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榮
摘 要: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趨勢,適應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需要,值得深入地研究分析。教師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基于教學實際,從課堂信息容量拓展豐富、學生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氛圍渲染等方面,探討了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實踐的具體情況。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創新。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氛圍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0-00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39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有利于促進教學改革,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恰當、有效、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教學,改革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增強課堂活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并運用語文知識。
一、運用多媒體引入豐富的課外教學資源,拓展小學語文課堂的信息容量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信息傳導過程,是通過一定的信息傳遞、交換、存儲、處理而實現的,所以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需要大容量、高效率地進行知識傳導,使學生接觸更多的知識,以便積累知識,為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1]。為做到這一點,小學語文課堂內容不應局限于語文課本,要向課外延伸拓展,引入一些與語文課程相關的優質網絡資源,開闊學生視野,發散學生思維。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入大量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網絡資源,如視頻、動畫、圖像、音樂、聲音、文字等,以此豐富拓展課堂容量,更好地展開學習活動。如《秋天來了》是一篇描述秋天景象的文章,語言精練,畫面優美。秋天的景象是美妙的,充滿詩情畫意的,但是僅用一百字不到的文章無法描繪出秋景的全貌,這就需要豐富拓展課文內容。而且,小學一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限,還無法從文字中真正領略到秋天景色的美好,這也需要更多的教學材料輔助學生去解讀課文。為此,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引入與秋景相關的視頻畫面,并搭配著輕音樂,制作了多媒體課件,來豐富拓展課文的信息容量。優美動聽的音樂,配上湛藍的天空、排著整齊隊伍飛翔的大雁、歡快的風箏、挺拔的大樹、金黃色的樹葉等畫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想象力被充分激發出來,他們勾畫著、想象著,進入了多媒體課件所營造的秋天景象之中,課文學習更加高效。
二、運用多媒體提供給學生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課文很多都是有故事情節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模擬和圖像展示等功能呈現課文的故事情節,直觀形象地展示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當然,沒有故事情節的,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把課文所描繪的內容制作成視頻動畫。總之,通過多媒體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有色的畫面,再搭配深情的課文朗讀或背景音樂,能夠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運用多媒體渲染氛圍,激起學生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要著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所以審美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并不是附加任務[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視頻動畫等表現方式創設與課文相符的教學情境,借助音樂渲染氛圍,帶領學生快速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情境下更好地學習,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形成一定的審美情趣。如《再見了,親人》這篇文章描述的是抗美援朝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在車站告別的情景。由于文章所描寫的故事的年代背景距今遙遠,加之學生的人生閱歷有限,無法體會文章中所表現出來的真摯情感,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了抗美援朝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分別的實況錄像,配上離別音樂,渲染告別氛圍。當學生在離別的歌聲中看到朝鮮人民淚流滿面地送別志愿軍的情景時,依依惜別的真實畫面觸動了學生的心弦,激起了學生潛在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對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有了深入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對抗美援朝志愿軍產生敬意,達到了審美教學目標。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學習期間,小學生如果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有利于提高語文學習效率,這也被科學實驗所驗證。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如圖片、視頻放映,聲音播放等,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感官體驗,吸引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且有利于訓練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啟發小學生的智力,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獲得多重能力的啟發。如此,不僅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語文學習成績。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讓小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科學、有效地學習語文知識,打牢語文學習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材之中包含著諸多文章,它們都有各自特定的社會背景與歷史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可以將文章的社會背景與歷史條件等,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放映功能展現在小學生的眼前,這樣不但有利于降低學習難度,也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閱讀熱情,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這種教學方式要比單一的知識講述所產生的效果要好太多,因此說,教師務必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從而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另外,教師也可以指導小學生借助網絡技術自主查閱相關資料,如此更有利于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小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課前預習,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教師應要求小學生做好查閱記錄,并對自身在預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應做好細致的記錄,以便在課堂教學中及時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小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到課堂實踐之中,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吸收與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強化師生交流
受傳統師生關系的影響,不少小學生都懼怕教師,不敢和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如今,個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然過于強調自身的主導地位,時常在課堂教學中唱“獨角戲”,學生只能機械地、被動地學習,如此,不但會使課堂教學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小學生交流與溝通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改變以往師生之間的關系,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課堂氛圍變得積極活躍起來。而且,教師要注重發揮小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想法與意見,從而真正提升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動性,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
多媒體技術尤為強調人機互動,也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多媒體技術為媒介,為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創造條件,搭建好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再者,教師還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傾聽學生的想法與意見,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計劃,確保自身的教學計劃能夠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要求,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六、運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開展游戲
調查顯示,小學生普遍喜愛游戲,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往往能夠使情緒得到釋放,并獲得心靈的愉悅。而且運用游戲也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參與興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善于借助課堂游戲來提高小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做到寓教于樂。
運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小學生開展課堂游戲,更能增強游戲的交互性、娛樂性及趣味性等。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可運用多媒體技術來開展一些趣味性的課堂游戲,讓音樂背景配合于游戲的開展,這樣才能夠使歡聲笑語充斥在整個課堂之中,并讓小學生在每個游戲關卡中都有效學習一些語文知識。如此,不但能夠體現出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能夠促進小學生有效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學習質量,為小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夯實基礎,做好鋪墊。
七、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小學生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基礎,唯有具備想象能力,才能使小學生放飛思維,讓小學生能夠敢于想象,善于想象。如此,也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小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與發展。然而對于小學生而言,因為其年齡較小,想象能力、思維能力還未成熟,在此時期的小學生正如一張白紙,具備良好的可塑性與張力,所以教師應重視對這一時期小學生的培養,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培養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作用,為培養小學生的想象能力提供有利條件,以增強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讓語文知識能夠以更為形象、靈活的形式展現在小學生的面前,以促進小學生深層次地思考相關內容,提升小學生的想象能力。應注意的是,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時,教師要善于留白,設計創新型課件,讓小學生在課件的指引之下,能夠發揮自身良好的創新能力。這樣,小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就不僅僅只是學習層面的進步,更是多重能力層面的進步,最終推動小學生獲得長遠的進步與發展,使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層次價值得以實現。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引入豐富的課外教學資源,拓展小學語文課堂的信息容量;可以提供給學生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渲染氛圍,激起學生情感共鳴……總之,把多媒體教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利用多媒體這一輔助工具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促使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創新,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吳書勤.淺談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9(5):116.
[2]宋懷偉.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17(23):146.
[3]劉麗霞.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8(2):147.