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偉
摘 要: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結構化訓練是當前語文教育發展的趨勢和需要。為適應“新課標”要求,結構化訓練將為學生構建內容結構和語言結構的學習訓練平臺,促進學生語文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文章將從語文結構化訓練主渠道、語文結構化訓練的內容與策略等方面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內容結構化訓練。
關鍵詞:語文教學;結構化訓練;方法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0-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34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內容結構化教學與結構化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教好語文的有效方法。語文結構化訓練是遵循語文學習規律,以語文知識和內容結構的學習為憑借,在學習中開展結構化的能力訓練,從而形成并優化語文能力結構,提升語文素養。下面從語文內容結構化、語文結構化訓練主渠道、語文結構化訓練的教學策略等方面重點闡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內容結構化教學。
一、小學語文結構化的主要內容
所謂結構化包含兩個含義:一是要通過研究,努力發現事物本身具有的結構;二是要通過研究,發現事物與事物間形成的聯系。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在一篇課文中,都存在兩個結構:一個是由相關知識和故事形成的內容結構,一個是由語言聯系形成的語言結構。在教學中,要把握文章重點,即對表達中心有重要作用的文句,抓住他們相互間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在系統科學的方法指導下鉆研教材,實現內容結構化。
二、小學語文教學要以結構化訓練為主渠道
(一)語文學習的任務和目標需要結構化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學習具有兩大任務。一是讓學生學會字、詞、句、段、篇等語文知識;二是培養學生識字與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語文能力。這就需要為培養學生構建兩個結構,即由語文知識構成的知識結構和由語文各種能力構成的能力結構。這兩個結構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并非相加的關系,也不是先學會一個再完成下一個的順序關系,它是在知識結構的學習中形成能力結構的過程。
(二)語文學習的特點和規律決定了語文教學需要結構化訓練
語文學科有鮮明的綜合性特點。主要包括識字教學要與閱讀教學相結合;閱讀學習要與聽、說、讀、寫訓練相結合;口語交際要與傾聽、表達、應對相結合;習作教學要與觀察、思維、表達等相結合。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必然需要內容結構化,同時弄清語言聯系的復雜性也要結構化,從而使結構及語言聯系更清晰。語言材料的豐富與語文教學方法期望不變的矛盾性需要結構化來解決,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結構化。
(三)把結構化訓練作為語文教學主渠道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
語文教學的結構化在語文教學改革中將發揮積極作用。一是結構化教學重在抓聯系、抓結合,不搞孤立割裂的學習和訓練;二是結構化訓練既注意聯系的普遍性,又注意聯系的特殊性,強調訓練的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三是結構化訓練在聯系中突出重點,以重點帶動聯系,促使結構最優化,從而抓住重點、突出重點、用好重點;四是強調結構化訓練的多樣性、動態化,突出其發展主旨,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三、語文結構化訓練的主要方法與策略
(一)為學生搭建最優化的發展平臺
所謂搭建平臺,就是要在文本結構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圍繞重點、學習過程、學習步驟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結構的重組和優化,使其最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要搭建好發展平臺,首先要因材施教設計平臺。發展平臺是在文本結構化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文本特點就是發展平臺設計的出發點。首先,要針對不同的文本材料特點,搭建不同的發展平臺。如:寫人的文章,應該緊緊圍繞人物的表現設計平臺;寫景的文章,要緊緊圍繞景物的特點描寫設計平臺;散文則應緊緊圍繞作者情感表達的線索設計平臺。其次,要針對不同學段的要求,設計體現年級特點的平臺。低年級以識字為重點,應突出識字與閱讀同步,聽、說、讀、寫并重的平臺設計;中年級以段的訓練為重點;高年級強調讀、寫訓練,在設計時應突出讀寫結合的平臺設計。再次,是針對各種語文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搭建訓練平臺。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要緊緊圍繞傾聽、表達、應對能力培養的過程,設計發展平臺;習作能力培養應設計先導后寫、邊導邊寫、先寫后導等訓練,再配合讀寫結合設計,就會為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建立好的訓練平臺;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應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基礎,大量開展閱讀實踐為目標,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展示平臺,引導學生發展。例如:講故事的主人翁—精彩片段共賞讀—閱讀積累交流—閱讀方法大家談—推薦新書等。最后,語文綜合性學習應該圍繞研究性學習特點,以“選題設計”“過程指導”“展示評價”三方面設計平臺,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
(二)突出重點,大膽取舍
在語文教學中要對教材中每個單元課文進一步精選,分類教學。凡是確定精讀的課文要學深練透,其他課文做到學好字、讀好文、記好句,然后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在精講課文中,要在內容結構化的基礎上大膽取舍,不是重點的堅決不講,甚至學生學不會的也不一定講。如果同時有幾個重點,不能平均給力,也要區別對待。如在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時,課文有以下需要重點的語句:“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分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在教學中不能逐詞逐句平均使勁,全部作為重點,而要抓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重點句子深入理解,從而把握文章的核心內容。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如有多個重點,在進行多個重點的學習時,更要抓住重點中的重點進行深入探究,從而更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與結構,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內容結構、寫作方法和思想意義。
(三)根據學習需要進行教材整合
語文教材整合教學要總攬全局。首先,教師要通識全篇或整個單元,再深入體驗具體的章節內容,最后形成整體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一是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整合。我們可以將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放在同一水平線上,整合知識技能訓練、表達方法、主題思想等,提高教學效果。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可以將《鄉下人家》《麥哨》兩篇課文整合教學。這兩課一個視角是農舍,一個視角是田野,但都是寫鄉下的田園風光,兩篇課文放在一起教,是很好的組合。二是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整合。可以嘗試把課內閱讀教學的視野擴大化,為學生搭建課內外相結合的閱讀平臺。三是課型與課時的整合。如根據教學需要,設置預習指導課、精讀體驗課等。開設預習指導課,是以“單元導讀”為主要教學任務,設計單元學習結構圖。精讀體驗課可以將整個單元文章整合后進行“群文教學”,也可以將需要細細品味的內容進行“獨文教學”。實踐證明,教材整合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會節省時間,為學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擴大知識獲取面,使之積極地投入到語文結構化訓練中,提升語文能力。
(四)突出結構方式的優化,使平臺發揮更好的功能
在語文教學中,優化結構方式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開展。第一,每一個環節都要綜合設計,統籌兼顧,清清楚楚。在每個環節中,要做到訓練點(重點)、訓練過程(步驟與方法)、訓練目的三者綜合設計,齊頭并進,使每一個平臺都清清楚楚地完成承擔的任務。第二,圍繞重點設計靈活多樣的訓練方法,使訓練更高效。如:在閱讀教學中,從課文重點分布的狀態來看,可從以下方面進行結構化設計:設計按順序跳躍訓練的結構,如《白楊》;設計逆順序跳躍訓練的結構,如《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設計以點帶面的網狀訓練結構,如《草船借箭》;設計抓兩頭,帶中間的訓練結構,如《掌聲》;設計分層深入感悟的訓練結構,如《圓明園的毀滅》等。類似這樣確立好、優化好訓練結構,才能發揮訓練平臺的最佳效果。
(五)開展生本、綜合、動態化的訓練,引導學生練語文
語文倡導的訓練是以學生為本,綜合性、動態化、靈活生動的訓練。要做好小學語文訓練,首先要遵循語文學科的規律,開展綜合性的訓練。其次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因學而變。無論課前如何精心設計發展平臺,一旦與學生的現狀和需要發生沖突,就要無條件地服從學生的學習。課堂中沒有必須完成的任務,只有學生發展的需要。再次,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為活動主旋律,引導學生練語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結構化訓練與教學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為主旨,以探究發現為手段的自主合作的學習平臺,從而有效地進行語文結構化訓練,讓學生學好語文、練好語文。如:設計《鳥的天堂》教學時,以“自主學習—探究合作—創新實踐”為總體設計,大膽創設自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思考與感悟,在合作探究中收獲新知。第一步,初讀課文,統觀全篇。教師引導質疑,激發學文情趣;學生自讀,整體感知。第二步,自主學習,話說感悟。這里教師創設自主交流的平臺,采用了結構化訓練:一是抓住重點句、段,讓學生談感受;抓品讀,促感悟的方法,給學生時間讓其暢所欲言,討論交流。二是抓住語文綜合能力訓練,讓其說得準、聽得清、讀得美、感悟深,充分發揮學生練語文的平臺。第三步是主動探究,悟“環保”。通過以上創設的以學生為本的、綜合性的、動態化的結構化訓練平臺,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知不覺找到學語文、練語文的方法,提高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以結構化訓練為主渠道,遵循學習規律,以語文知識和內容結構的學習為憑借,通過為學生搭建最優化的發展平臺、突出重點與大膽取舍、注重教材整合、優化結構方式、引導學生練語文等教學策略進行結構化訓練,從而讓學生形成并優化語文能力結構,提高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娟.語文結構化教學的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