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湛
摘 要:作為在傳播范圍、傳播速度、受眾群體等方面更具優勢的新媒體,其新聞采寫有其獨特的規律和方法。如何做到精準化、個性化傳播,使傳播有用、有料、有力、有趣,新媒體的新聞采寫應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新聞的選題、結構、標題、導語等核心新聞理念和表達方式上作出改變,做到快中求好。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寫作;又好又快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21-00-02
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作為一種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新媒體具有更便捷、感觀更好、更符合現代生活要求等特點。其在傳播范圍、傳播速度、受眾群體等方面更具優勢,彌補了傳統媒體在時空方面的局限性。
不同于傳統的媒體,新媒體新聞采寫有其獨特的規律和方法。能不能做到精準化、個性化傳播,使傳播有用、有料、有力、有趣,新媒體的新聞采寫則更應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新聞的選題、結構、標題、導語等核心新聞理念和表達方式上作出改變,做到快中求好。
一、新媒體新聞寫作必須又好又快
快,是新媒體發展的重要特點。新媒體傳播“發生了什么”,遠比“為什么會發生”要快得多,但并非新媒體傳播就一定是越快越好,傳播得再快也需要好的內容,新媒體新聞寫作必須是又好又快。也就是說,新媒體新聞寫作前提是寫好,必須要快寫,即目前不少新媒體所追求的“快新聞”。
新聞尤其是快新聞、快資訊,其本身就是告知公眾應知未知的信息。要寫出有內容的快新聞,其實也不難。快新聞雖然內容簡短,但關鍵是要能篩選出人們關心的事件。衡量一則快新聞好不好,重要是這則時效性快而及時的新聞中,有沒有公眾應知未知的信息,符不符合新聞專業主義精神。
快新聞的信息來源從哪來?人民群眾在哪里,黨和政府的聲音就在哪里,新聞工作就要到哪里去,這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在路上心里才有時代,在基層心里才有群眾,在現場心里才有感動。對于新媒體記者,同樣應有新聞專業精神,扎根基層、深入群眾,善于調研、善于發現、善于研究各種有價值的信息。
當前,不少新媒體熱衷于做快新聞,尤其是商業新媒體的快新聞多為摘抄上市公司年報,有的再加點市場分析或企業負責人觀點。比如說,某上市房企發布年報時,不少新媒體報道的基本是某房企銷售目標928億元,增速6%。在追求規模化擴張、“千億軍團”不斷增容的當下,上市房企增速百分之幾、數百億的年銷售目標,關注度已不高。相反,如果報道看透年報消息背后的企業及其領導的動機和走勢,挖掘年報背景、企業領導的商業思維邏輯,以“計劃增速僅6%這家房企為何不把千億當目標”作為快新聞的立意,則更能吸引人閱讀。
在信息滿天飛的全媒體時代,快新聞在快的情況下不僅要寫好,又要力避出錯,怎么辦?首先,話不要說得太滿,須證實核心事實,實在不能證實就證偽。
這就需要平常多積累素材,遇到快新聞時,能及時、準確地對新聞價值作出判斷、挖掘并運用素材。記者是靠信息吃飯的,不會捕捉信息是“窮記者”,不重視儲存信息是“懶記者”,不善于運用信息是“笨記者”。記者“放長線釣大魚”要做到“四心”:有心捕捉、耐心儲存、精心運用、留心反饋。①
二、新媒體新聞寫作如何快中求好
如果說,新媒體的快新聞多為內容簡短的快資訊的話,那么新媒體在追求時效快的過程中采寫出更好的新聞,則多指新媒體的深度報道。新媒體既要做快新聞,也要做深度,方能更好留住粉絲,新媒體的深度報道必須寫“活”。
與當前不少自媒體文章蹭熱點、熬雞湯、煽情所不同的是,新媒體的新聞主題要鮮明,事例要具體,詳略要恰當,要力避低趣浮夸文風。就選題、素材、結構、表達等方面而言,有用、有料、有力、有趣才是新媒體新聞寫作的目標。
一般而言,一篇新聞影響力有多大,主要取決于事件和人物本身重要性,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有沒有一個吸引人的選題和結構,取決于有沒有用受關注的素材,撐起一個結構平穩推進、內容奇峰迭出的文章閱讀架構。好的議題往往“上接天線、下接地氣”。“上接天線”,就是要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找切入點,這樣才能有高站位、大格局;“下接地氣”,就是要從受眾的需求中找結合點,讓人民群眾有共鳴、增共識。能不能寫出一篇較高閱讀量的爆文,邏輯清晰、精巧布局的結構是重頭戲。結構就是先直白表達你最想告知公眾的是什么內容,再展開敘述,最后收尾,文章的結構清晰,讀起來才容易理解,才順暢舒服。②
如果說選題是報道的靈魂,素材是報道的血肉,那么結構則是報道的骨架。即便是熱點事件、熱門人物,如果選題不新鮮、角度不標新立異、受眾不感興趣,即便文筆再好、寫得多用心,報道閱讀量也高不到哪去。作為報道的落腳點,選題決定了受眾的圈層。
同樣,報道結構應邏輯清晰。把有思想、有靈魂、甚至有適當爭議的內容環環相扣串成結構,給人以思想啟迪,更能引起共鳴。因此,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好新聞,贏在選題新穎、觀點獨特、結構嚴謹、邏輯嚴密、表達恰當。
三、標題、導語是關鍵
有了好的選題和環環相扣的結構,加上好的邏輯思維和高超的采寫技能,基本上能生產出好的新媒體新聞作品。如果還有吸引人的標題,加上先聲奪人的導語,作品則更受關注。
一篇新媒體報道,能不能在三五秒鐘內吸引住受眾打開鏈接進入閱讀,標題是關鍵。新媒體的標題就是要把新聞事件中的最吸引人的“精華”之處提煉體現出來,蹭中社會熱點、戳中受眾的心靈痛點,適當留下懸念。
比如說,一段時期以來,房地產的辦證、交房問題不時出現,當你看到《咄咄怪事!手上明明拿著房產證,9年就是不交房》這樣一個標題時,你一定會拍手叫好。也就是說,新媒體新聞的標題該嚴肅時嚴肅,該活潑就活潑,嚴肅不失活潑,該拍案時拍案,該溫情時溫情,在講政治的前提下,適當調皮一下也是可以的。
以《中國房地產報》報道《長沙天價公寓搶購的背后》③為例,該標題就引發出了一系列好奇:一個二線城市、低房價的長沙,哪來的天價房價?公寓市場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天價的公寓為何還會被搶購?搶購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但在房價單價才1萬元出頭的長沙,這家公寓大平層每套總價高達6000萬元卻是事實。
誠然,當前新媒體“標題黨” “三俗”等問題突出,“標題黨”衍生出的虛假新聞,擾亂了新聞傳播秩序,新媒體應該拒絕“標題黨”。新媒體的好標題需要反復打磨,要言簡意賅,標題字數不宜過長,符合受眾的閱讀心理和行為習慣。
有了吸引人的標題,導語的扣人心弦,也是新媒體新聞引人入勝的關鍵一步。導語是否精彩,決定著報道能否直接把受眾帶入。
新媒體新聞的導語,不要太繞太啰唆,受眾也不會花那么多時間去閱讀一而再“賣關子式”地設懸念。導語應言簡意賅,不宜篇幅過長,冗長的導語很難激發受眾的閱讀欲望。用最簡短的話,概述報道主體的核心內容,盡量直奔主題,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導語中簡明體現,繼而就導語中的這一重要部分進一步展開具體闡述,形成對導語內容的支持。
從業務上講,華爾街日報、財富財經、新華體的新媒體新聞導語寫法,值得學習借鑒。不少新媒體好新聞的導語,就是從事件描寫到引語到敘述,再到背景交代,逐步展開。
在新媒體的報道中,經濟新聞報道難免要對一些經濟數據進行橫向或縱向的比較分析報道。有些新媒體在報道時,導語中就將數據直接拿來對比,讓受眾感覺突兀。如果新媒體報道的導語能用有趣的故事解說枯燥的數字,用簡明扼要、淺顯易懂的語言加以解讀,受眾則能更好地讀懂數字背后的信息,讓報道易讀、易懂、實用。
換言之,新媒體新聞的導語要善于講故事,善于使用金句。尤其是熱點報道、熱門人物、經濟數據類的報道,導語可以直接以故事開頭。新聞是門“遺憾的藝術”,事后總覺得,新媒體新聞的標題、導語還可以做得更好。
總之,新媒體的新聞采寫要快,快的前提是要寫好。快速采寫好新媒體的新聞,要注重素材的日常積累,選題角度要新穎,邏輯結構要環環相扣,抓住特色,把新聞寫“活”寫出精彩。
注釋:
①龔永泉.從市委常委到黨報記者,53歲“棄官從文”,緬懷這位善“抓活魚”的老記者![EB/OL].《金臺唱晚》微信公眾號,2020-7-3.
②鳳凰網.中央網信辦副主任楊小偉:唯守正以行穩,唯創新以致遠[EB/OL].https://ishare.ifeng.com/c/s/7ojATo87m40,2019-7-30.
③戴衛中.長沙天價公寓搶購的背后[EB/OL].中國房地產網.http://www.creb.com.cn/news/63529.jhtml,201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