們已經逐步開始自己尋找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懂得反思自己的知識學習,慢慢成長了,在成長的同時讓知識的教授和學習更加高效。
四、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新時期、新思想、新教育下的“三新”科學教師,我們需要一改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立足于課本教材大綱,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在日常的科學課堂教學中不斷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動手探知機會,讓他們獲得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不局限于教師的“口”中,更要拓展到自己的動手操作中,進而不斷革新自己,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促成自身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成功構成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基礎上,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參考文獻:
[1]李媛媛.關于小學科學學生學業評價的思考與實踐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
[2]溫欣欣.淺談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低幼銜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
[3]王杰,龍春麗,李娉婷,耿瀅瑩,龍波,王顏,于洪.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科學課程實踐教學初探[J]科技風,2019(32).
[4]李小海.核心素養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6).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