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春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比較新奇的授課方式,在教學中有極大的影響力,“微”型的方式既可以抓住學生的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拓展思路、發展思維,在高中語文的授課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教學方式。教師利用微課教學的方式,從大的方面說,適應了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步伐,讓現代教學與科技發展進一步接軌;從小的方面說,能夠讓廣大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
關鍵詞:微課;高中語文;教學應用
一、合理分析,明確微課設計原則
(一)分析教學需求
微教案不同于課堂內的教案,其更加注重知識點的精講,但不能忽略與學生的互動合作。為了達到教學的目標,教師需要做到讓課堂的設計更加清晰易懂,有明確的主題和內容,這樣學生才能實現內容上的收獲和思維上的提升。在努力達到教學目標的方向上,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如改善教學內容,增減授課模板,對互動課堂做出一定的要求,還可以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針對每個人指定不一樣的復習方案。如在學習完詩歌鑒賞之后,教師可以根據上課的內容給學生模板,讓學生根據模板寫出自己的答案,再將模板撤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給出答案,這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二)分析學生需求
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喜歡進行有趣內容的學習,所以教師在授課時更加注重授課模式的多樣性,讓學生在不一樣的學習環境中收獲知識、提升能力。例如,可以在上課時添加一些有趣的視頻片段,增加動漫人物的鏡頭,在課堂互動模式中注重對學生抽查的隨意性,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要注重鼓勵,除了教師口頭上的贊揚,可以在微課的平臺上給予一些不一樣的贊揚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同時要注重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方案,在后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后,可以給予學生一些指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被關注的感覺,能夠有更多的激情去學習。
二、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利用微課制作預習任務單,提高學生預習的質量和效率
高效率的語文課前預習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文課前預習效果一般較差,因為學生的課前預習方式很單調,多數時候只是閱讀課文內容。而語文教師若能以微課為載體,將學生需要預習的教學內容按照層層遞進的原則制作成預習任務單,學生就會按照微課中任務單的指引由易到難完成教師設定的預習目標。比如我在教授《我的母親》這一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我的母親》這篇文章的基本內容,我根據文章內容設計制作了這樣一個微課,微課主要展示了我向學生制定的文章預習任務以及老舍心目中母親的形象,講解了老舍的母親對老舍生命教育的內容。學生通過觀看老舍心目中母親的形象進行預習,就可以理解老舍的母親對老舍性格的影響,以及老舍對母親那種深厚的憶母、愛母之情;同時,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與教師的微課講解,就能夠理解老舍的母親對老舍的生命教育的意義,從而讓學生明白《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所蘊藏的真正內涵。因此,通過微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課前的語文預習,為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明確了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就會認真觀看微課內容,并完成教師制定的預習任務,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預習效率,并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二)進行教學導入
在剛開始教學時,學生往往會不知所措,此時教師需要給予合適的指引,第一步就是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行一次成功的課堂導入。微課利用其“微”的特點,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比如教師可以根據當天的授課內容進行微視頻內容的簡單剪輯編排,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的前幾分鐘就把注意力放在學習內容上,然后將內容拓展出來,實現教學內容的導入。例如,教師在上人教版《沁園舂·長沙》的時候,就可以先放一段朗讀視頻,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震懾力,被文字所吸引,抓住文字的感覺,然后教師可以從詩歌的背景和朗讀開始入手,讓學生感悟詩歌背后的魅力,從而對詩歌產生興趣,并能專注于課堂。
(三)創設教學情境
在教學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需要盡可能讓教學內容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成就感,激發出自己對文字的熱愛,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語文學習上。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出合理的教學情景,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教材《鴻門宴》為例,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鴻門宴的視頻內容,通過觀看視頻先讓學生了解《鴻門宴》的主要故事情節,然后讓學生感受用文字描述的故事情境,最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行表演,將自己的情感和形象融入課堂內容的學習中。
(四)聚焦教學重點
考慮到高中的課時任務重,學習壓力大,教師在上課時需要注意到學習重點的學習,將教學重點以微課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既可以學習到重點,又可以更加輕松地學習,一舉兩得,微課的形式不僅保證了學習的高效性,還讓學習成為一件有趣的事情,讓學生以更簡單的方式進行有效學習。例如教師在教授《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時,可以先將詩歌散文的重點概括起來,然后根據詩歌和散文的考點內容,從字的分析、詞語的分析和句子的分析等多個層次展開,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拓展與學習,對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闡述和擴充,并進行知識點的記憶加深,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自如。
(五)課后拓展,發展學生思維
在教師上完課程后,一般會有部分學生沒有完全理解教學難點,這時微課就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教師可以將自己上課的內容以微課的形式在課后做出一個合理的梳理,以幫助學生理解上課時沒有理解的知識點,并且通過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再去做進一步的拓展。例如在《師說》授課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再給出一些相關的關于“師”的說法的古文,以達到讓學生能夠理解古代更多的思想、拓展學生的思維、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存量的目的;學習了《勸學》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古人對學習的看法與如今人們對學習的看法進行比較,讓學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有關學習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質的突破。
三、結語
總之,微課不僅能幫助教師將知識點進行合理的梳理,更好地向學生傳授所講的知識,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還能幫助學生拓展知識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習更加高效。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微課已經成為每一位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形式,教師需要緊跟教育發展的步伐,用微課教學形式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陸文娟.微課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8).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