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三明 朱春山 董翠香


摘? 要:體育教學評價是衡量體育教學目標是否有效實現的重要環節,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對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水平評判的準確性。本文在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教學目標演變過程的基礎上,提出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體育教學評價設計的5個基本要求,構建了單元與課時教學評價體系,闡述了教學評價體系設計的方法,旨在為檢測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水平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工具。
關鍵詞:核心素養;體育教學;評價設計
中圖分類號:G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9-00-04
體育課堂教學是落實核心素養的主陣地,而體育教學評價又是檢驗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因此體育教學評價設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水平。體育教學評價設計是體育教師依據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設置適宜的評價維度,確定合理的評價內容和觀測點,合理選擇評價主體、方式與工具,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一種設計活動。其主要是對“為什么評”“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用什么評”等問題進行考慮并作出回答的過程。本文以體育教學評價設計為主要研究內容,通過梳理體育教學目標的演變與發展,概括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體育教學評價設計的基本要求,提出單元與課時教學評價設計方法,為一線體育教師更好地進行體育與健康學業質量評價設計服務。
一、體育教學目標的演變與發展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決定教學評價,通過梳理體育教學目標的演變與發展,可以明晰體育教學評價目標、內容、主體、方式與工具的發展趨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教學目標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是“雙基”目標階段:20世紀50年代,教育部頒發的《中學暫行規程(草案)》中首次提出“雙基”目標,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雙基”目標是以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為主,更多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的多少,其評價目標和評價內容主要圍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而展開,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體驗。其次是“三維目標”階段:2001年,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是從培養“完整人”角度出發,更加注重個人價值,以人為本,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而且關注學生的情感、人格、精神等內在價值,其評價目標和評價內容主要圍繞“三維目標”而展開。最后是“核心素養”階段: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對“雙基”“三維目標”的進一步發展與超越,它是以素養本位為主,將“知識、能力及態度、價值觀等目標統一于整體的人的發展”,并提出“學業質量評價”的概念。其評價目標和評價內容主要圍繞核心素養而展開,強調“學生自評、他評和師評”的“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評價方式主要有觀察、口頭評價、體能測試、技能評定等,評價工具主要有心理量表、成長記錄檔案、行為量表、問卷等。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體育教學評價設計的基本要求
(一)評價目標的設計遵循發展性
發展性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將教學評價作為“反饋—矯正系統”,判斷每個學習活動是否有效,明確如何改進學習活動,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發展性。當出現無效學習活動時,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要思考學生學到什么、學的程度、如何學習等問題,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與全面發展,教學評價要能使學困生想提高,優等生想提升,特別是在分層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這一要求,使評價真正成為一種教學手段。另外,要充分發揮評價的“矯正”作用,注重個別或小組群的糾錯,共性問題集中糾錯,在師生評價互動中,提高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二)評價內容的確定遵循整體性
整體性指教學評價內容要依據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維度,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的整體性入手,圍繞整體學習活動展開有針對性評價,站在“大單元”視角下呈現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整體觀,而不是單純地、無邏輯地評價一個學習活動,同時,教學評價要體現結構化,通過評價使學生形成多維多層且相互關聯的知識體系,實現學科內知識的相互貫通與滲透。
(三)評價主體、方式、工具的選擇遵循多樣性
多樣性指評價主體、方式、工具都要體現多樣性。評價主體要多樣,不能完全是教師單向的評價,應該發揮學生、家長的評價優勢;評價方式要多樣,需要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絕對與相對評價相結合等;評價工具要多樣,可以采用問卷、行為觀察表、口頭測試單等工具。教師在選擇評價主體時可以發揮好“小老師”的角色,注重學生之間的互評,同時可以讓家長參與其中,如對學生健康認知進行評價時,通過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形成家校真正通力合作。另外,評價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隨時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而不用在課堂的結束部分再統一評價,但需要強調不是課中就完成全部評價,而是完成某個學習活動就可以評價。評價方式的選擇不能單一,要探索以“表現性評價”(真實性評價)為代表的新型評價模式。評價工具要選擇信效度高、具有操作性的工具,如《國家體質健康標準》《青少年運動技能等級標準》等,另外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產品開展教學評價,如智能手表、心率監測儀、計步器、步態分析儀、體感設備等。
(四)評價情境的創設遵循真實性
真實性指一定要在與真實比賽情境相吻合或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情境中完成教學評價。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指出“除非把評價置于現實生活和社會環境中,否則我們懷疑它能否恰當地代表人類的智能表現”。體育運動具有鮮明的實用性,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中表現出來,學生能否合理、熟練地在復雜情境中綜合運用多種知識和技能去應對是區別學生“會”與“不會”的標準。David Pepper 在梳理了歐盟各成員國的現行評估方式之后指出,收集評估信息的方式應進一步擴展,要兼顧學習者在不同情境下對于核心素養的運用。教師要創設能夠檢驗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評價情境,特別是封閉性運動技能的項目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創編動作,開放性運動技能的項目一定要有教學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