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摘要:在新課程的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師一直希望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得到提高。然而由于部分教師對地理這門課的教學策略沒有正確的認識等因素,一直以來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普遍較低。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低效的原因,然后探討了改變這種低效教學的策略,希望對各位地理教師的教學有所啟發,從而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原因;對策
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低效的原因
(一)學生普遍認為地理是一門“副科”
相比初中的語文、數學和英語三大主科,初中地理的成績在中考考試中所占的比例要小很多,讓許多學生認為:“初中地理是一門副科,學好、學差對自己的影響不大,只要學好語、數、外三大科就可以上高中。”在這種錯誤的理念下,很多學生不重視地理的學習,地理課堂上無心聽教師講課,更有甚者在地理課上學習其他課程,時間一久,這些學生就會對地理知識出現斷層現象,越往后他們對地理的學習越沒有興趣。
(二)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方法過于傳統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教育部要求廣大教師要不斷地對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要進行創新,以適應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然而受傳統應試教育及教學理念的影響,多數教師的教學理念一時之間還沒有徹底改變。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在初中地理課堂中記住的地理知識越多,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學生的地理考試成績越高,學生學得就越好。”在這種錯誤的理念下,部分地理教師幾乎從不按照《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要求設計課堂教學,“先劃重點、后讓學生背、最后檢查”成為這些教師較為普遍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造成的結果是:時間一長,這些教師喪失了地理教學應有的教學素質,學生對地理學習沒有任何興趣,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受限,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無從談起。
二、改變初中地理課堂低效教學的策略
(一)轉變理念
1.教師轉變學生的理念。學生認為“初中地理是一門副科,可學可不學”,其實這與教師也有一定的關系,因為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他們沒有完全考慮到學習地理學科對其終生發展的重要性,他們只是簡單地認為:“地理學科的考試成績在中考中占據的比例不大,因此無須花太多的精力學習地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利用課堂時間,多向學生介紹初中開地理學科的原因以及學好地理科學對人類,還有對學生本人健康發展的重要性,讓學生充分認知到作為一名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中學生,應該學好初中開設的每一門課程,而不是僅僅學好語數外三大科。
2.教師轉變自身理念。2018年最新《標準》的總目標是: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因此,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時,要轉變過去那種只重視知識目標而不重視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教學理念,做到發揮的學生主體地位,重視知識目標達成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探索地理科學的實踐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學習和探究地理打下基礎。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學如果不重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講授得多好,也無法促進學生知識的進步和核心素養的提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種寬松愉快、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在此基礎上將知識講授和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有效結合,促使學生對許多地理知識中所蘊含的奧秘具有好奇心和自主探究精神,有了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會加強,學習地理將不會是他們的一種包袱。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季風氣候》這一節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課前找一些生動形象的氣候分布圖視頻,然后要求學生在課上觀看相關的地圖和地理視頻,學生看完這些視頻后,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會不由自主地增加,在此基礎上,他們會主動思考地理知識和主動探究地理知識,從而為今后自主學習地理打下基礎。
(三)問題驅動,促進學生多思
許多初中生之所以不愿意學習地理,與初中地理課堂中教師沒有提出一些刺激學生思考的問題有關,即問題驅動力不足,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通過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研究學生的個性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一些促使學生的思維運轉的問題,以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提高學生善于思考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南北方差異》這一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抓著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提出這樣一些問題來,比如:“為什么南方的氣候差異大?北方和南方的冬季有哪些差異?形成北方和南方的氣候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在這些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就會主動查閱課本及相關資料來解決問題。這樣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地理知識的學習、地理問題的思考和調動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四)因材施教
初中階段的學生無論是性格上還是學習能力上都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即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水平、性格特點等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設計合適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如課前在對“亞洲氣候”這一節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就需要充分掌握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從而設計出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解決回答的問題,對于地理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可以設計簡單的問題:說明亞洲氣候的分布和類型;對于地理基礎知識較扎實的學生,可以設計出深層次的問題:亞洲氣候分布所存在的特點和差異,這些差異從何而來,產生差異的原因有哪些等?面對兩個難度不同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認知能力進行選擇性的探究和討論,這樣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探究和討論的過程中得到獨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結語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要在搞清楚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低效原因的基礎上,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理念和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地理教學模式,充分挖掘和發揮地理教材的優勢,在掌握了學生學習差異的條件下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調動學生的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為他們今后探究地理科學奠定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新龍.關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
[2]楊文章.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低效現狀與有效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6(92).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